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健康>

壓力能幫助我們產生好習慣

文思屋 人氣:2.1W

對於壓力,你是怎麼看的呢?其實壓力並不都是壞事,在生活中,壓力能幫助我們產生好習慣哦!

壓力能幫助我們產生好習慣

面對壓力,我們所有人習慣於尋求舒適,有時甚至是以不那麼健康的方式。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我們經歷了一件有挑戰性的事情,會讓原本存在的壞習慣更牢固,同樣也極有可能會促進好習慣的養成。

在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商業心理學教授溫蒂·伍德帶領下,研究人員在幾項不同的實驗中發現,在各種壓力下所有習慣會變得更牢固,而不僅僅是導致麻煩的習慣。

“當你的意志力變弱,動力很小時,你極可能會退回到舊有的壞習慣——吃很多卻不運動。” 伍德說,“我們新發現,人們在同樣的情況下會退回到好習慣。只要它們確實是你之前的習慣。”該研究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

壓力會耗盡意志力;事實上,大腦是非常活躍的,以便高壓狀態下關閉涉及長遠規劃和深思熟慮的大腦高階區域。因為生命危在旦夕時,這些功能都是多餘的。受到威脅時,大腦依賴於更快、更原始的區域,在這種情況下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是自發、無意識的。然而,自發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許多自發行為,就像焦慮時去騎自行車或吃薯條那樣,是通過不停重複變成自發的。

“當面對壓力,意志力變弱,或不堪重負時,人們無法那麼容易地做出決定,”伍德說,“這些壓力抑制了我們做出決定的能力”。因此,在那些情況下通常是從事慣常的行為,她說,“當你太累以至於不能做出決定時,你往往傾向於重複做你平時做的。”這種習慣是什麼都無所謂。

1、無論習慣健康或不健康,當他們在考試時期感到壓力時,更多地重複慣常的行為

新的研究涉及各種型別的習慣和壓力。在一項實驗中,65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生被跟隨了10個星期,詢問他們的早餐和新聞閱讀習慣。在頭幾個星期,記錄了學生多長時間吃他們認為有益於健康的食物,比如冷麥片、熱麥片粥和健康食品等,還報告了他們認為不健康早餐的攝入量,包括糕點、 烙餅和法式麵包。此外,詳述了他們是否經常閱讀教育新聞部分,比如當地和全國新聞,或是答疑解惑專欄和連環漫畫之類的小欄目。

科學家們收集了好幾個星期的資料,以測量學生們在不面對緊張考試,比如期中和期末考試時,吃早餐和看新聞的習慣有多牢固。隨後,他們與考試期間學生們所作的選擇進行比較。

事實上,那些有著根深蒂固習慣的學生們,無論習慣健康或不健康,當他們在考試時期感到壓力時,更多地重複慣常的行為。無論他們是對吃法式麵包、吃健康食品,或者讀新聞是感到重要還是有負罪的快感,在壓力下,他們的習慣性行為會相應增加。

2、充滿壓力的體驗增加了慣常的行為

第二項實驗涉及杜克大學72名學生。這一次,他們被要求詳述他們希望能夠實現的目標,比如提高分數或健身。他們還詳細列舉了達到這些目標經常所做的事情,以及可能會礙事的行為。

這項研究為期四天,兩天中他們被隨機分配,嘗試去用他們的非優勢手(左利手用右手;右利手用左手)去執行儘可能多的日常行為。因為需要抑制根深蒂固的習慣,這項任務非常消耗自我控制力。再次,這種充滿壓力的體驗增加了慣常的行為——無論行為是否有利於或不利於學生的'目標。

3、自控力較差的學生最有可能產生牢固的習慣

另一項試驗,通過跟蹤164 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生學習技能,發現那些自控力較差的學生最有可能產生牢固的習慣,但不清楚是一開始是擁有較少自控力,從而導致人們發生更多的習慣性行為,還是因為過於依賴習慣而降低了自我控制力。

“我們的資料顯示,壓力和低意志力會增加好習慣和壞習慣的出現,”伍德說,“隨著意志力耗盡的各類事情發生——參加考試,完成難解的腦力工作,試圖用不尋常的方式完成日常活動,習慣性行為也會出現。甚至一向意志力和自控力低的人,愈發依賴於習慣。”

為什麼似乎只有壞習慣出現?

伍德說,這是注意力的問題。“我們沒注意到很多時候我們也迴歸到良好的習慣——這些都是為我們實現目標的行為,所以他們沒有問題。我們專注於壞習慣,所以當人們意志力較低時,自我更能意識到,自己將退回到壞習慣。”壞習慣更加醒目,換言之,因為它們往往會阻擾我們實現目標。

習慣是很難打破。這一事實可以為你服務,或不利於你 。

研究結果可以有效證明,加強好習慣的培養有益於我們的健康。但是這需要我們在挑戰性情況突襲之前,花時間去著手建立這些健康的行為。如果你希望在承受極大壓力時,會自發鍛鍊,而不是伸手去拿甜甜圈,那麼你必須經常去健身房。

“足夠的鍛鍊、正確飲食、充足的睡眠、不吸菸——所有這些應成為你一天無需思考、自發的一部分”,伍德說,“如果這樣,即便你的意志力低,不能集中精力為健康‘去做正確的事’時,你將會繼續如此行動。”習慣是很難打破的這一事實,可以為你服務,或不利於你。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