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你有選擇要不要變好的權利

文思屋 人氣:1.17W

總是想變好可是總感覺做不到?其實你有權利選擇讓自己變好。心理健康:你有選擇要不要變好的權利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有所啟發。

心理健康:你有選擇要不要變好的權利

又是一個失眠之夜。

在床上躺了半個多鍾之後,意識依然是如此的清晰,全然無睏意睡意。在專注於呼吸半個小時之後,在覺察到空氣撥出和吸進的過程的同時,我能感受到神經的興奮在脈博中的每一次跳動。後來,我決定起床。

造成失眠的原因,其實如同以往一般——茶喝多了。

就是這樣,明知不可為而為。明知道茶喝多對身體無益,而且會造成失眠,但還是這樣做了。而且,並無後悔。

就是因為不後悔,所以失眠並沒有造成我的不快或是煩惱,反而有白天沒有的體驗。因為寫文章的衝動並不是常常有的。這種神經的興奮在深夜特別能夠產生一些對於自我的清晰感受。

此時此刻的感受就是,我知道什麼對我來說是好的,但是我允許自己不去選擇它。

比如,我知道薯片是垃圾食品,但我還是偶爾會吃它。我知道我的身體不適宜多喝茶,戒掉它無疑能夠讓我生活得更加健康,而不必增加每月感冒次數,更加不至於讓我遭受類似這樣的失眠以及第二天會帶來的黑眼圈眼眼袋和面板變差。

但我就是喜歡喝茶,而且經常會飲之過度。比如說,我知道對我的職業生涯來說,拓展它對於名或是利都會有可觀的改變,比如說當我在類似於會議的情境下發言時會感受到身體的緊張和焦慮的情緒,我知道多參加此類活動就可以讓這種情況“消失”,通過多參與多練習可增加對於這種場合的自信心,每天都運動可健康又可保持身材……換言之我知道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變得看起特別“自信”,但我偏偏就是不去做......

我想或許看這本書的你會有同感。我想我是一個人,具有人性的種種弱點,因為這些弱點,所以我是一個人。

我嘗試著把我的弱點看作是我的一個個“友人”,全然地,只是看到和允許它們的存在。不知道你是否相信,此刻我一點也不想去改變它們。但是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它們一點都困擾不到我。反而讓我更好地體驗到生活中每個“此時此地”。

換言之,當我願意和我的“友人們”和諧共處,它們幫助我更好地體驗和活在當下。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是發生在我身上此時此刻的事情。

而且通常被許多人認為的那件事情並沒有發生——允許就是放縱,放縱會導致無節制。事實上,當允許的時候,反而不容易再去執著,去放大那個點並關注它。就好像不允許自己吃太多,但腦袋裡總是被食物誘惑。可是真的允許自己去吃的時候,多數情況並不會過量,因為身體本身是有智慧的,飽了自然會停止。吃太多反而身體會不舒服,暴食的人往往是需要填補內心某種空洞的人。

有一位來訪者在分享自己感受時曾表達這樣的意思:越是放開地去活,越是與自然有序相契合。

我們的思維的“坑”在於——認為自己必須往一個“正確的答案”靠近。認為必須去做“對自己好的選擇”。比如說,外表看起來更漂亮年輕,收入越高越好,夫妻和睦,兒女一雙,讓自己更加健康長壽讓人羨慕,被人認可......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忘記了認可真實的自己,然後自我被迷失了。

是不是,只要問問那些看似令人羨慕的'人們,內心的真相如何便清楚。比如,此時此地,我是否覺得必須睡覺,失眠是不可以的,如此的話,內心的衝突便產生,與當下狀態的對抗即開始,關於失眠的煩惱痛苦包括焦慮情緒也會隨之迅速展開......

就連《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派克也難免陷入此坑中,在一個段落中他表達了經常看到明明個體是有能力去改變自己的一些習慣,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但偏偏就是不去做。

事實上,大多數心理醫生都想要改變來訪者。把他們認為的健康標準強加給來訪者。醫學院出身的多數心理師依然是以一個“控制型的父母”,以行為療法為主的心理治療。常常忽略了人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有著一個獨特靈魂的存在。它需要被看到並且關注,然後它可以自由地舞蹈,個體可以成為他自己。

心理治療的靈魂大師始於人本主義的創始人羅傑斯和馬斯洛。羅傑斯是推行人本主義心理治療的行動者。不論後來的心理治療如何演變。它始終根植於關注心靈,關注個體的存在,關注每個心靈的獨特性,在此“地基”之上,其它的諮詢方法根據不同的個體需求和個性再揉合進來,築成一個個風格迥異的“心靈之屋”。

我們的每個選擇都意味著心有所指。當明白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也就是想要的是什麼,那麼或許內心會願意作出與那個目標一致的選擇。當願意承擔所選的後果時,選擇什麼也就變得無可厚非,這個過程會成為享受生命與心靈自由的過程。因為——我是為了滿足自己所需所願而作出的選擇,我在享受自己選擇的人生和生活。此時意味著內心沒有衝突或是較少衝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