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手抄報素材

文思屋 人氣:2.96W

心理健康手抄報素材一:

心理健康手抄報素材

一、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抑鬱、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2、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

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於身心大為不利。由於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由於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於身心健康。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中,有正向積極的關係,也有負向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洩過份,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於身心健康無益。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人的才能和興趣愛好應該充分發揮出來,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徒增煩惱,無益於身心健康。

10、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當然,必須合法,否則將受到良心的譴責、輿論的壓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無心理健康可言。

二、十種正常的異常心理

精神正常並不意味著沒有一點問題,關鍵是這些症狀的產生背景、持續時間、嚴重程度以及對個體和環境的不良影響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現短暫的異常現象,時間短、程度輕,尚不能貼上精神病的標籤.

1、疲勞感:通常有相應的原因,持續時間較短,不伴有明顯的睡眠和情緒改變,經過良好的休息和適當的娛樂即可消除。

2、焦慮反應:焦慮反應是人們適應某種特定環境的一種反應方式。但正常的焦慮反應常有其現實原因(現實性焦慮),如面臨大學聯考,但可隨著事過境遷而很快緩解。

3、類似歇斯底里現象:多見於婦女兒童。有女性和丈夫吵架盡情發洩、大喊大叫、撕衣毀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脅自殺。兒童可有白日夢、幻想性謊言表現,把自己幻想的內容當現實。這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4、強迫現象:有些腦力勞動者,特別是辦事認真的人反覆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識到沒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個人,反覆檢查門是否鎖好了等。但持續時間不長,不影響生活工作。

5、恐怖和對立:我們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時仍會出現恐怖感,有時也想會不會往下跳,甚至於想到跳下去是什麼情景,這種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糾正不再繼續思考,屬正常現象。

6、疑病現象:很多人都將輕微的不適現象看成嚴重疾病,反覆多次檢查,特別是當親友、鄰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後容易出現。但檢查如排除相關疾病後能接受醫生的勸告,屬正常現象。

7、偏執和自我牽掛:任何人都有自我牽連傾向,即假設外界事物影射著自己特別是對自己不利影響,如走進辦公室時,人們停止談話,這時往往會懷疑人們在議論自己。這種現象通常是一過性的,而且經過片刻的疑慮之後就會省悟過來,其性質和內容與當時的處境聯絡緊密。

8、錯覺:正常人在光線暗淡,恐懼緊張及期待等心理狀態下可出現錯覺,但經反覆驗證後可迅速糾正。成語“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覺: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況下,可聽到“叩門聲”、“呼喚聲”。經過確認後,自己意識到是幻覺現象,醫學人士稱之為心因性幻覺。不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覺遺言,不能視為病態。

10、自笑、自言自語:有些人在獨處時自言自語甚至邊說邊笑,但有客觀原因,能選擇場合,能自我控制,屬正常現象。

 三、擺脫憂鬱情緒的方法:

1、 不要為自己尋找藉口

2、 再給自己一點愛

3、 分散你的注意力

4、 改變你的行為

5、 走出憂鬱,建立“三人空間”

6、 瞭解自己的極限

7、 尋找心靈的綠洲----讓身心安寧的放鬆術和冥想術

8、 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 計劃一些積極有益的活動,應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訴說自己的煩惱

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寬容、自嘲及“愉快療法

12、把複雜問題分解成簡單的問題

13、傾盡全力完成一件事

14、運動是自救的基礎

 四、中學生主要心理健康問題

(一)學習類問題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出現厭學情緒。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

 (二)人際關係問題

1.與教師的關係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

2.同學間的關係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援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

3.與父母的關係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複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誌。

2.情緒情感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係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五、中學生心理健康十項標準:

① 能進行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並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上。

② 能與同學、老師和親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人為善、團結互助。

③ 情緒基本穩定,對事物反應敏捷,心境持久地處於輕鬆愉快的狀態。

④ 行為符合社會群體要求,與中學生的角色身份相稱。

⑤ 人格逐漸完整,能客觀地評價個人及外界,意志堅強,言行一致。

⑥ 與大多數人的心理意向一致,熱愛集體,有濃厚的社會交往欲。

⑦ 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及對緊急事件的應變能力。

⑧ 有一定的安全感,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逆反狀態。

⑨心理符合其年齡水平,自居及定向能力強,個人理想與現實的可能性之間的距離是可望而又可即的。

⑩能適應快節奏的生活,能夠高效率地學習,精力充沛,自我感覺良好。

 六、心理健康的中學生的行為有如下特徵

①中學生應當樂於學習、工作和生活。他們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發揮出來,取得成就,獲得滿足感。

②中學生是有朋友的。他們樂於和別人交往,並且能和同學、教師、友伴建立良好的關係。他們在與人相處時,持肯定的態度,如尊敬、信任、喜悅、友愛等,總是多於否定的態度,如憎惡、嫉妒、懷疑、畏懼等。

③中學生對於他自身應有適當的瞭解,並能進而高興地接受自己。他們能努力發展自己,主動進行自我教育。對於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正確對待,不怨天尤人,不自尋苦惱。

④中學生應能和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能對現實環境進行客觀的正確的觀察,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問題能以切實的方法加以處理而不企圖逃避。

總之,中學生是高高興興地學習、工作、生活的;是有自己友伴,並樂於和別人交往的;是能認識自己、接受自己、對自己抱肯定態度的;是能客觀地認識世界並能有效地解決他所面臨的問題的。

七、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1)坦率地交談。

(2) 暫時地逃避。

(3) 把思想感情轉移到其他活動上。

(4) 對人謙讓。

(5) 為別人服務。

(6) 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終。

(7) 避免超乎常態的行為。

(8) 對別人要寬巨集大量。

(9) 給對方機會。

(10)自己動手。

(11)制訂一份休閒計劃。

 這十一種方法,具體的要求和做法是:

A:坦率地交談。找你所信任的、談得來的、頭腦冷靜的人交談,把你的喜怒哀樂盡情地向他傾吐,彼此思想交流,感情共鳴。君憂我悲,我喜君樂,因同情而相對流淚,因高興而相對開懷大笑,不讓內心積存任何消極不良的情感情緒。

B:暫時地逃避。如果你遇到了緊張的刺激衝擊,或遇到挫折、困難、失敗而陷入深深的自我煩惱之中,那麼這種自我煩惱無異於一種自我懲處。這種懲罰也是於事無補,不解決問題的。自我詛咒、賭氣不吃飯、躺倒不幹等等,都是沒有用的。一個有效的辦法是不妨暫時離開你所厭煩的情境,轉移一下注意力,過段時間後,就會恢復心理上的平靜,或者把心理創傷填平。

C:把思想感情轉移到其他活動上。當你的情感遇到激烈震盪的時候,你可以把思想暫時放在謀求"第二職業上",比如專心致志地寫字、繪畫、洗衣服等,總之去"忘我"地熱衷於一件你可以乾的事情。這就可以把你的苦悶、煩惱、憤怒、憂愁、焦慮等情緒轉移換掉。

D:對人謙讓。一個人如果總是好自我表現,幹什麼都拋頭露面,那就會使他忙碌不堪。如果你經常地甘當配角或後臺工作人員,那你就會感到時間充裕,就會享受到從緊張裡解脫出來的樂趣。

E:為別人服務。多為別人著想,多為別人服務,可以幫助你消除自己的煩惱。做好事,幫助弱者會使你心安理得,心滿意足。

F: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終。當你面臨很多難題的時候,先解決一個問題,且要從最容易解決的問題下手。有了成果,就會有信心,成果越多、越大,信心也就會更足、更強。

G:避免超乎常態的行為。不要做力不從心的事,不要一個一個連續承擔難題,否則你會一事無成。認為"沒關係",什麼事都一古腦兒包攬下來,結果會招架不住。這不僅是"大傷腦筋",而且使你感到非常緊張、煩躁,嚴重時甚至會走向精神崩潰的邊緣。

H:對別人要寬巨集大量。不要對別人要求過甚,讓別人一定要執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對別人的批評、責難要合情合理,給別人一個考慮反省的機會。否則,會增加自己的煩惱、憤怒、焦慮等消極情緒。

I:給對方機會。有時你可以處於被動的守勢狀態,給對方一個表現他自己的機會。這樣做可以避免因人際關係緊張而使自己煩惱苦悶。

J:自己動手。不要總是停留在觀望階段,不要推諉說"我忽視了",或者說"我正想去做"等。路是要人走的,應該自己動手去做,要破除依賴心理。

K:制訂一份休閒計劃。如果你能制訂一份既愉快而又切實可行的休閒計劃,那麼在這個時間還沒到來之前,你的心情是愉快的,有盼頭的。而一旦實施,更會受益不淺。

大千世界中,人的情感和思想也是最複雜、最豐富、最隱祕、最多變的。特別是處於青春期階段的中學生,面臨的諸多心理矛盾及他們的生理特徵、心理特徵,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在健全的教育環境中健康成長,成為國家棟梁之才,是我們需要思考,併為之努力的!

 八、最佳學習狀態的特徵

1.頭腦寧靜愉快,身體放鬆,注意力集中於學習,積極思考、記憶;

2.高效率又長滿愉悅;

3.迷戀於學習,達到忘我以至於“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訓一

諸葛亮在《誡子書》曾提出寧靜致遠,澹泊明志的思想。司儀是說,要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應以靜思來治理學問和情性,以節儉來修養品德,沒有寧靜的心境不能在做人和治學方面達到深遠的境界。如果驕傲、散漫就不能使、學問達到精深的水平,著急、焦躁難以治理情性。

 古訓二

我國南宋教育家朱熹讀書的切身體會也是很值得玩味的,他寫道:“讀書,放寬著心,道理自會出來。若憂慮迫切,道理終無緣得出來。”司儀是說,處於平靜狀態下讀書,學習和思維的效果好,若心情急迫煩亂,想不出什麼道理,學習效果差。他又說:“新不定,故見理不行。今且要讀書,須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鏡。”意思是說,讀書必須定心,保持平靜輕鬆的心情才能收到好的學習效果。

陳景潤的學習狀態:

陳景潤是譽滿全球的大數學家,攻克了著名的歌德-猜想(1+2)難題。在中學、大學學習和讀書時,陳景潤就非常的投入。上課時他總是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從中學時期開始,歌德-猜想就如一顆神奇的`種子紮根於他的心,成為他的遠大志向。在中學他的外號是“書呆子”,在大學被叫作“愛因斯坦”。最令人敬佩的是陳景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學習和研究狀態。在研究和攻克歌德-猜想的過程中,三平方米的廁所、六平方米的鍋爐房就是他的研究之地;此外,不管是在挨批斗的艱難歲月還是獲得讚譽的風光日子裡,陳景潤都表現出非凡的冷靜,堅持研究。不管是在在逆境,還是在順境,陳景潤始終保持一顆質樸寧靜的心,一顆純樸的赤子之心。此時的他已經達到忘我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既達到陳景潤就是歌德-猜想,歌德-猜想也是陳景潤,兩者融為一體了。

九、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1.放鬆大腦,想象畫面:放鬆大腦,不要刻意控制你的意識,然後看一看你腦海中出現什麼樣的圖象,如果圖象比較清晰,不論其內容如何,都能說明你的大腦處在學習狀態,即你能比較順利地進行學習和運用知識。

2.嘗試回憶: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或要背誦的物件,然後閉上眼睛,用最快的速度在大腦中形成對其的一個整體印象,這個印象越清晰,表明目前你大腦的學習狀態越好。

 心理健康手抄報素材二:

有人把人的心理比喻成一個氣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把一些慾望、衝動、需要等壓進這個氣球,於是這氣球越來越大,當壓到一定程度時,我們就會覺得內心的壓力太大了,氣球快要爆炸了的感覺。適當,適時、適地地渲洩,對於維護心理的健康和平衡非常重要,下面介紹一些渲洩的技巧經驗,供大家參考。

 1、往外的渲洩:往外投射是指把自己的動機、想法、態度和慾望投射到別人或外界的事物上的一種方式,因投射出去的往往是被自己壓下去的東西。如當一個人很悲哀的時候,看到花朵上有水珠,就會覺得花也在掉眼淚“感時花濺淚”,把自己壓在內心的悲哀通過花渲洩出來;有人看電影或小說時,情不自禁地感慨故事中的某些情節而傷感、甚至流淚,實際上也是一種投射的渲洩。

2、同化的渲洩:同化是一種深層次的模仿,當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情感時,用在內心裡和別人同化的方法,緩解內心的痛苦來達到心理的平衡。

 3、想象的渲洩:想象是萬能的,不管你在日常生活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只要你一閉上眼睛,最困難的事也能解決,最難的願望也能實現,如你想要棟別墅,閉上眼睛一想,就會眼前浮現出一棟你想要的別墅,並且可以歸你所有。真正能夠做到“心想事成”的只有想象。雖然想象是一種“精神勝利法”,是一種“阿Q”精神,但它確實能使你暫時地輕鬆、愉快一下,這就能起到渲洩的作用。當然像阿Q那樣整天沉浸在想象中而脫離現實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但暫時地“過一把癮”卻是調節心理,疏導壓力的好方法。

 4、退化的渲洩:隨著一個人的長大,不斷地學會了渲洩的技巧,學會了很多應付的手段。但當遇到很棘手的事,你所學會的應付和渲洩的手段都使不上時,就會不知不覺地退化到小時候的渲洩和應付的方法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