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健康>

正視焦慮對我們的影響

文思屋 人氣:1.95W

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有外在的社會評價體系,也有自己的內在評價標準。當一個人的表現被評價為不好,或者可能會被評價為不好的時候,這個人就會感覺焦慮不安,具體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今天,小編與大家推薦的一篇心理健康熱文,歡迎閱讀。

正視焦慮對我們的影響

人為什麼會焦慮?

很多人都會在意自己的表現,和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一個外界對自己要求比較高,或者自己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焦慮,也更容易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另外,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和對於當下的不可控,也會使人感覺焦慮不安。在當今社會,付出並不會得到即時的回報,甚至可能得不到回報。自己現在擁有的,說不定在以後的某一天也會失去。

焦慮的種類

現實的焦慮:來自於外界的社會評價體系和學習、工作、人際關係的壓力,是有現實依據的。心理的焦慮:來自於內在評價標準和過去的心理陰影、創傷,通常體驗為“莫名”的焦慮。焦慮的型別也包括短期焦慮和長期焦慮,慢性焦慮和急性焦慮、驚恐發作。

1.焦慮演變為驚恐發作

長期積聚的焦慮會由於某些誘發因素而爆發,過去的心理陰影和創傷體驗也會由於某些誘發因素而被喚醒,引發驚恐發作的症狀。在驚恐發作時,當事人會有強烈的失控感或瀕死感,會擔心自己因意外而死去,從而變的歇斯底里。這時候的當事人,最需要的是重要他人的陪伴,當事人非常害怕孤獨,恐懼無依無靠的感覺。

比如,一位從小父母離異的女孩,一直被外婆撫養長大,後來母親出家,父親再婚。在聽說了繼母懷孕的訊息後,出現了驚恐發作的症狀。繼母懷孕的訊息,誘發了她內心裡被遺棄的恐懼感。儘管她現在已經成年,然而她的內心卻始終像一個無依無靠的小女孩。

2.焦慮演變為疑病症

在焦慮的情緒狀態下,人會出現了一些身心的不適感,比如心跳加速、胸悶氣短、身體僵硬、某個部位的疼痛。在急性焦慮、驚恐發作的時候,人會有失控感或者瀕死感。有的當事人會懷疑自己生病了,或者擔心自己因突發疾病、得絕症而意外死去,進而四處求醫問藥。當醫院的檢查結果顯示為正常之後,就可以感到心安、放鬆。比較嚴重的當事人,還會懷疑醫生檢查的不仔細,或者是在敷衍自己。

3.焦慮演變為失眠

在焦慮的情緒狀態下,人的身體緊張、心裡不安,睡眠質量就會成為一個問題,容易睡不著、睡不踏實、多夢、早醒,早上醒來感覺身體疲倦、情緒低落。因為睡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人只有在比較輕鬆、疲倦的心理狀態下才會睡著,也才會有良好的睡眠。

如果當事人害怕睡不著、睡不好,擔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工作或者人際關係,有的女孩子還會擔心有黑眼圈、面板變差、老的快,人就會變得更緊張,更加的難以入睡。睡不著、睡不好與擔害怕相互影響,形成了惡性迴圈,從而形成了睡眠困擾,甚至是長期失眠。

4.焦慮演變為強迫症

在人的焦慮情緒長期得不到有效的疏導之後,人的身心就會自動自發的通過一些反覆思維和反覆行為,來獲得安全感和掌控感。

比如反覆的思考、辯證、窮思竭慮,反覆的檢查、確認。

值得一提的是,當事人有了強迫症狀之後,現實層面的問題都成了浮雲。當事人會一心想著解決強迫症狀,認為解決了強迫症狀之後才可以好好的生活。然而把症狀當病治,就是絕症,才有了強迫症是心理癌症這一說。強迫就是一種緊張、封閉、偏執的心理狀態。

5.焦慮演變為抑鬱症

在焦慮情緒長期得不到有效的疏導、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的解決之後,當事人漸漸的感到無望,於是對自己喪失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感,對生活失去了興趣,變得意志消沉,而同時又感到恐懼不安。

嚴重的還會喪失工作能力,甚至是生活不能自理,臥床不起。

6.焦慮演變為社交恐懼

因為在意自己的表現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容易緊張、不自然,特別是在面對異性、長輩、老師或領導的時候。

表現為內向、孤僻、不愛說話、迴避人群,這些表現和周圍人的評價,使當事人感到自卑、焦慮、壓抑,久而久之成為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的朋友喜歡獨處,因為孤單、寂寞,喜歡幻想。與外面的世界隔絕之後,往往會虛構出一個主觀世界,在自己想象的世界裡與周圍的人愛恨情仇,而需要回到現實的時候又會非常的不適應。

正確認識焦慮

1.焦慮是社會普遍現象。

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相互比較都會使人感到不安。而且未來有太多不確定、不可控因素。人在緊張不安的情況下,普遍會出現一些擔心、害怕的想法,和胸悶氣短、頭暈乏力、身體僵硬的軀體症狀,同時也會伴隨一些社交焦慮和強迫反覆症狀。

而且,適當的焦慮是對人有幫助的。那些面臨危險,沒有負面情緒體驗的動物,已經被大自然淘汰。焦慮情緒是對人的警示,提醒人們做好解決問題的準備,或者及時、有效的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

2.情緒和思維相互影響

焦慮的情緒體驗,會引發各種擔心、害怕的想法,而這些負面的想法,又會加重焦慮情緒,進而引發恐懼感,形成惡性迴圈。

這一過程往往是自動化的,而且非常快速,當事人甚至會意識不到自己的情緒和思維活動,只是感覺突然之間就開始焦慮、恐懼。

那麼,如果可以對這一心理活動有足夠的認識,在其發生的過程中,進行有意識的心理干預,就可以及時、有效的的打破惡性迴圈,啟動一個良性迴圈。比如可以改善情緒,或者可以調整想法。

3.做一個觀察者

基於對焦慮的正確認識,在出現焦慮情緒和一些症狀表現之後,平靜的面對各種身心的不適感和各種擔心、害怕的想法,試著做一個旁觀者,平靜的觀察自己的這些情緒和想法,抽身事外。難受就看著它難受,想就看著它想,不做任何的改變。這樣做需要勇氣。

具體的練習方法:靜靜的坐著或者躺著,輕輕的閉上眼睛,做幾個緩慢而悠長的深呼吸,深深的吸氣,慢慢的吐氣...然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自己的`意識從自己的身體裡慢慢的分離出去...飄到了房間的某個角落...在那裡,看著自己身體...看著自己的想法...看著自己的情緒...看著自己周圍的人和事...看,就只是看,做一個觀察者,不做任何的干預和改變...就讓一切,如其所是。

經過反覆的練習之後,就可以把這個方法變成技能,每當以後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這個技能就會自動化的運轉,改善心理狀態。

4.放鬆、愉悅身心

在焦慮、驚恐、疑病、失眠、強迫或者抑鬱發作的時候,不管做什麼都是杯水車薪,就乾脆什麼也不做,讓一切順其自然。

在平時的時候,要多注意放鬆身心、愉悅心情。

比如,可以多做一些運動、鍛鍊身體,多從事興趣愛好、娛樂活動。多參加社交活動,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支援系統。

特別是親密關係的建立和改善,可以提高人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使人變得更放鬆、更愉悅,那麼相應的,也就更不容易焦慮。

5.確立自己的價值

在人生的轉折期,人比較容易焦慮。來到新的環境、開始新的生活,需要更換內在評價系統,適應,確立自己的位置和價值。

比如,本來在高中時出類拔萃的學生,進入大學以後,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是,因為大家都很優秀,於是就感覺自己沒有價值。

那麼,他需要認識到,自己已經到了人生一個新的階段,在一個大家都很優秀的環境裡,重新開始,再次成為出類拔萃的人。

再比如,戀愛時被追求的女孩,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公主,被男朋友百般呵護和照顧。而在同居或者結婚以後,發現男朋友就像變了一個人,不僅不再照顧自己,反而會更多的來要求自己去照顧他的情感和衣食起居,好像不再愛自己了。特別是生完孩子之後,感覺就像是從一個公主變成了一個女僕,也會感覺非常的沒有價值感。

那麼,她需要更換自己的內在評價系統,從一個公主轉變為一個賢妻良母,而非女僕。從被照顧,慢慢的學會並喜歡上照顧他人。

6.焦慮意味著人的成長

在穩定、熟悉的生活環境裡,人是安全的。而在遇到變故、轉折和挫折等不確定因素後,人就會感到焦慮。而當人把未知變成有知,把不確定變成確定,把不穩定變成穩定之後,人就適應了下來,重新恢復了安全感和掌控感。人生就是持續經歷、體驗和成長、蛻變的過程。每一次的不安與心安,都意味著人生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安全會範圍持續的擴大,直到把整個世界都變成自己溫暖的家園。

7.應對生活事件

可以說心理困擾就是對現實生活的迴避。如果現實問題得不到解決,還是會持續的感到焦慮。有的當事人認為,等他的病好了就可以無所不能。可實際上等他的病好了他就需要重新面對現實、承擔責任、解決問題,或者學會接納、放下。而“痊癒”只是一個開始。

解決現實問題的途徑如下:首先需要擁抱真實、面對現實問題;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把別人的責任還給別人;如果感覺自己力不從心,可以尋求合作;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解決現實問題;如果問題經過很多努力依然無法被解決,那就可以選擇接納、放下。

需要注意的是,合作並非誰依賴於誰,或者自己一廂情願的認為,自己需要人家也就需要什麼,或者用道德去綁架他人。而是可以真正的一起互惠互利、相輔相成。這和在之前求助時得不到迴應,而感覺人情冷漠是不同的。在那時候,人家不幫你是本分,幫你是情分。

8.高效學習和工作

古語有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頭懸樑,錐刺股。一些傳統的價值觀念,使得人們認為,只有吃苦、受罪了,才能把事情做好,才會有成就。安逸了反而會感覺心裡不踏實,會有負罪感。

而同時我們也知道,只有當人在輕鬆、愉悅的心理狀態下,才能夠專注、高效的做一件事情。反而世那些整日裡苦哈哈的人,更容易感到疲憊、厭倦、情緒低落和焦慮,做事情拖延、低效率。

如果一個人長期做著自己不喜歡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他就會感覺到痛苦,而這種痛苦,又會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如果可能的話,請儘量的選擇自己感興趣、喜歡、熱愛的事情來做,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幸福感,而且更容易獲得成就。

 

TAGS: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