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想不開惹的禍

文思屋 人氣:4.59K

心理疾病是想不開惹的禍嗎?有一些人遇到一些事情或者是困難的時候,就會想不開,因此自己整天悶悶不樂,久而久之心理健康就容易出現問題,患上一些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想不開惹的禍

心理問題,是指人際關係、婚姻情感、或學習工作等具體的明確的因素,導致的心理的衝突、困惑及不良體驗。比如失戀、離異、失業等導致的心理困境都屬於心理問題的範圍。當事人往往會很苦惱,如果能夠改變,大多會主動求助,至少會被動求助,比如在別人的幫助下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心理因素是心理問題的原因,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而心理疾病的發生,可以有誘發因素,也可以沒有。就是說有些心理疾病的發生是完全可以沒有誘因的。比如精神分裂症,或抑鬱症。有位老年的抑鬱患者就曾經說過,我現在什麼負擔都沒有,孩子都工作了,也很孝順,退休工資也很多,我怎麼會抑鬱呢?其實,抑鬱作為一種心理疾病,完全可以是內源性的,與外部環境無關。就是在機體內部,具體說就是腦內,某些化學物質,比如五羥色胺,它的在某個部位的濃度降低了,人的內心體驗和外在表現,就是抑鬱。至於這個濃度降低是怎麼發生的,機制還不完全清楚。可能與腦內的某些內分泌變化有關,也可能與季節氣候有關,也可能與表達了某些基因有關。但不管怎樣,就是在當下的生活環境中找不到可以解釋心理疾病的原因。有時候,也可以找到一些與心理疾病發生有關的因素,但不足以解釋為什麼會導致心理疾病。比如,這個因素放在很多人身上,都不會導致心理疾病;或者放在以前,對當事人而言,也不會導致心理疾病。但是,此時此地,卻誘發了心理疾病。此時的心理因素,不再是心理疾病的原因,而是誘因。與心理疾病沒有因果關係。其作用就相當於點燃了的導火索,或扣動的扳機。只是誘發了心理疾病而已。

但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因果關係,即使家屬患有心理疾病了,也不願意去看病,而總是幻想通過“換個環境”,或讓患者“把憋在心裡的話說出來”,等非藥物的方法來解決心理疾病。其實,這樣反而會貽誤治療時機。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對心理疾病有用嗎?有用!但是,也是有條件的。比如首先選用藥物治療,在病情部分緩解或基本緩解的時候,進行心理治療最佳。其他時間段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作用時間短暫,療效膚淺而已。一些常規的心理支援、心理暗示,就基本滿足治療的需要了。當然,如果患者能夠喜歡並堅持做長程的精神分析治療,也是可以的。

要想自己不患上心理疾病,那麼就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學會自我調節,不要總是讓消極的情緒支配自己的大腦。而是讓快樂充斥自己的大腦,讓快樂伴隨我們左右,這樣想患上心理疾病都不可能。

  附: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01. 一感冒就吃藥

不少人一感冒就趕緊吃藥,其實身體本身就擁有自然治癒感冒的能力。

打噴嚏、咳嗽、流鼻涕、發高燒等,可將病菌驅趕出體外,令病菌的`破壞力減弱。但是,長期吃藥反而會讓身體產生抗藥性,降低藥物的療效。

普通感冒病程約需1周左右,並沒有針對性的特效藥物,通常說的感冒藥只是緩解和控制症狀,通過多飲水和休息,以及補充營養也能幫助緩解。

02. 太愛乾淨

生活中,太愛乾淨反而對健康有害。人體免疫系統需要不斷經過外界的馴化來逐漸增加對病原體的抵抗力,如果太愛乾淨,免疫系統就得不到鍛鍊,久而久之,免疫力就會越來越差。

有些人平時喜歡用消毒劑洗衣服,或是用消毒水拖地,其實這種做法也並不可取。家裡的衛生做到普通的清潔程度就可以了,掃掃地,拖拖地,不需要一直堅持用消毒水消毒。

03. 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久坐時血管長期處於迴圈滯慢的狀態,會使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等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流緩慢,這就容易形成血栓。

久坐還會使腸道蠕動減弱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在結腸內滯留並刺激腸黏膜,再加上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迴圈不暢,可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

04. 到晚上吃大餐

如果晚餐經常吃得過多、過於油膩,反覆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島素細胞提前衰竭,埋下糖尿病的禍根,還可能誘發動脈硬化。

而且,晚餐過飽可使胃鼓脹,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胃、腸、肝、膽、胰等器官在餐後的緊張工作會傳送資訊給大腦,引起大腦活躍,並擴散到大腦皮層其他部位,誘發失眠,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