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疾病>

如何應對強迫症的恐懼

文思屋 人氣:6.1K

強迫症是典型的心理疾病,所以一個公認的心理治療理論就必須能解釋強迫症的形成機制,並能治療強迫症。否則這樣的心理治療理論就無法被認可,也稱不上治療理論。目前公認的幾大治療理論體系都對強迫症的形成機制做出了各自的理論解釋,並給出了在該理論指導下的治療方法。這些治療方法在臨床實踐中被證明是有效的,但同時也發現單一的治療方法並不能應對所有的強迫症。

如何應對強迫症的恐懼

在這裡我首先對主要的強迫症治療方法做個簡明的梳理。精神分析治療強迫症,注重分析症狀現象背後的象徵意義,通過揭示強迫行為象徵的內在涵意達至治療的目的。認知療法與存在主義療法相結合治療強迫症,則更關注控制、完美、順服、存在感、責任、勇氣等核心觀念,通過修正和構建這些核心理念,進而改變當事人的自動思維模式,達至治療的目的。行為療法認為強迫症是一種錯誤的心理行為習慣,所以關心行為的養成,通過反覆的中止強迫行為、轉移強迫行為,培養當事人中止和轉移注意力的能力,達到治療的目的。意象對話治療技術是滲透性很強的治療技術,它與行為療法結合,可以在淺表的層次進行想象脫敏和心理暗示;它與認知存在主義療法相結合,能較快構建和修正當事人的核心觀念;它與精神分析相結合,能較快的發現症狀的象徵意義。

症狀即防禦,這是心理動力學派的精髓,但這個認知己經被各個學派的理論所吸納,成為心理分析的一個起點。防禦指的是心理防禦,所謂心理防禦就是用一種可接受的心理活動代替或掩蓋另一種不可接受的心理活動。強迫症所有的症狀表現都是不關乎道德、生死、榮辱、成敗、不急迫的小事情,無非是關門、關水、洗手、檢查、關注等。這些小事是可以被接受,甚至表現出來的。那麼這些小事的背後又掩蓋著怎樣的不願被當事人接受的心理活動呢?比如反覆關水這一行為背後就有當事人不願面對的生命事實——時光流逝、一寸光陰一寸金。同樣是關水的行為,另一位當事人不願面對的事實是,美好情感的流逝。所以在同樣的外在表現下掩蓋著不同的心理活動。這正所謂同樣的黃沙埋著不同的'人。一種心理活動之所以被掩蓋不願面對,是因為它激起了恐懼情緒。不同的心理活動激起的恐懼是不同的,這也就回應了,為什麼治療強迫症會使用到不同的治療方法,原因就是應對不同型別的恐懼,所使用到的心理層面與機制不盡相同。

上面的理論分析正確嗎?我們可以在實際中驗證這一分析。方法是試著移開或停止掩蓋的行為(強迫行為、強迫思維),也就是讓自己轉移注意力。如果一個沒有強迫症的人轉移注意力是沒有問題的,但一個有強迫症的當事人是無法從強迫行為中移開,如果堅持移開的話,心裡就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有牽掛的感覺,如果再堅持移開的話,恐懼的感覺就會從心底漂渺地慢慢升起,瀰漫到心裡、大腦裡形成各種擔心和胡思亂想,而這些雜亂的擔心和想法顯然不合符邏輯,這種思緒被稱為情緒化思維。這個作用過程就驗證了上面的分析:掩蓋的背後是恐懼。有人會提出,強迫症的當事人不易轉移注意力是不是因為他/她的性格所導致的?顯然不是,因為當事人在其它事情上是可以輕鬆地轉移注意力的。所以強迫症不是注意力轉移缺陷,而注意力在針對某些方面時轉移受阻。從分析可以得出轉移受阻與恐懼情緒相關,並且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情緒就是潛意識與意識之間的一個連線通道。這一作用過程完整的解釋如下:從潛意識中升起的恐懼情緒,進入意識後,干擾了理性對意志的控制,意志行為出現偏差,做與不做出現對抗,於是呈現強迫行為。透過這樣的解釋,人們自然會以為,只要治療師深入恐懼,並且發掘潛意識的內容是不是就能一舉根治強迫症?這就是治療的最佳方案?可是臨床治療實踐發現,單一地使用這種方法並不能完全治癒強迫症。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人的意識對來自於潛意識的恐懼情緒本來就有一定抵抗能力,而且來自潛意識的恐懼本身就是人心理成長的驅動力之一。我們不可以、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清除掉潛意識中所有恐懼。完善和加強意識對各種恐懼的對抗能力和耐受能力依然是治療強迫症重要的一環。只有當潛意識中有較大的恐懼情結和集體無意識恐懼(如原始恐懼、陰影恐懼、阿尼瑪或阿尼姆斯恐懼)時,治療師才有必要進行潛意識方面的處理。所以在我看來,治療師要具有修通意識和整合潛意識的兩種能力,才能較好地面對各種不同成因的強迫症。

恐懼感覺的反面是安全感。強迫症總是驅使當事人反覆檢查、反覆思考、反覆做有抵消作用的儀式化動作,它們什麼時候能停下來?答案是安全感,只有在當事人在反覆做什麼事中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他/她就可以離開這件強迫事項了,只有在這時注意力才被恐懼感釋放,注意力才能自由地轉移。這個過程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強迫症總是選擇一些習以為常的小事去反覆做,因為簡單的事更有把握,更易獲得內心所要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