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學與生活>

國內的“偽娘”

文思屋 人氣:2.19W

近日,林志穎在微博上晒出了一張男扮女裝,頭戴長卷發,貼上假睫毛的“偽娘照”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對於一直稱為是“不老傳說”的林志穎,竟然也有如此的“罕見”的一面,讓網友們眼鏡碎一地。

國內的“偽娘”

在2012年電影《變身男女》中林志穎首次跨度挑戰“偽娘”角色,之前林志穎一直走的是“陽光男孩”型路線,更有結合他愛好賽車的作品,變身女性特點的角色,一改往日戲路,引起的眼球效果也非同一般。林志穎坦言:“第一次要演女性角色,承受壓力也是非常大。加上各方輿論力量,曾經也想過就此作罷,因為這角色陷入一段時間的夜不能寐。”

從演女性角色感到壓力大到自動晒偽娘照,林志穎在偽孃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演藝界從來就不缺少偽娘

魯迅曾經說過,中國最偉大最永久的藝術就是男人扮女人。中國傳統戲曲有反串的傳統,比如男旦造就了很多大師級戲曲家,如梅蘭芳。如今比較有名的反串演員有李玉剛。2010年“快樂男聲”集體出現的偽娘,除了劉著,基本都是反串演員,他們都具有正常男性心理特徵,只不過在舞臺上扮成女性而已。

日本演藝界的偽娘更是氾濫,比如內山憐也、春萊愛等,這些偽娘大多是反串演員,只有極少數是像劉著一樣的易性癖。在國際上比較有名的易性癖藝人是韓國的河莉秀,經過手術整形,河莉秀已經徹底變身為女性。

“偽娘”多指擁有女性美貌的正常男性,有的可能更勝過一般女性,甚至連聲音都接近女性。因此,很多時候他們能以假亂真,讓人誤以為是女性。這一名詞最早來源於動漫人物,由於“偽娘”的定義在國 內還很模糊,按照它的原始定義通常是褒義的和具有演出性質的,但引發社會擔憂的“偽娘現象”卻已經不僅僅限定在“偽娘”的原意上。

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柯倩婷老師,對“偽娘”概念重新做了這樣的梳理:“‘偽娘’一詞的含義在不斷髮生變化。‘偽娘’原本指動漫裡男生女相的,後影響 到現實,指男扮女裝者,有的是為了表演,有的是為了樂趣。受此影響,人們把女性化的男性也稱為‘偽娘’,這就是廣義的‘偽娘現象’了。以前說娘娘腔,現在換個更便利、更流行的名字而已。

偽孃的五個層次

蘿太系--這個型別多半是有某些先天因素(比如天生就比較漂亮)或早期培養(從小就被當成女孩撫養或者家裡女性占主導地位而深受影響)造成的。

人妖系--量產型偽娘。請注意,這裡所說的人妖和泰國某種需要注射激素的同名生物是不同滴~這個型別比較複雜,有些是因為特殊原因變裝而已,有些則是自己男身女心。偽娘化後的質量因個體因素有所不同,但大多殺傷力較低,質量較高的人妖系極可能會演化成偽娘系的雙面型。

公主系--這個型別的偽娘外表比較華麗並且懂得一些女性的心理,扮起女性破綻比較小。這一型別的人扮女生多是因為某種目的,且有大部分會樂在其中。

瑞穗系--以宮小路瑞穗為代表的一類這個型別不但對女性的心理非常瞭解而且自身(撇開性別不談)的素質也異常優秀,女性化後的綜合值遠遠超過大部分真正女性水準。

偽娘系--這一型別一般男女通吃,因為她/他們不僅非常瞭解女性心理,對男性心理也瞭如指掌。

學學偽娘,做人見人愛的女人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對現實生活和選秀節目中出現的`“偽娘”,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的公眾,一般都持“好玩”、“著裝自由”的態度。而在中國,可能因為帶一個“娘”字,在很多人的理解裡,都帶有“娘娘腔”或者“人妖”等有點負面的意思。

在國內,“偽娘”一詞因劉著從小眾走向大眾後,愛好ACG的漫迷們不堪忍受自己鍾愛的文化被誤解,於是紛紛在網路上為“偽娘”正名。用他們的話來說,“偽娘”更多的是指有女性美貌的正常男性,穿上女裝後有很強的“萌”(ACG詞彙,意為“很可愛的”)屬性;偽娘並不是簡單地翹起蘭花指或者穿上高跟鞋;“偽娘”也並不是易裝癖,相反,他們穿男裝時照樣也有陰柔之美;“偽娘”更加不是所謂的心理變態,他們不是從心理上認同自己是女生,只是愛好女性的服裝打扮而已。換句話說,最初的“偽娘”,在心理上其實是“純爺們兒”,否則,也不會出現“少女愛上姐姐”這樣的故事了。

日本由於受到動漫形象的影響,而美國則更為崇尚個人主義,因此對“偽娘”的爭議都沒有中國來得這樣強烈。作為一種新的社會現象,“偽娘”衝擊了中國傳統的陽剛形象,以至於很多專家都從家庭、社會心理角度去分析他們,甚至認為他們有性別認知障礙。其實,如果把“偽娘”看作一種社會性別文化的自然表現,事情就簡單得多。也有網友提出“偽娘”其實是女性最好的時尚榜樣,“女人多學學偽娘吧,他們甚至懂得怎麼把一個男人打扮成人見人愛的女人”。

TAGS: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