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資訊>

心理問題的型別

文思屋 人氣:2.8W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成長心理問題表現也大不相同。一般而言,低齡段較多表現為行為問題,如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問題儘管表現形式不同,但是經過專家的調查歸類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心理問題的型別

(1)智力問題。智力是人們在獲得知識(學習)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或特徵。智力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方面。

學生的智力問題主要表現為多動症、學習技能障礙、智力異常、注意力渙散、厭學、創新能力不足、動手能力差等。其中,多動症為影響學生智力障礙的首位問題,其主要表現是注意力不能集中,總是忙碌不停,靜不下來;注意力分散主要表現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與持久,這一點在國小生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大中國小校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這些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不願學,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和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要求太嚴,或任意責備,或受嘲笑、歧視而引起他們緊張心理,最終表現為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考試焦慮等症狀。

(2)情緒問題。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有情緒不穩定問題的學生比例僅次於學習壓力感。

理想的心理狀態應該是情感表現樂觀而穩定,既不為瑣事耿耿於懷,也不衝動莽撞。情緒出現問題就會喜怒無常,易衝動,自我失控,過度焦慮緊張、急噪、愛與人爭執,幻想等。學生的情緒問題主要表現為焦慮症、情緒不穩定、逆反心理與攻擊性行為等。

(4)人格問題。人格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它包括氣質、性格、認知風格和自我調控系統等。

學生的人格問題主要表現為自控力差、怯懦、自我中心、自卑、自閉、不合群、不善於合作等。自我為中心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這樣的學生的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片面看問題,把錯誤歸於別人,容易嫉妒他人;有些學生非常任性,喜歡獨來獨往,很少想到別人,也不願與人分享任何東西,缺乏同情心,缺乏寬容精神,不願幫助別人;有些學生平時在與同學相處時,常常為一點小事而鬧意氣、洩私憤。

(3)意志問題。意志是有意識地支配、調節行為,通過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意志品質良好的人,能夠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一定的自覺性、獨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剛愎自用,也不盲從寡斷;在實踐中注意培養自己的果斷與毅力,經得起挫折與磨難的考驗。學生的意志問題主要表現為意志薄弱,感情衝動時無法控制自己、經不住外界誘惑、特別是經不住強烈誘因的引誘,容易上當受騙。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優柔寡斷、膽小怕事、易受暗示和容易動搖。

拍題神器攻陷校園 輔導孩子亦需技巧

據使用過拍題神器的同學透露,該神器將在暑假解決部分困難的暑假作業,並表示“解題神器”會對自己的學習起到解題演示作用,大多數同學都表示這塊神器對自己解決暑期作業有很大的幫助。

不少同學表示如有難題,可能會臨時用到它,以便將作業和正確結果進行對比.家長認為如果孩子依賴高科技手段做作業,這將是一件讓人擔心的事,用手機解題,這或許會導致學生依賴於手機應用,同時也會帶壞學生學習風氣。

拍題神器解決了老師家長不在學生身邊時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的難題,我們不能否認它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確實有一定的功效。如果說害怕這些東西帶壞學習風氣的話,不如先反思一下如今學生的學業壓力有多重,作業負擔有多大。與拍題神器相比,學生更需要的其實還是老師們的體諒以及家長們的悉心輔導。小孩子的作業負擔越來越重,甚至在幼兒園就開始加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今年的一份調查報告稱,很多家長感到困惑,不知道怎麼該幫助子女做作業。調查顯示,有87%的父母贊成輔導孩子做作業,並認為這是與孩子共度時光的一種有益方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及教育學研究教授喬伊斯?愛普斯坦恩(Joyce Epstein)是該報告的合著者之一。

不過,家長的干預有時會起反作用。2009年,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總結了該校學者的50份研究成果,並在《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期刊上發表。該報告指出,中學期間父母對於作業的干預反而會讓學生成績下降。父母施加過多壓力、解釋教材方式與老師不同,或未經同意主動干預的行為都會對學生逐漸增強的獨立自主慾望產生不利影響。

紐約學習輔導及備考公司Inspirica的首席執行長麗莎?雅各布森(Lisa Jacobson)說,如果父母流露出孩子不能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心理暗示,“就可能導致孩子失去自信、變得狂躁,或者消極懈怠”。如果父母給予過多幫助,“孩子們會覺得自己在作弊”,不配得到老師給作業打出的分數。

不同階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輔導方式。在國小階段,父母對家庭作業的完成地點和時間做出明確規定,並在孩子做作業時給予鼓勵,這種做法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然而,杜克大學報告的主筆人、對家庭作業課題有專門研究的杜克大學心理學和神經學教授哈里斯?庫珀(Harris Cooper)說,父母只應該在孩子主動要求時給予建議或幫助。如果孩子不願做作業或變得焦躁不安,父母應該讓孩子休息一下。

庫珀博士表示,父母給予幫助的最佳方式包括:確保一個安靜的學習場所,提供合適的文具用品和其他資源,徐徐灌輸積極正面的學習理念等。還有一種能增強孩子學習動力的方法,就是向孩子說明和演示,他們正在練習的技巧會在今後的生活當中起到什麼作用。

肖娜?馬塞迪斯(Shawna Mazeitis)家住密蘇里州帕克維爾市(Parkville),有四個孩子,分別是15歲、14歲、12歲和六歲。她嘗試多種方法,讓孩子們覺得學習很有趣。馬塞迪斯說,有一次她六歲的女兒佩奇(Paige)不懂怎麼在電腦上做分數概念題,大哭起來說:“我不想做作業了。”馬塞迪斯安慰佩奇:“我知道你不高興,有時我們生氣的時候,腦子就不管用了,我知道你能行,我們晚點再來做這個作業吧。”

隨後,馬塞迪斯拿出一個木製的比薩拼圖遊戲,幫佩奇回憶分數的概念,而不用在鍵盤上輸入答案。很快,佩奇就回到電腦前,完成了作業。為了讓學習變得更有趣,馬塞迪斯還與佩奇互換角色,坐在一張小凳子上扮演學生,讓佩奇站在黑板前面假裝是老師。

研究顯示,中學生需要更多的自主權,父母可以向孩子傳授解決問題的策略。羅琳?蘭登(Lorraine Landon)家住華盛頓州的帕斯科市(Pasco),有一對13歲的雙胞胎西安娜(Cienna)和基南(Keenan)。雙胞胎覺得中學的數學作業很難,蘭登說:“我不會教你們怎麼做。”她督促她們溫習老師課上講的內容,檢視教科書,或跟老師約個時間補課。

據2008年發表的杜克大學研究報告,到高中階段,家長的積極參與再次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成績。這可能是因為這個階段的父母往往只介入他們喜歡的領域──將其興趣愛好傳遞給孩子。2011年發表在《校園期刊》(School Community Journal)上的一份研究報告對12個高中班級進行了調查,發現如果父母主動參與其中,學生會對科學課更感興趣,並在家庭作業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休斯頓市(Houston)的邦?克勞德(Bon Crowder)是一名教師、輔導老師和數學教學網站的發行人。她說,如果父母不喜歡某門課程,他們也很容易把自己的態度傳染給孩子。克勞德說,學生可能會想:“天吶,我媽媽今年40歲了,對這個都很發怵,我才14歲,怎麼可能做得好?也許我也應該發怵才對。”

研究人士表示,對於這種情況,一個更好的處理方法是引導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求助,如等網站上的教學視訊,或請人輔導。

有些家庭作業上出現的問題是作業自身產生的,而這會給人帶來不少困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校、家庭及社群合作研究中心”(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的研究顧問範恩?弗爾里斯(Van Voorhis)在2009年和2011年做過三項研究,發現如果給學生布置需要家長積極互動的家庭作業,學生會感覺作業能夠緩解壓力。接受此類作業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相比,考試的成績更好。

密蘇里州帕克維爾市的蘇珊?巴克萊斯(Susan Buckles)和丹尼爾?巴克萊斯(Daniel Buckles)夫婦通過家庭作業來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蘇珊最近發現,她11歲的女兒安妮(Annie)有一個課外自修專案,但她已經拖延了好幾個星期。蘇珊開始干預,但只是幫助安妮設定計劃,把沒有完成的任務按照可行的方式來進行了分段。安妮很感激媽媽的“及時喚醒”。

安妮說父母這麼教導她:“如果你不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把自己的最大能力發揮出來,你就考不上大學,也找不到好工作,到時候你就會後悔,說‘為什麼我年輕的時候不努力學習呢?’”

你要成功,必先成長

如果你要獲得成功,首先你要自己成長起來。成長的代價不是一帆風順的,是需要經過痛的領悟方能成長。這幾天,不停有人直接或間接向我吐槽工作中的不愉快,吐槽內容無非是自己懷才不遇,同事能力不達標、不好相處等等。

有時我會告訴對方,現在你遇到的問題正是展現你的能力、在老闆面前成就自己的時候,同時你會練就一顆強大的內心,而後者則是更大的收穫。

F是我5年前認識的.一個同事,學的專業是音樂藝術。那一年單位恰好舉辦了一場選秀比賽活動,他在那場活動中表現搶眼,繼而被留下。雖然在比賽中表現不俗,但初進單位的他沒有任何特殊機會,依然從最底層做起。他做過文字採編、市場拓展、活動策劃等工作,經常加班到後半夜,但是早上八點半依然會在辦公室看到他活躍的身影。

大約半年後,同事告訴我,F在單位做節目主持人了。我和大家一樣很驚訝,從網上找來他主持的節目,看完覺得還真不賴呢!逐漸地,他主持的節目在我們生活的城市小有名氣,他的工作越來越多,也越做越好。即使工作多到天天要加班,兩個月都沒有休息時間,也從不見他抱怨。此時,他還開了一家屬於他自己的麵館,並且經營得風生水起。

前年年中,他告訴我他要辭職了,我表示很錯愕。他悄悄說,“我要出書了。”這下我倒很淡定,因為我覺得他的故事足夠寫一本勵志型的暢銷書了,但他寫的卻是一本教別人怎麼做菜的書。果然,2014年年初的時候,他帶著他的新書,在我們城市最高大上的商場做籤售活動。此後,我們也不停在衛視節目中看到他的身影。

L是我另外一個同事。她剛進單位時,還是名瘦弱的學生。猶記得她進單位時,因為是新手,又在新部門,很多東西都沒有成系統,完全要靠自己一點一點摸索。那段時間又特別忙,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飯。

更難的是,那時她每週都要做專題策劃,線上要有專題頁面,線下要帶活動。線上專題製作,要能畫得了框架,P得了圖,還得懂程式碼。程式碼能為難死她,大家天馬行空的想法,就連程式設計師也面露難色,更何況一個編輯呢!但是她並沒有退縮,而是想盡辦法與程式設計師和設計師溝通,結果她每期做出的專題既好看又叫座。

記得第一次組織線下活動時,因為人員組織問題,她與其他部門的同事產生了不愉快,自己偷偷流眼淚。被大家發現時,她卻很快調整好心情,一個電話接一個地打,邀請朋友來參加活動,並詳盡地跟對方說我們的活動是如何好玩。活動的前夜確認好各個細節後她才離開辦公室,當時已是夜裡十點多,第二天她依然精神抖擻地出現在活動現場。

那時候,她還在準備研究生論文。雖然幾乎每天加班,週末不休息,自己學業上還有很多重要又緊急的事情要處理,但是從不見她抱怨。3年多時間過去了,L已經升為部門主編,帶領著一幫小夥伴在奮鬥。現在的她,開朗、自信、陽光、成熟且優雅,年底組織一場幾百人的活動也胸有成竹。

前些日子還見她發朋友圈感慨:五年前的我,研二,住宿舍,在電視臺實習,做兩份家教,內向、焦慮、自卑地度過一段迷茫空虛的時光,現在的自己和那時比,是全新的。

正如L所說,她現在是全新的,F亦是。現在的他們,或許還沒有取得世俗的成功,但他們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且這比世俗的成功要重要多了。

說到這裡,或許有很多朋友又要說,我付出那麼多,就是要成功,要加薪升職。要加薪升職沒錯,要成功也沒錯,可是,能否在你想加薪、升職、成功前把你手邊的事情做好呢?這世上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種,唯獨沒有做夢。

工作中,大部分人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眼高手低。這種心理讓很多人不願意做一些瑣碎的小事,但就是這些小事,你琢磨透了,漂亮地完成了,就能給領導留下好印象,讓領導看到你的能力和態度。你的工作能力強了,可發揮的空間就大,機會就越多。

只是大部分人,把工作當任務,完成了事。也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但是卻看不到結果,不願再堅持,也沒了耐心。其實,這就像栽樹一樣,你正在紮根呢。千萬不要輕視行動的力量,認真做好你認為對的每一件事。因為,你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自己膽小怕事怎麼辦

自己膽小怕事怎麼辦?這問題正困擾著很多人,其實這是自己心理的一種膽怯。膽怯,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青少年表現得更為明顯和普遍。有的學生因膽怯而自卑,並走向自我封閉,影響了自己的正常學習與生活。自己膽小怕事怎麼辦?心理專家為你解開心中的糾結。

一、記下害怕經過,尋找膽怯根源

膽怯,即膽小、畏縮、害怕、擔心。我們究竟害怕和擔心什麼,為什麼會擔心和害怕?搞清了這個問題,就有利於我們戰勝膽怯了。你可以通過日記的形式把自己對某件事膽怯的想法,經過如實記下,過些日子,再來讀讀,你就會發現,這些令自己擔心害怕的事情,實際上根本不值得擔心害怕,且毫無必要。比如,你害怕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話,擔心講錯被別人笑話,於是你就膽怯,閉口不言。其實,講錯又有什麼關係?人的進步就在於不斷地犯錯誤,只有通過犯錯誤,你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否則,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裡,又怎能進步!我們為什麼要閉口不言而喪失這個使自己知錯改進,得以進步的機會呢?更何況,你即使講錯了,只要你自己不在乎,別人是不會記在心上的,正如你自己也不會過分注意,計較別人的講話一樣。有什麼可害怕呢!

二、假設自己不膽怯,尋找機會表現自己

膽怯的人,實際上是自以為膽怯,是自己虛擬的心理感受,用虛擬的心理感受或幻覺產生的情境來嚇唬自己,無異於作繭自縛。很多人在登臺演出前,都有非常緊張的膽怯心理,可一上舞臺,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表演時,他們又並不感到膽怯,表演揮灑自如,讓自己都感到吃驚。他們通過切身體驗後說,克服膽怯,重要的是邁出第一步,邁出了第一步,你會發現全新的自我,令自己驚喜不已,從中找到感覺,找到自信與自尊。因此,為克服和 戰勝膽怯,你可先假設自己不膽怯,什麼都不怕,課堂上搶先發言,抓住機會登臺表演,在公共場所大聲發言,參加辯論等等,並努力按不膽怯的樣式去做,慢慢地,你真的就不膽怯了。

三、有備而戰,鼓勵自己

不少膽怯的人,是擔心自己才疏學淺,與人接觸交往時,不會說話或說錯。為此,你就要對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有所準備,不打無準備之戰。比如,你不得不去見一位素不相識的客人,那你最好先了解一下這個人的身份、職業、興趣、愛好和業績成就等,這樣你就能找到一些感興趣的共同話題。你還可從報刊、廣播、電視節目中,或在學校的所見所聞中找到適合的話題,記錄下來,還可在會見之前,列好一個話題單子,講話就不愁無話可說了。 感到自己確實不錯,不比別人差,還可以對自己說上幾遍:“我真的很不錯!”“我一定能成功!”也可找與自己關係要好的同學或親友交談,他們也會給你鼓勵。這樣以多種方式鼓勵自己,既可增強自信心,也可轉移注意力,放鬆過分緊張的心情,戰勝膽怯心理。

四、把膽怯的心情表白出來,營造輕鬆、愉快的氣氛

一位保險公司的推銷員,業績常在同事中領先。有一天,他與汽車業某大亨會面,當時,他一見大亨,人就陷入膽怯、恐懼、緊張之中,以至全身不自在。他只好把自己的感受如實向對方說出來:“一旦見了您,我就害怕得無法暢所欲言……”這句話一說出,原先把他罩得緊緊的膽怯、恐懼感頓時煙消雲散,接著他就恢復了自信,得以暢所欲言。

顯然,這幾句“表白”產生了驅除膽怯和緊張的作用,使他獲得了心靜的效果。心理學上的“內觀法”,就是在冷靜觀察自己的內心後,將“觀察結果”如實用言語表達出來,這樣人的膽怯、憂慮、恐懼和緊張就消失殆盡,同時連煩惱也沒有,它所產生的效果令人感到神奇無比。因此,當你會見一位陌生人或一位大人物,心理產生膽怯、恐懼、緊張時,千 萬不要讓這種感覺窩在心裡,你必須將當時的感受、念頭清清楚楚地說出來。你可以說:“我呀,緊張死了。我心裡撲通撲通跳個不停,雙眼好像看不到東西,舌頭僵硬得不聽使喚,喉嚨也幹。”如此脫口而出,你的膽怯、緊張就沒有了,情緒也會趨於平穩。

五、表現出熱情、友好的姿態。

作好最壞的打算膽怯者,給人的印象是冷淡、畏縮、害怕,說話吞吞吐吐,這就等於在告訴他人:我膽怯,我害怕。對此心理學家建議,只要你將身體姿態稍作調整,作出熱情、友好、善意讓人易於接近的姿態,如微笑、開朗、上身略微前傾,握手、拍肩等友善的身體接觸,注視對方,聽別人講話時不時點頭等,你就會獲得友好、善意的回報,你會發現人與人交往並不是很難的,從而緩解並逐步消除膽怯心理。

作好最壞的打算也是戰勝膽怯的一種有效方法,比如,你害怕當眾講話,會臉紅,擔心講錯被人嘲笑,你就可以設想;臉要紅就讓他紅,會講錯就讓他錯,要丟醜就讓他丟,又不是沒臉紅過,哪個人沒丟過醜,他要嘲笑,就讓他笑,大不了讓他笑個痛快,又能把我怎麼樣!有了這種出現最壞結果都不怕的想法,還有什麼值得你膽怯!

自己膽小怕事怎麼辦?以上就是心理專家為你分享的解決辦法。當然,戰勝膽怯,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從最容易的做起,堅持不懈,並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你就一定成為一個不膽怯的你。

時光依舊,愛如初

我記得我很久很久以前說過一句話,我說,時光如流水,愛如歌。在漫長歲月中,誰都可以給予你一首歌的時間,卻沒有人可以再還你一江春水。

怎麼說呢,今天突然憶出這句陳年老詞來,是因為你今天跟我說:時光不在如舊,愛已過。

相識的時間雖然不長,可是你給我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像認識多年的舊人一樣,不需要太多話就可以明白彼此。所以當你這麼煽情的說了這句話後,我知道你一定是難過了。你不像我的其他朋友一樣,喜歡在心血來潮的時候將突然湧上心頭的各種傷懷情愫一股腦的述說給我,全然不顧我正處於一種怎樣的心境中,是否想聽、願意看?

所以,我是不是應該珍惜你?應該尊重你呢?人這一生,珍惜愛人,珍惜擁有;尊重長輩,尊重信仰。所以當你背叛的時候,我的信仰告訴我,要尊重你的做法,尊重自己的原則。不強迫,平常心,這就是我矛盾的女性心理。

七月份的時候你去北京,你說不回來了。我心裡很難過,可是我沒留你。你來了,我會好好珍惜你,你走了,我就當你沒來過。

高三那年,因為一個人,我心亂如麻,以致沒有唸完最後一個月就不顧所有人的反對而休學。現在想想,當時的自己真是好笑。

後來,你跟我講了個故事,中國的北方有一種動物黑熊,性格狂暴。有一次,一隻黑熊媽媽帶著兩隻黑熊寶寶過河,黑熊媽媽一次只能背一隻小熊過河。於是聰明的熊媽媽在河邊把一隻小熊用石頭壓住防止它亂跑,馱著另一隻小熊就過河了。但是過了河的熊媽媽全然不知在它的身後一個狡猾的獵人正悄悄的看著這一切。等熊媽媽如法炮製的安置小熊後,回過頭卻正好看到獵人抓走了那隻小熊,一下子不知所措的黑熊媽媽發狂了,竟將身邊的小熊抓起一撕兩半。

你用最直接了當不顯山不露水的方式告訴了我你的看法。

你離開的這段時間我也辭了工作,當然,與你無關。這一年,我學會的不多。你故事下的道理算是我為數不多的一種收穫。帶著我新的認知新的心態,我又出去遊玩了,這一次我走的不遠,只是將原來走過的地方再走了一遍。感慨良多。

前些天朵朵找到我說,她打算在下一年中走遍三川五嶽。曾幾何時,我也將這種美好的臆想當作我人生的目標。只是當一顆快樂的心變的沉重後,美好的東西就顯得太過奢華,連想想都覺得天方夜譚。

成長,從一個人孤立旅行開始。學生時代和大學教育中,這是我最贊同和最讓我向往的一句話,當我真的一個人為了生計在外漂泊,我只是活了下來,我似乎虛度了一年光陰,我沒有收穫什麼,也沒有學會什麼。可是,好在,我認識了你。

所以,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紀念下你,也順帶紀念我這段無疾而終的青春期。

我覺得這是至今為止遇到的最純潔的一段感情,我想很多人應該不太理解這句話。其實我也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因為我只知道,我不問過去不為將來不計得失不求回報。

這些年我們都遇到過無計其數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在人際關係認識自己,可是,捫心自問下,除了生養的親人外,不管是朋友還是戀人,都是付出了感情的,既然如此。我希望我們都是簡簡單單的。

以前如實,現在如是,還有將來也一樣。

你總是把事情越搞越糟

為什麼對於同樣的事有人能輕而易舉地化解,有人卻萬般糾結,無法抽身呢?或者說,為什麼有些人在他遇到一些麻煩之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擺脫煩惱,反而會將事情搞得越來越糟,局面越來越差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看兩個故事。

一次旅行,朋友小A借了她的朋友一臺單反一起出行,那會小A感情不順,工作遭遇瓶頸,所以她想著借出遊散心,緩解一些煩惱,至少,可以暫時逃離那個讓她鬱悶的場。

其間有個插曲,我們找了酒店,安放行李稍作整頓,準備一起吃完飯後,直接到下一個景點玩,我們到了離酒店不遠的一間有點像成都龍抄手,長沙火宮殿的那種小吃店,人特別多,先要找到位置,然後再去點餐。

忽然小A尖叫一聲,然後雙手捂著腦袋,表情非常痛苦,我們都嚇一跳走過去,她望著空蕩蕩的位置說:“好像我相機不見了”。我們都說:“不會吧”,然後幫著四處尋找。小A接著說:“就是在這裡的,怎麼會不見了!”,她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整個人顯得非常的焦躁,恐慌,又有很大的愧疚和不安,她喃喃自語:“我們不該來這裡吃飯,這裡這麼多人,你們怎麼不幫我看著一點呢?”我們面面相覷,在她的情緒的感染下,好像我們每個人都真的做錯了什麼似的,要為這件事情承擔責任。小A接著說:“這次真的不應該出來,明明知道自己這麼倒黴,還要出來瞎逛,還要去借朋友這麼貴的相機,這下好了,錢也花沒了,回去工作也沒著落,還要賠錢給我朋友,自己怎麼這麼命苦,怎麼這麼蠢啊……”,這種架勢,好像就差要狠狠地扇自己耳光了,我們幾個也是非常無奈,當時食慾全無,興致盡毀,甚至還有朋友提出要不先回酒店,感覺因為這事,我們都要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後來,我忍不住問了一句:“你確定是在這丟的?”小A沒好氣地答到:“那還能在哪啊?”。後來我們回到酒店,好嘛,相機穩穩當當就在房間的桌子上,原來是小A忘了帶,只是她一廂情願地認為,我們打算吃完飯出去玩,她就必定會把相機帶在身上,所以,她才方寸大亂,無名火起,把大家的興致都攪黃了,好在相機最後有驚無險,要不,還真不知道小A要整出什麼么蛾子,後來,我們還是去那個景點玩,她也沒去,在酒店躺了一下午,看得出來,她依然驚魂甫定,需要一點時間調適,直到晚上我們吃飯,我依然覺得她食之無味,精神恍惚。

這個故事暫且到這,下面談談我的朋友小B。

一次小B請我吃飯,我們約好時間地點,掛了電話,我快到的時候給他打電話,發現電話關機了,我想,這小子怎麼一回事,剛剛掛了電話就不接了,我按時到了菜館,小B淡淡地說:“手機剛被偷了,接你手機用下。”然後小B掛失了自己的電話,用我的手機登入他的appleID鎖住了他的iPhone6,抹去資料之後,小B讓服務員上菜,說先吃飯,我當時挺震驚,小B的手機剛買,而且他也不是土豪,他為何如此地淡定,這勾起了我的好奇。

“丟都丟了,著急有啥用啊。”小B邊吃邊說,“我看了下,偷那地兒沒攝像頭,估計報警夠嗆,還得忍著飢餓去做筆錄,還得放你鴿子,得不償失。剛剛我已經停機了,這賊估計一時半會沒法解鎖。”

我聽他有條有理地分析,好像丟的是別人的東西似的。

小B朝我笑笑,“吃飯,有些東西,不要太過執著,盡了人事沒有辦法,那就算了。”

我發現小A、小B兩件事情放在一起對比非常鮮明。

如今,小A依然東家打工西家打,感情也是一路坎坷。小B剛剛升職加薪,提了車買了房,那臺丟了的手機一直沒找到,不過後來他也沒再丟過手機,他說那天他不夠謹慎將其放在外衣口袋,但是後來他會對此非常注意。

現在看來,小A在怪責過去自己不夠小心,擔心未來自己無法應對,而且不肯相信相機丟了這個“事實”,任由情緒將自己,將朋友搞得糟糕透頂,哪怕對於事情解決毫無益處她也在所不惜,即便最後發覺一切虛驚一場,她也依然無法從驚恐、失落的情緒裡走出來,重新投入到愉悅的旅行中,這不得不說是種遺憾與悲哀。

當然,並不是說小A不可以有情緒,而是這種情緒似乎被誇大了,我似乎能看到她背後的無力與沮喪,但是看不到任何對她有所助益的思想與行動。她不願承認當前事實,而且容易追悔過去,擔憂未來。這一種憂心忡忡,混沌紊亂的心智模式,往往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反觀小B,他的處理冷靜客觀,不急不躁,我敢打賭,如果他有把握找到小偷,追回手機,他一定會有他另外的處理方式,但是,當他很快察覺“失去”已成事實之後,他並沒陷入糟糕的情緒中,而是迅速採取補救手段,將損失降至最低點後,該吃吃,該喝喝,用他的原話說:“丟都丟了,還讓那龜兒子搞壞我的心情,搞差我的胃口,有必要麼?”

可以看到,小B是專注於每個當下的,他只在當前的情況下處理問題,不對過去的事情糾結,不對未來的事情擔憂。

們執著於事,痴迷於情,受限於人,糾結於心,最主要的就是不願承認世事無常,會導致我們失去所有我們自以為不會失去的東西。

這就是所謂的放不下,對無從接納的現在,無從改變的過去,無法掌控的未來升起種種妄念,因而感到焦慮,愧疚,或者恐懼,痛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能專注當下,覺察自己的緣故,然而,只有一個能夠活在當下的人,他才具備放下我執,擺脫痛苦的能力。

談及這種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意識到我們除了自己以外,其他所有一切都是會失去的,只有能夠在緣滅的時候果斷捨棄這些執念,我們才能心無掛礙,無懼無怖,得到持久的平和與安寧。

掌握這種能力,既非常簡單,又非常複雜,它在你苦苦求索背後的一念之間。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