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集合6篇

文思屋 人氣:3.31W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讓我們對今後的工作做個計劃吧。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習計劃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計劃集合6篇

學習計劃 篇1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國小,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國小數學教師,對學生不僅要“教”,而且要“導”,不僅要教數學知識,而且要教如何學數學知識。下面就談談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如何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教學生會聽課,養成

積極動腦的習慣

每接一個新班,首先要著手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聽講的習慣。教學生四會:會聽、會看、會想、會說。

會聽:聽要入耳,如果聽而不聞,等於沒聽。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言,並能聽出別人發言中的問題。為了考查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可以組織如下練習:(1)教師口述題目,學生直接寫出得數;(2)教師口述應用題,學生寫出或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等。這類練習,可以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邊聽邊想邊記,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有意識記憶能力。

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首先要給學生觀察權,不要以教師好心的“講”取代學生的“看”。凡學生通過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東西,教師一定不講或少講。會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學中要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吸引學生看。教師的板書、演示等要準確,鮮明,能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由教師帶領觀察到只給“觀察提示”的半獨立觀察,到完全獨立觀察,使學生逐步掌握通過觀察比較,做出判斷,發現規律的觀察方法。在課堂練習中要多設計一些能引起觀察興趣旨在訓練觀察能力的題目。如在學完“分數的初步認識”以後,可以設計如下一些練習(見圖71):觀察,陰影部分各佔整體的幾分之幾?

又如在學完“數的整除”後可安排這樣的練習:

觀察下列各組數,請找出不同類的數,並說明理由。

(2)0、1.2、3、13、5、27。(1.2不是整數)

(3)10、8、44、56、65、12。(65不是偶數)

(4)33、39、12、21、49、57。(12不是奇數,49不是3的倍數)

再如學完“分數和小數的互化”後可進行這類練習:尋規律,填空。

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掌握的概念進行觀察比較,作出判斷,在觀察中發展智力,逐步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

會想:會想,首先要肯想。課堂上要學生肯動腦子想問題,除了靠教師教學的啟發性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動腦子。要求學生,老師每發一問,人人都要立即思考,準備回答。如果不會答,也要把問題重述一遍並說出自己是怎麼想的,想到哪兒不會了。告訴學生這也是一種回答。堅持這樣做,可以提高提問的教學效率。因為全班學生毫無例外人人都得積極動腦思考,會與不會都有的可想。提問時可讓可能不會答的優先做答,再請會答的針對前者的疑問做答。這樣,教師既可以瞭解後進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維的障礙是什麼,又可提高一般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鍛鍊。提問後教師要及時評價,對回答好的,敢於發言的要給予鼓勵。

會說:聽、看、想,要通過“說”這一點來突破。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要說就得去想。課堂上抓住要學生儘量多說這一環,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細心看。抓了會說,就能促進其它三會。因此要十分重視學生口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數學課上訓練說,可採用以下這些做法。

第一,訓練學生大聲發言。接班第一節課師生相互介紹,訓練說話就開始了。要求每個學生起立,大聲說我叫×××,上學期期末考試得多少分,再用一兩句話說說新學年自己學好數學的打算。教師從中發現說得好的,當即表揚:“××同學發言,姿勢端正,態度自然,語句完整,語言簡煉明確,特別是聲音巨集亮:很精神!”。通過表揚樹立榜樣,使學生明確要求。此後,每節課都結合檢查複習,基本訓練等教學環節進行訓練。要求學生大聲回答問題,每個人都要通過“發言聲音合格”的達標驗收。

第二,讓學生習慣於“說想法”。所謂說想法就是說思路,說思維的過程。課上要給每個學生說自己想法的機會,可以個人獨自小聲說,同位之間練習說,四人小組互相說,等等。通過說,學習思維方法。長此訓練,學生就會習慣於說想法。如,一次要學生回答填空問題:“兩個連續偶數的和是82,這兩個偶數分別是( )和( )”在解答時,一位同學說:這兩個偶數是40和42。我是這樣想的,因為相鄰的兩個偶數相差2,也就是說,這兩個偶數和是82,差是2。82減去2的差除以2等於40,40是較小的偶數;40加2等於42,42是較大的偶數。所以這兩個連續偶數是40和42。第二位同學回答時說:我是用兩個偶數相加湊出來的,我想這兩個偶數都應該接近82的一半,所以一個偶數是40,那麼另一個偶數就是42。第三位同學說:我想,根據兩個偶數的和82,可以求出這兩個偶數的平均數是41,41是奇數,因為相鄰的兩個自然數相差1,那麼和41相鄰的兩個偶數,一個是41減1等於40,另一個是41加1等於42,40和42是連續的兩個偶數。學生說得有根有據,有條有理。顯然,說想法的過程就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通過說想法,培養了學生語言的條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

第三,訓練學生使用數學語言。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上關於概念、法則的用語,要求學生用數學用語,簡明、準確的語言,完整地回答問題。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判斷後,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概括出定義、法則或公式。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樣做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教師能及時獲得反饋資訊,考查學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學生敘述中糾正他用語的錯誤,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完後,還要統一到課本語言上來。如要學生總結關於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學生在敘述時常常丟掉“平均”兩字,這時可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小黑板,上面畫著幾個圓,其中一個圓平均分成2份,另外的圓各分成不等的2份。引導學生觀察相同點與不同點,使學生認識到“分成若干份”與“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不同。然後讓說錯的同學重新敘述。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定義(法則)本身,又能理解表述這一定義(法則)的書面語言,而且自己還能準確地講述出來。學生在組織語言的過程中,思維的條理性,準確性得到了操練。

第四,給後進生髮言權。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回答問題的習慣,難點在於訓練後進生。後進生上課一般表現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為他不善於觀察,不會聽講,不會思考。因此對後進生更要設法使他學會動腦子,這就要給後進生髮言權。後進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心虛,聲音小,若說錯,遭同學嬉笑,下次就更不敢舉手發言了。不說也就不想,不動腦子。所以輔導後進生學會動腦子,就要設法使後進生開口,敢講話,會回答問題。例如,接班後的前幾節課可以作為爭取後進生的重點課來上。課前就把檢查複習的題目先告訴後進生,並具體教他們如何回答。由於後進生先學一步,心中有底,上課時就敢於舉手發言,回答時也聲音巨集亮。稍有進步,就抓住時機給予表揚。後進生逐漸練大了膽,再逐漸加大難度。後進生嚐到了甜頭,有了自信心,說的積極性就高了。後進生也能積極動腦回答問題,也可促進中等生,優等生。說,促進了想,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

上述訓練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的口算練習,板演回講,總結定義,回答提問,小組討論,爭論問題等形式進行

二、教學生會思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生會思考,首先要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能創造條件並能激發學生思考。要讓學生在對數學材料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斷的過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單憑認真聽“講”是聽不來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來領悟。只有學生不斷地體嚐到思考的樂趣,才能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現以教學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為例說明如何使學生在學習算理演算法的過程中,學習思考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第一,激發思考的慾望,明確思考的目標。

“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裡,為什麼要至少包含它們公有的質因數,還要包含它們各自獨有的質因數?”這是這部分教材的難點,也是學生理解演算法的關鍵。疑問是發現的鑰匙,思考的動力。我把這一難題作為自學思考題交給學生。面對這一問題,許多學生不禁會想:“是啊,到底為什麼呢?急於尋“根”找“據”思維積極活躍起來。這一問題不僅激起了思考的慾望,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標。

第二,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

由於課本、(四省市教材第10冊第41頁)沒有直接回答上述問題的講述,所以不能讓學生面對這一問題“硬”想,應提供一些資料,給以提示。如:

思考題為什麼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裡,至少要有它們公有的質因數,還要有它們各自獨有的質因數?

提示

(1)18的倍數中,至少要包含哪幾個質因數?30的倍數中,至少要包含哪幾個質因數?

(2)18和30的公倍數裡,必須包含哪些質因數?(請試算一下,有何發現?)

參考資料

18=2×3×3 30=2×3×5

36=2×3×3×2

54=2×3×3×3 60=2×3×5×2

72=2×3×3×2×2

90=2×3×3×5 90=2×3×5×3

第三,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時間。

如果思考時間太短,多數學生還沒有“想出來”甚至後進生還沒有“想進去”,就讓思維敏捷的同學發表意見,勢必會挫傷多數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為使全班每個學生都進入思考之中,必須留有充裕的思考時間。經過五、六分鐘的獨立思考,試算練習,許多學生有所發現,神情興奮,躍躍欲試,產生了“說想法”的要求。

第四,及時組織多項交流。

為了滿足學生想“說”的要求,及時組織了小組議論和全班討論。在討論中,同學們逐步明確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既要“公”又要“小”,並研究了怎樣才能保證這兩點。如有的同學說:“在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裡,如果只要18和30公有的質因數2和3,那麼相乘的積是6,6是18和30的最大公約數而不是公倍數。”有的同學講:“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裡,不但要包含它們公有的質因數2和3,而且要包含18獨有的質因數3和30獨有的質因數5,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是18和30的公倍數”。又有人補充說:“18的質因數裡有一個2,30的質因數裡也有一個2,18的質因數裡有一個3,30的質因數裡也有一個3,而在它們的最小公倍數裡只能要一個2,一個3,這樣才能保證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同學們熱情高,發言湧躍,相互補充、糾正。許多人還能運用老師提供的資料作為自己的論據。由於這算理、演算法不是聽老師講出來的,而是由他們自己想出來的,許多人流露出喜悅的神情。

在獨立思考之後要及時組織議論、討論、爭論等多項交流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表現自我,交換思考所得,體嘗獨立思考的樂趣。

只有獨立思考才能產生見解。有見解就有交流的願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訓練,思考能力隨之提高。學生有了思考的興趣,就會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教學生會閱讀,養成

自己學習的習慣

課本是無聲的教師,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堅持課前閱讀,課內閱讀,課後閱讀,養成預習和複習的自學習慣。

課前閱讀,就是課前預習課本。要求學生每天完成家庭作業後要翻開課本,看看第二天要學的內容。特別是每一單元,每一小節的開頭新課,閱讀時要標出疑問,以便在老師講課時,帶著問題有重點地聽課。有時也可由教師提出能引起興趣的題目,引導學生自己找書去讀。如在講完“差倍”應用題的基本例題後,提出“差都有哪些表述方法,看誰找得多”的題目,要求學生課外完成。同學們起初是自己想,後來就到課本習題中去找,也有到處翻看課外書及習題集的。第二天討論,有的同學一人就歸納出六種“差”的不同提法:甲比乙多幾,乙比甲少幾,甲減少幾等於乙,乙加幾等於甲,甲給乙若干後,甲、乙相等,甲減去15,乙加上3,兩數相等。在這樣預習的基礎上再學較複雜的差倍應用題,學生學起來很輕鬆。這樣的預習可把學生的興趣引向課外,廣泛地閱讀、主動地學習。

課內閱讀,就是課內學習課本。課上在教師指導下有要求有檢查地閱讀數學課本,是教給學生自學方法,培養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

數學課本,沒有故事情節,吸引力小,可讀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閱讀,必然會出現“讀不進去”,“看不出(什麼東西)來”的現象,因此閱讀課本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導。

開始可由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具體地指導學生如何抓住課本中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怎樣理解數學概念,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對於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要進行圈點劃批,咬文嚼字,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

指導閱讀,要根據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內容,學生不易看出重點,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尋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則。有的教材內容,學生已有一定知識基礎,可由學生先做嘗試性練習,再與課本對照、印證,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內容,學生能獨立看懂,就放手讓學生自己看書,然後組織交流所得,進一步消化理解。

課後閱讀,就是課後複習課本。要指導學生養成做作業前先複習課本的習慣。要求學生每天做家庭作業前先看課本,看老師當天講的部分書上是怎麼寫的,想想老師是怎麼講的,做題時要注意什麼,然後再做題。

要指導學生養成邊看課本邊整理所學知識的習慣。每學完一個單元,教師可不留作業,由學生自己複習課本,整理已學知識,歸類、編號,練習寫簡短的複習提綱或筆記。每隔一段時間,選擇優秀筆記組織傳閱,進行評議,以調動“自己學”的積極性。

四、教學生會審題,養成

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許多錯誤,往往並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識,而是缺乏必要的審題習慣和審題技能。要提高作業正確率,必須下功夫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要求再解題的習慣。每教一新課例題,教師都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練審題,在學新課的同時學會審題方法,養成審題習慣。

解題時要認真書寫,教學生解題時要書寫整潔,格式規範。算草要象正式答案一樣,一律寫在作業本上,做到算草不草,豎式排列有序,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解題時還要邊做邊驗。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會驗算,養成解題時必有驗算的習慣。驗算首先是驗算理,驗方法,其次是驗計算。提倡邊算邊查邊驗,一步一“回頭”,爭取一次做對,防止無效勞動。

引導學生解題時要自覺地靈活運用已學知識,使其形成這樣的習慣:解四則式題,不管是否要求簡算,只要有一步能簡算就簡算,並畫出標記,註明依據,解多步應用題,一般至少用兩種方法,並從中選出最佳方法,註上標記。

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主要靠課內教學的指導和訓練。家庭作業題要認真設計,數量要少,質量要好,解題的要求要高。由於題量少,學生不感到負擔,就樂於開動腦筋認真完成。這樣安排作業,學生負擔輕,積極性高,不有利於良好習慣的形成,而且有利於思維能力的提高。

五、教學生會改錯題,養成

自我評價的習慣

能對自己的學習作出評價,是一種高水平的學習。善於從錯誤中學習也是一種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判斷正誤,自我檢驗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業,可由教師指定範圍和數量,由學生自己選題,自己計時,自己口算,自己用筆算檢查訂正。指導學生對自己作業中的錯題分析並登記錯因,認真改錯,是培養學生自我檢驗和自我評價能力,提高作業正確率的有效方式。每學完一個單元,學生可根據錯題情況評價自己該單元學習的成績和問題,確定自己複習的重點。要求學生做題時認真仔細,獨立完成,不依賴別人,不弄虛作假,做錯了也要錯個明白,學會真本事。但老師批改後,找錯題原因,改錯時可以互相研究,這樣促使同學們課下互相研究,養成求甚解和對自己工作負責任的習慣。再做題時就細心多了,錯題率大大降低。

總之,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恆,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

學習計劃 篇2

1、合理安排考試的科目。

一般選兩門認為比較難的再搭配兩門自認為較容易的去學習,這樣就不會覺得有太大的壓力。因為考試有一前提是必須在完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進行的。對另外一些自認為難以對付的課程,可以報名去聽老師講課,課上認真做好筆記,課下及時複習,並可以做一些單元練習題,以考核自己學習的情況。

2、科學地制定完整的學習計劃和複習計劃確實很重要。

計劃既不能定的過於鬆散使學習時間、複習時間拖得過長,造成學習積極性下降,也不能定的過於緊張,使得短時間學習大量知識而造成消化不良。另外計劃一旦制定出來就不要輕易改變,尤其不要受別人複習情況的影響。其次,複習方法可根據時間而定,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就先系統全面地複習一次,第二遍就抓重點,這樣知識就更系統牢固,如果時間較緊張的話則先看重點,有時間再複習其他細節內容,這樣起碼能通過考試。

3、考前要安排好複習計劃。可靠的經驗一般是看書三遍。

第一遍是“看”,著重於細細地看,全面地理解,儘量別留疑問,只要你理解透了,背起來才容易。第二遍是“背”,揹你在看的過程中,覺得可能出考題的內容,你應該知道拿到一本書讓你去考別人時,你該怎樣出題。哪些內容可出名詞解釋、填空、簡答題。第三遍是“默背”。意思是“回憶”。整個一本書,從頭到尾都講了哪些內容,如果有困難的話,可自己列一個簡單的提綱,看著提綱去想,遇到困難時再翻書看看,這樣就記得比較牢固。

如果你有時間看第四遍,應該去看一些邊緣性的東西,或許你不能得100分的原因就是你只看了大家都注意到的東西,可老師為了拉開層次會出一些容易失分的題,所以有時間就去看看一些你稱之為“瞭解”的東西。

學習計劃 篇3

開學了!開學了!新的一學期又要開始了,這讓我感到即開心又害怕,開心的是我又可以和親切熟悉的老師、同學們歡聚一堂了;害怕的是作業會越來越多,書包會越來越重。為了能夠更好的學習,我制定了一份新學期計劃。

計劃一:上課前,準備好上課的書本,喝好水,上好廁所。迎接上課,爭取以最好的面貌上課。

計劃二:上課時,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認真思考,儘量多舉手發言。不講空話,就算別人來跟我講空話,也不理睬他,並提醒他不要再講了。不做小動作,不開小差。

計劃三:認真完成老師和家長佈置給我的每一個作業和任務。並且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爸爸媽媽的乖乖女。

計劃四:改掉斤斤計較和馬虎的毛病,學會取長補短,更好的完善自己。爭取每一次都靠一個好成績,併成為“三好學生”。

計劃五:不打人,不罵人,禮貌用語,友好的對待他人,成為每一個人的朋友。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提高他們的成績。

我相信,只要我按照計劃實行,一定會獲得成功的。最後給自己說一聲:“加油”

個人學習計劃書9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已經進入了六年二期,即將面臨小升会考試,為了順利考上理想中的國中,我將以新的精神面貌跨進新的學期。在這個學期裡,我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的學習計劃如下:

首先在學習時間上,我要提高學習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每天早晨6:50起床,7:40分到校,然後開始早讀。晚上9:00以前睡覺,保證每天有9個小時的睡眠,保證學習時的充沛的精力。

然後從學習方法等方面計劃如下:

1、做好預習。預習是學好各科的第一個環節。

2、認真聽課。上課的時候,我要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不和同學交頭接耳,要力爭把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全部消化;對於疑難問題,要不恥下問,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3、做課堂筆記。做筆記對複習、作業有好處。

4、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做作業之前,必須對當天所學的知識認真複習;認真審題;明確解題思路;認真仔細做題,不可馬虎從事,做完後還要認真檢查;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積累解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遇到不會做的題,不要急於問老師,更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要在複習功課的基礎上,要下決心獨立完成作業。

5、要利用週末和節假日,繼續參加奧數、英語等學習,多讀課外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為考上理想的國中而努力。

6、為了迎接小升中的考試,我平時需要進行更多的習題練習。

7、每一個星期進行一次以上的體育鍛煉。

總而言之,在新的學期裡我要更加努力,爭取每門功課都取得優異的成績,當一個全面發展的出色的國小生,為步入國中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習計劃 篇4

數學的學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妄想一步登天是不現實的。熟記書本內容後將書後習題認真寫好,有些同學可能認為書後習題太簡單不值得做,這種想法是極不可取的,書後習題的作用不僅幫助你將書本內容記牢,還輔助你將書寫格式規範化,從而使自己的解題結構緊密而又嚴整,公式定理能夠運用的恰如其分,以減少考試中無謂的失分。

數學的學習不管是什麼階段我們都不要輕視,而我們學大的教育專家為大家總結的國小數學學習計劃就是對於大家學習有顯著提高的一個學習方法,只要你在學習階段養成數學的學習習慣在以後的過程中你的數學學習就是簡單的事情。

學習計劃 篇5

我們又迎來了新學期,在每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因此,我們會更多地在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中,展現著我迎接新學期的新氣象。我發現今天的老師,同學們都把我打理得漂漂亮亮,把我的辦公室。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營造了一種生機勃勃。祥和向上的新氣象。相信在這種新氣象的感染和鼓舞下。我們全體師生必定回在新學期取得新進步。

為了實現我們的新進步: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新目標。我們每一位師生在我的人生大目標下,都會有著符合我實際的更高。更具體的目標,這個目標應當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們必須對我作一番具體的分析,找出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方法,抓住關鍵,持之以恆,在目標的引領和激勵下,必定會取得新的進步。

其次,我們更要有三個新的努力。第一是我的努力。我的事要靠我做,我是我發展。進步的內因,付出一份努力才會換取一份收穫。學習並不是一種興趣,而是一種責任,是我們應該做而且必須做好的事,為我,為所有關心我們的人更是為期盼我們成材貢獻的國家。同時學習必定會有負擔。沒有苦的。累的過程,就不會有我們的進步和提升,無論是今天的學習,還是明天的工作都是如此。第二是老師的努力。老師是我們的指導者,他們的教育幫助。引導和鼓舞都會促使我們的進步。因此,千萬要虛心接受老師們每一天的教育和幫助,同時還要心存感激,感激老師給的每一份教育和幫助。沒有老師們今天嚴格的教育,就不會有我們美好的未來。對老師的努力越感激,我們就會越努力,就會越進步,就會像我們的老師一樣,一樣的優秀和成功。第三是好朋友的努力。好朋友有很多,我們的父母。老師。同學等等。只要我們把他們當作好朋友一樣去愛他們,他們就會成為我們的好朋友。好朋友是知心者。我們把我的目標。困難。喜悅。悲傷。所思所行都告訴他們,他們就會給我們很多的幫助和監督,而每一份幫助和監督,都是我們前進的助力和動力,我們就會因此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新進步。

同學們,老師們,祝願我們一中每一位師生在新學期裡,以新的氣象,新的努力,取得新的進步!

學習計劃 篇6

暑假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將以新的精神面貌跨進新的學期。在這個學期裡,我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首先,上課的時候,我要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不與同學交頭接耳,要力爭把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全部消化;對於疑難問題,要不恥下問,虛心向老師與同學請教。

其次,要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所有作業,做到一絲不苟。課堂作業當堂完成;課後作業與家庭作業也要按時獨立完成。

第三,要做好語文課的課前預。對於預習字詞,成語,要先查字典把它認會,弄懂意思;還要學會給課文分段,用最簡短的語言寫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後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對於每篇課文的課後題,要先試著去做;對於課文與課後題不理解與不會做的地方,要先把它在書上劃下來或記下來,第二天上課時帶著問題去聽講,還可以在課堂上向老師請教。

第四,要利用星期天與節假日,繼續參加奧數、英語,多讀課外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要擠出時間,多幹事。

總而言之,在新的學期裡我要更加努力,爭取每門功課都取得好成績,當一個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學生。

TAGS:學習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