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國小品德教學常規和教學建議”的學習心得體會

文思屋 人氣:2.53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品德教學常規和教學建議”的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品德教學常規和教學建議”的學習心得體會

“國小品德教學常規和教學建議”的學習心得體會1

根據區教研室工作要求,我們品德教研組利用業務學習時間認真學習了“新課程國小品德教學常規和教學建議”,並組織了充分交流。《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學建議30條》從四大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是對教學準備的要求;二是對教師教學實施的要求;三是對學習評價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議;四是對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議。每一方面的內容都十分具體,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通過學、討論,使執教老師對國小品德教學常規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都認為新課程下教學常規和教學建議為今後的教學工作指明更為實際的方向,能有效幫助自己查詢教學中的不足和差距。進一步認識到落實常規對提升教學質量的緊密聯絡,並對如何落實教學常規達成了如下共識:

1、教師在平時要嚴格按照備課要求進行備課

備課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材組合,資源挖掘,教學形式等,還要備教學準備,因為根據學科特點,課前準備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如資料蒐集、實物觀察、人物調查、採訪等。

2、課堂教學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雖然上課不是照本宣讀,也不是教案走場,但決不能隨心所欲,不著邊際地高談闊論,純粹把備課留於形式。把上課視為遊戲。在教學中儘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並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落實教學的每一個大環節,讓學生在瞭解、認識、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積澱一定的能力素養或道德素養,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世界產生共鳴。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吸收、內化的過程。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勿需安排得的水洩不通,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來讀讀、想想、寫寫。聽說讀寫不是語文課的專利。相反地,課堂中要給學生一定的作業時間,使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達到學習的最有效的狀態。

3、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即時評價,及時進行學習反饋

做好課內外學習活動記錄和評價。以主題單元為單位進行階段性評價和反饋。期末進行必要的書面檢測,結合日常觀察、學習活動記錄、階段性考查、期末檢測等方式,綜合評定學期學業成績。評價主體多元,有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家長和社會評價等方式,評價方法多樣,有教師觀察記錄、學生活動、學生訪談、作品評析、書面測試等方法,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式、方法,並不斷創新和完善。

4、加大資源開發,重視學科合作

品德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的課程資源是多樣的、開放的,不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因此,要根據教學需要,利用學生的經驗、生活等資源;利用學校、家庭、社群中的各種資源;利用社會教育機構、自然環境資源等注重教學實效。這學期,在教學四下年級品德中,我就充分利用了區檔案館、區敬老院等這些社會機構資源,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採訪,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同時還應重視閱讀報刊書籍,關注時事新聞,加強科學、歷史等方面知識的學習,以適應課程教學的要求。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利用其他課程,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在明確努力方向的同時,大家也提到了不少實際性的困難,如課前的準備工作因學生的.能力、習慣等問題或家長的諸多因素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往往是老師說得很激動,學生聽得很心動,回到家後沒了行動。高段的很多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化時間,還要有相應的場景,但學校的實際情況,安全因素等又不允許學生走向社會去實踐、感受,等等,一切的一切教不待於教育主管部門的引導。

“國小品德教學常規和教學建議”的學習心得體會2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15日(星期二)下午三節課後;

活動地點:

三四年級段語文辦公室;

參加人員:

全體品德教師;

活動內容:

(1)學習“國小品德教學常規和教學建議”。

(2)談本組的學習體會;根據教學實際,談本教研組實施教學常規的舉措。

根據區教研室和網片的工作要求,我們品德教研組利用業務學習時間認真學習了“新課程國小品德教學常規和教學建議”,並組織了充分交流。《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學建議30條》從四大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是對教學準備的要求;二是對教師教學實施的要求;三是對學習評價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議;四是對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議。每一方面的內容都十分具體,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通過學、討論,使執教老師對國小品德教學常規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都認為新課程下教學常規和教學建議為今後的教學工作指明更為實際的方向,能有效幫助自己查詢教學中的不足和差距。進一步認識到落實常規對提升教學質量的緊密聯絡,並對如何落實教學常規達成了如下共識:

一、深刻體會

在教研組活動中我們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學建議30條》與自己的日常工作進行比較,深有體會: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做得還是比較實在的,積極執行教育教學常規,嚴格執行課表,認真備課,深入挖掘資源,不斷加強教材內容與社會生活、和其他學科的整合,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個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空間。

在學習中我們更加清楚了,要以品德課程標準為依據,注重學生髮展的程序,認真開展好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因為這個考查評價內容比較全面,包括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從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實際出發,注意適度和科學性,真正體現了這種精神。在實施英雄特色評價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它的過程化、多樣化。從學生原有的基礎出發,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促進每個學生健康發展。

在學習中我們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發展也很重要。在每課的教學後撰寫有感悟的教學體會,同時,在參加各類教研活動的過程中,也要一邊學習,一邊不斷地向同行和專家學習、請教,努力提升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我們體會深刻,並打算在今後的教學中更積極地取長補短,以學生為主體,認真工作,愛崗敬業,不斷進取。

二、具體措施

1、教師在平時要嚴格按照備課要求進行備課,備課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材組合,資源挖掘,教學形式等,還要備教學準備,因為根據學科特點,課前準備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如資料蒐集、實物觀察、人物調查、採訪等。

2、課堂教學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雖然上課不是照本宣讀,也不是教案走場,但決不能隨心所欲,不著邊際地高談闊論,純粹把備課留於形式。把上課視為遊戲。在教學中儘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並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落實教學的每一個大環節,讓學生在瞭解、認識、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積澱一定的能力素養或道德素養,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世界產生共鳴。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吸收、內化的過程。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勿需安排得的水洩不通,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來讀讀、想想、寫寫。聽說讀寫不是語文課的專利。相反地,課堂中要給學生一定的作業時間,使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達到學習的最有效的狀態。

3、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即時評價,及時進行學習反饋。做好課內外學習活動記錄和評價。以主題單元為單位進行階段性評價和反饋。期末進行必要的書面檢測,結合日常觀察、學習活動記錄、階段性考查、期末檢測等方式,綜合評定學期學業成績。評價主體多元,有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家長和社會評價等方式,評價方法多樣,有教師觀察記錄、學生活動、學生訪談、作品評析、書面測試等方法,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式、方法,並不斷創新和完善。

4、加大資源開發,重視學科合作。品德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的課程資源是多樣的、開放的,不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因此,要根據教學需要,利用學生的經驗、生活等資源;利用學校、家庭、社群中的各種資源;利用社會教育機構、自然環境資源等注重教學實效,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這次新常規的學習,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品德教育教學的新的發展,更使我們有了緊迫感:只有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才能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做一個稱職的品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