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國中物理教材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1.98W

一、教學目的:

國中物理教材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反思

1.知識與技能:

①聲音的產生原因;

②聲音傳播需要物質;

③聲音傳播的快慢。

2.過程與方法:

①理解和掌握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②會綜合分析聲音與光傳播的異同;

③會把學到的知識解釋各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把興趣學習逐步提高到主動學習。

二、課時課型:

科學探究,2課時

三、重點:

聲音的產生原因和聲音如何傳播。

難點: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如何滲透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何開發非智力因素,在啟蒙教育的八年級物理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思路:

本節是八年級物理“現象篇”的第二章(前一章“光”)。從知識上應該掌握聲音的產生原因,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和聲音的傳播快慢三個問題。

但我認為教學不是為做題、解題,還必須使學生會學物理。為此我設計了綜合分析聲音的傳播與光的傳播在現象上的異同(不涉及本質),讓學生翻書、對比、思考,動腦得出規律。在講清聲音傳播需要物質一節中我逐步引導學生要從氣體、液體、固體中全面考慮,而不是侷限於某一方面。學完“三態”中都會傳播後,學生自然想到“真空中”呢?(因為光傳播中已經學到真空)。為此我把在真空中傳播情況放到最後,比較符合學生的思維。在知識學習中,我安排從觀察、實驗著手,從中找出規律,得出結論。在最後我又設計安排用學到的知識解釋實際問題,讓學生理解:學習物理的目的是為生產勞動服務。從而讓學生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這是我安排的第二個教學目的。

我安排的第三個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愛學物理。即從新課引入的放音興趣又點明主題。教學中間的設疑、講故事、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放幻燈片等,結尾時的二個興趣題,特別是在月球上如何通話一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更愛學習物理。

另外我在整堂課的安排中,處處讓學生思考、實驗、複述、解釋、小結、總結。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啟發式教學。

五、教案

(一)匯入新課:

1.先用收音機播放一段音樂,大家聽到了美妙動聽的音樂聲。

2.我講的話同學們都聽到了吧?這些都說明人類生活離不開聲音。

3.請學生翻開課本第24頁,老師板書《第三章聲》接著請學生看第一段書,以瞭解本章學習的內容。

4.聲音與我們生活和生產勞動有密切的聯絡,今天先講解第一節《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板書)

(二)新授:

第一層次:“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板書)

1.老師先演示實驗:(1)重新用收音機播放音樂,大家聽到了聲音,同時請學生仔細觀察機身及揚聲器在——振動。(2)撥動胡琴琴絃,聽到聲音,看到琴絃在——振動。(3)敲擊鑼時,聽到聲音,看到鑼上放的紙片在——振動。(4)敲擊音叉,聽到——聲音,將它放在水中——濺起水花——音叉振動。(5)請學生高聲朗讀“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同時摸住喉頭,感覺到聲帶在——振動。

2.總結:“聲音的產生是由於物體的振動”(板書)

3.再請學生從生活實踐中舉例說明聲音的產生是由於物體的振動。

4.老師在總結的基礎上講:“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請學生回答剛才的觀察與實驗中哪些物體是聲源。

第二層次:“聲音的傳播”

1.那末聲源的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如何傳到我們人耳的呢?板書:“聲音的傳播”。

2.先研究揚聲器的振動是如何傳入我們耳朵:(1)請學生看課本25頁,圖4-4及一段文字解釋,並請學生說明:

揚聲器紙盆振動——壓縮周圍空氣振動——空氣發生疏密變化——形成波動——向遠處傳播。(2)老師解釋:這好像鉛筆敲擊水面振動形成一串水波向外傳播。(板書:傳遞聲音的波叫聲波)(3)老師講解:我講的話是由於聲帶的振動,引起空氣疏密變化,傳入人耳使鼓膜振動,聽到聲音(4)學生小結: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板書)

3.聲音可否在水中傳播呢?

請學生解釋:(1)潛水員在水中可聽見岸上人講話;(2)魚在水中可以感受到岸上風吹草動。

學生小結: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板書)

4.聲音可否在固體中傳播呢?(1)老師講解“伏地聽聲”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聽到遠處的馬啼聲,人耳可伏在鐵軌上聽到遠處的火車轟鳴聲。(2)請學生做幾個實驗:①將機械手錶放在桌子一端,另一端耳朵貼在桌面上聽一下有什麼感受,說明什麼?②展示“土電話”,請幾位學生演示,有什麼感受,說明什麼?③看課本——貝多芬聽音樂的辦法。(3)學生小結: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板書)

從以上事例說明:聲音傳播需要物質(板書)

5.問: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嗎?

演示:“真空鈴”實驗:請學生仔細聽聲音,有什麼變化?說明什麼?

學生小結:真空中不能傳聲(板書)

第三層次:聲音傳播的快慢(板書)

1.老師先提二個問題:(1)打雷時閃電和雷聲誰先讓人們感受到?(2)百米賽跑時以槍聲還是冒的煙作起跑標準?

(學生解答中可能正確,可能不全面)

2.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解釋這裡有一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與光在空氣中的傳播問題,因此我們一起來討論聲音的傳播與光的傳播的異與同,請學生可以看書(特別是前一章光的傳播),讓學生髮表各人的看法,老師適當點撥。

從以上列表中可知光的傳播比聲音的傳播快得多,因而可以解釋清楚以上二個問題(請二位學生再完整的解釋一下)。

3.請學生看書,弄清在氣體中聲速與溫度的關係是:溫度升高、聲速增大,並且大約是每升高1℃,聲音每秒鐘傳播距離增加0.6米。

第四層次運用本節知識解決一些問題

1.老師提出二個思考題,請學生回答:(1)在一根長的鋼鐵管子中放滿水,在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可以聽到幾次聲音。(2)在月球上如何通話?

讓學生們儘量發表各自的見解。

2.老師在總結學生們的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聲音傳播情況如何?聲音傳播與光的傳播情況的區別。

(六)、佈置作業:1.看書;2.做練習冊中同步訓練。

(七)、板書設計:

第4章聲4.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

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

(3)聲音傳播的快慢

聲音在空氣中(15℃)每秒鐘傳播距離約為340米

(八)、教學反思:

啟蒙教育的國中物理教學要用簡單的事例、通俗的語言、生動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又點明主題。

物理教學的特點是通過觀察、實驗來探索、分析、總結。教師要儘量給學生創設問題的情景,然後指導討論小結。

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到善於觀察物理事實方面來,不僅要發現物理現象的個別特徵,還要發現物理現象特徵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和分析的習慣,使學生領會到學習物理的方法。同時使學生學會物理知識,學會從物理現象中總結出規律,學會掌握有關的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設疑”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它可以開發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從簡單的概念出發,培養學生運用類比推理方法概括總結,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整節課都使學生處於動腦、動手、動口,真正起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培養學生的能力。

物理教學是以概念和規律教學為中心,通過掌握一定的規律再進一步動腦、動手去建立更深刻的觀念,把學到的理論為實踐服務。並通過學生的回答,瞭解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實際上是對教師本節課教學的評估。一節課的結尾是教學的“高潮”,好象戲劇結尾的高潮。要使學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嘗試學習的樂趣,更激起學習後續知識的迫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