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國中物理教材水的浮力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6.13K

這篇物理教學反思文章國中物理教材水的浮力教學反思供廣大物理教師撰寫教學反思時參考。具體反思內容如下:

國中物理教材水的浮力教學反思

一、設計活動,玩中激趣,在做中學

設計學生動手活動貫穿整節課。在匯入時我設定如下情景:“怎樣從瓶中取出乒乓球?”一開始就用活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設計了兩個體驗浮力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對水的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認識。然後通過“怎樣使橡皮泥浮起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阿基米德定律。

此外,還設計了發散思維的拓展活動,學生髮揮想象力,改變橡皮泥的形狀,嘗試使橡皮泥浮上來,看哪個小組想的點子多…….整節課利用簡單常見的器材,通過親身感受,學生在活動中找到學習的樂趣,並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慾望,在做中學。

二、合作與交流的“小組學習”,學生在合作中快樂學習

團體成員之間的合作意識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努力創設合作式學習的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自由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合作中成長。

1.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參與課前準備

教學設計採用“過程式”教學,即課前準備,課堂探究,課外延伸。課前學生運用Internet查詢有關水的浮力的資料,並準備實驗用具,所有準備過程都是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組織協調,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所需活動器材都是簡單易找的日常用品,如,臉盆,桶,石頭,玻璃彈子,橡皮泥,可樂瓶或其他容器,泡沫(大手掌形狀---------校運會入場式道具),從生活中,從身邊取材,充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並進行交流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能發揮協作的團隊精神,分工合作,有序進行。採用"新課-實驗-觀察"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邊上課,邊做實驗,邊進行觀察。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眼、多動口。使學生自己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實踐表明,選用小組教學方法,有利於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利於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充分發展問題解決和決策的技能、有利於提高學生組織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於相互確認、相互補充和相互啟發的團體性思考和創造等要求。同時,教師能及時瞭解情況並給予指導。

三、從感性認識到抽象思維,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整節課的設計思路是讓學生從感性體驗入手,進而理解抽象的科學概念。如:瓶中取球,2個體驗活動,讓學生對浮力有感性直接的認識;由探究浮力的大小到阿基米德定律;由使橡皮泥浮起來的活動到拓展分析:“不沉之舟”泰坦尼號為什麼會沉下去?最後才引出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實踐中體驗,在合作中成長。

四、親切交流,創設愉快和諧的課堂環境

建立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是進行創新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師的態度和藹可親,表情豐富、幽默,教學氣氛輕鬆自然,力圖使教學活動活潑,激起學生興趣,尊重學生,允許學生出錯,經常運用表揚鼓勵性評價,耐心啟發引導,使創新思維得以充分發揮。如課堂上師生應景產生一些小花絮。如:

生:老師浮起來了!

師:不是老師浮起來了,是你的橡皮泥浮起來了!

生:呵呵,嘻嘻,哈哈…….

師生在親切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互動。微笑教學,使我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多鼓勵,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大膽放開,將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樣,無形中教師與學生便建立了一種合作友好的關係,對學生起到激發學習動機的作用,從而增強了教學效果。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為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把與之有關的知識,圖文並茂地一同輸入電腦做成課件,指導孩子怎樣利用課餘時間去查詢讀取,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供了資源。第二,設定資訊課,把學生帶到網路教室上網查詢與主題相關的資料,並把自己認為是有價值的東西摘抄下來或者複製下來自己整合做成word文件或powerpoint。多媒體圖、文、聲、像等具有豐富的再現功能,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自由舒暢的探究學習環境使資訊資料的收集、分析時間充足,形式多樣;再者,資訊媒體中資源豐富,蒐集的過程也相對獨立,有利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充分展示探究活動的`主體性。

六、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所要注意的問題

1.計算機的運用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學設計才是關鍵所在

從教學需求的角度出發來使用計算機,而不是為了用計算機而使用,強調教師的心理學、教育技術學和學科教學基礎,發揮計算機的長處,

而不是拋開一切只要用計算機就行。教學中,課件等計算機的運用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關鍵還是教學設計。

2.資訊汙染與網路安全。

注意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路資源,資訊科技與國中科學課堂教學整合無疑將是資訊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因此,我們積極倡導和探索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力求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

七、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這次新課程課堂教學典型案例活動的開展,給我提供了鍛鍊的平臺,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科學課是今年第一次設立的實驗科程,更是摸著石頭過河。水的浮力是物理內容,對於學生物專業的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是否選擇這個內容上錄影課?我曾經猶豫過:擔心講得不夠嚴謹,能否講得透徹?後來覺得,也許這樣更能發現問題,幫助自己更快成長。最終還是決定接受挑戰,勇敢進行嘗試。

八、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遺憾中成長

作為站上講臺僅一年的新手,對節奏的把握偏快,這是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要克服的問題,希望在實踐的學習中逐漸變得從容。

第一次拍錄影課,事先沒考慮到鏡頭與學生、教師三者的位置關係。課前沒有把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向攝影師溝通,有些明顯的實驗現象和過程被學生擋住鏡頭,導致一些精彩的瞬間沒能出現在鏡頭上。如,匯入時設定情景,“怎樣從瓶中取出乒乓球?”學生動手向礦泉水瓶灌水,利用水的浮力成功取出乒乓球;還有學生座位雖做了分組的擺放,課後發現還有更好的擺放方式,如六人圍成一個長方形,可能上課和錄影的效果會更好…….

還有,雖然能用語言,微笑,眼神,手勢等滿懷激情和感染學生,但觀看錄影后,自己發現有時語言還不夠精確簡潔,手勢還不夠乾脆……下次還要注意有效的使用指導時間,讓教學更優化。

我認為教學是一門藝術,一門遺憾的藝術。再著名的導演,每拍完一部電影都會有遺憾;每上完一節課,我都在尋找遺憾,正視遺憾,相信一定可以在遺憾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