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應急預案>

2021防汙染應急預案

文思屋 人氣:2.65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在自己預料之中的事件,為了控制事故的發展勢態,時常要預先開展應急預案準備工作。那麼問題來了,應急預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1防汙染應急預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防汙染應急預案

防汙染應急預案1

為建立健全大氣汙染高效應急反應機制,在大氣汙染時減少汙染物排放,緩解大氣汙染,保障市民健康,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務院關於印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珠江三角洲大氣重汙染應急預案》、《深圳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城市大氣重汙染應急預案編制指南》等。

(二)工作原則。

1.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市政府成立大氣汙染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組織、協調、指揮大氣汙染預警與應急響應工作。市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按職能密切配合、分工協作,確保應急措施落實到位。

2.分級分割槽、注重成效。根據大氣汙染情況建立不同級別的汙染等級及相應的應急措施,劃分不同的預警與應急響應分割槽,確保應急措施的有效性,優化應急預警與響應流程,提高時效性。

3.預防為主、防控結合。建立健全大氣汙染預報預警應急體系,對潛在汙染做到"早預報、早報告、早處置",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不斷促進環境空氣質量改善。

(三)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發生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大氣汙染預警與應急響應工作。

(四)大氣汙染預警與應急響應分級。

按照環境保護部《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的分級方法,結合深圳市空氣質量狀況,將大氣汙染預警與應急響應分為三級,具體分級為:

Ⅲ級預警:當出現大氣汙染且預測未來24小時一個或多個區域空氣質量指數(AQI)在101-200範圍,即空氣質量達到輕度汙染或中度汙染時,啟動Ⅲ級預警。

Ⅱ級預警與應急響應:當出現大氣汙染且預測未來24小時一個或多個區域空氣質量指數(AQI)在201-300範圍,即空氣質量達到重度汙染時,啟動Ⅱ級預警與應急響應。

I級預警與應急響應:當出現大氣汙染且預測未來24小時一個或多個區域空氣質量指數(AQI)大於300,即空氣質量達到嚴重汙染時,啟動I級預警與應急響應。

(五)大氣汙染預警與應急響應分割槽。

1.預警與應急響應分割槽。

根據本市各區空氣質量狀況及汙染源分佈情況,將本市劃分為2個預警與應急響應分割槽,按照不同分割槽的空氣質量預報情況,啟動不同的應急措施。具體分割槽為:

西部區:包括南山區、寶安區、光明新區、龍華新區等4個區(新區);

中東部區:包括福田區、羅湖區、鹽田區、龍崗區、坪山新區、大鵬新區等6個區(新區)。

2.分割槽執行要求。

建議性汙染減排措施和機動車限行強制性措施全市執行;其他強制性汙染減排措施按分割槽執行原則,依據預警與應急響應等級分割槽實施。

二、組織機構和職責

(一)領導機構。

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由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市政府分管副祕書長擔任,執行總指揮由市人居環境委主任擔任。成員由市經貿資訊委、財政委、規劃國土委、人居環境委、交通運輸委、衛生計生委、教育局、監察局、住房建設局、市場監管局、水務局、城管局、氣象局、建築工務署、公安交警局、新聞辦和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負責同志組成。

(二)工作機構。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人居環境委,負責應急指揮部的日常工作,確定預警與應急響應等級,督查市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對預警與應急響應措施的落實情況。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內設監測預警工作組、專家會商工作組、新聞宣傳工作組、檢查督導工作組、後勤保障工作組,各工作組由市人居環境委負責組建。

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按照職責分工制定本部門、本轄區的應急措施實施方案,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備案,並在大氣汙染預警與應急響應時組織實施。

(三)應急專家組。

為了保證大氣汙染預警與應急響應決策的科學性,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組建和管理大氣汙染應急專家庫,組成大氣汙染應急專家組,建立專家會商機制。專家會商採取現場會商與視訊會商結合的方式進行。依據大氣汙染預警與應急響應的分級,專家會商劃分為三個層次:當需啟動或解除大氣汙染Ⅲ級預警時,由會商工作組內專業人員會商形成結論;當需啟動或解除大氣汙染Ⅱ級預警與應急響應時,至少需3位本地專家參加會商;當需啟動或解除大氣汙染I級預警與應急響應時,至少需3位本地專家和2位外地專家參加會商。

三、執行機制

(一)預警與應急響應機制。

1.預警應急資訊分析及專家會商。

監測預警工作組根據實時空氣質量監測資料,結合市氣象局對未來24小時天氣形勢研判,預測未來24小時空氣質量指數(AQI)可能達到100以上,由專家會商工作組組織專家會商,分析是否啟動預警與應急響應,並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按程式嚮應急指揮部報送會商結論和應急啟動建議。

本市未達到相應級別,但由於珠三角區域應急聯動需要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按程式報送應急啟動建議。

2.應急啟動決策。

大氣汙染Ⅲ級預警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決定啟動,並及時釋出健康提示和建議性汙染減排措施。

大氣汙染Ⅱ級預警與應急響應由應急指揮部審議並由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決定啟動,並在12小時內將汙染情況上報珠江三角洲區域大氣重汙染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

大氣汙染I級預警與應急響應由應急指揮部審議並將相關檔案報送市長決定啟動,並在12小時內將汙染情況上報珠江三角洲區域大氣重汙染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

3.預警應急資訊釋出。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根據預警與應急響應等級,通過深圳市突發事件預警資訊釋出系統及網路、電視、廣播、報紙、手機簡訊等手段,釋出預警應急資訊。

市人居環境委牽頭,市交通運輸委、公安交警局配合,聯合釋出機動車限行公告,並且利用網路、電視、廣播、報紙等多種媒體加強宣傳。

市經貿資訊委負責為預警應急措施提供簡訊等通訊保障。

4.應急措施實施。

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市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在應急指揮部發布應急響應通知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按各自職責落實本預案規定的各項應急措施,並嚮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落實情況。檢查督導工作組應及時組織對各單位應急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督導。

5.預警與應急響應解除。

監測預警工作組根據實時空氣質量監測資料,結合市氣象局對未來24小時天氣形勢研判,預測未來24小時空氣質量指數(AQI)回落至100以下且環境空氣質量將明顯好轉時,由專家會商工作組組織專家會商,形成終止應急措施的建議,並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按程式報應急指揮部。

大氣汙染Ⅲ級預警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決定解除。大氣汙染Ⅱ級預警與應急響應由應急指揮部審議並由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決定解除。大氣汙染I級預警與應急響應由應急指揮部審議並報經市長同意後解除。

(二)大氣汙染應急措施。

根據大氣汙染預警與應急響應級別分3個級別採取相應的汙染應急措施,包括健康防護措施、建議性汙染減排措施和強制性汙染減排措施。原則上由低到高逐級啟動,在特殊時期及突發情況下,按相應程式可越級啟動應急措施。

1.大氣汙染Ⅲ級預警措施。

(1)健康提示。提醒兒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易感人群應當留在室內,減少戶外運動(市新聞辦負責)。

(2)建議性汙染減排措施。倡導公眾及大氣汙染物排放單位自覺採取措施,減少汙染排放,建議性減排措施包括:儘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小汽車上路行駛(市交通運輸委、新聞辦負責)。加大施工工地灑水降塵頻次,加強施工揚塵管理(市規劃國土委、交通運輸委、住房建設局、水務局、建築工務署、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市新聞辦配合)。加大道路灑水降塵頻次,減少交通揚塵汙染(市城管局、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

2.大氣汙染Ⅱ級預警與應急響應措施。

(1)健康提示。提醒兒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易感人群應當留在室內,停止戶外運動;建議中國小停止戶外運動;一般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市教育局、新聞辦負責)。

(2)建議性汙染減排措施。儘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小汽車上路行駛(市交通運輸委、新聞辦負責)。停車時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執行(市新聞辦負責)。加大施工工地灑水降塵頻次,加強施工揚塵管理(市交通運輸委、住房建設局、水務局、建築工務署、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市新聞辦配合)。排汙單位控制汙染工序生產,減少汙染物排放(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市新聞辦配合)。

(3)強制性汙染減排措施。在保障城市正常執行的前提下,大氣汙染達到Ⅱ級預警時,採取以下強制性汙染減排措施:

使用生物質成型燃料的鍋爐未安裝線上監控設施並與環保部門聯網的,責令停用(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

全天24小時在全市範圍對柴油車實行單雙號限行,對其他機動車(電動車除外)採取按當天日期對應的車牌尾號(車牌號最後一位阿拉伯數字)限行。但以下車輛不受本限行措施限制:執行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環衛車、應急指揮車和解放軍、武警部隊車輛;按規定線路行駛的城市公共汽車和疏港物流車輛;20座(含20座)以上的大型載客汽車;行經本市行政區域內高速公路且不行經本市行政區域其他道路的過境車輛(市人居環境委、交通運輸委、公安交警局負責)。

除重大工程專案外,所有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房屋拆除、餘泥渣土建築垃圾清運等施工作業(市規劃國土委、交通運輸委、住房建設局、水務局、建築工務署、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

在日常道路保潔頻次的基礎上,每日對工地周邊及揚塵汙染嚴重道路增加灑水降塵作業2次(市城管局、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

加強巡查執法力度,禁止露天燒烤等無油煙淨化設施的汙染行為(市城管局、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

使用油性塗料、膠合劑、有機溶劑等進行生產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點企業,未規範有機廢氣排汙口或無後處理設施的,停產或停業(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

3.大氣汙染I級預警與應急響應措施。

(1)健康提示。提醒兒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易感人群應當留在室內,避免體力消耗;中國小和幼兒園停課;一般人群應避免戶外活動;停止露天體育比賽活動(市教育局、新聞辦負責)。

(2)建議性汙染減排措施。儘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小汽車上路行駛(市交通運輸委、新聞辦負責)。停車時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執行(市新聞辦負責)。減少機動車日間加油(市新聞辦負責)。加大施工工地灑水降塵頻次,加強施工揚塵管理(市交通運輸委、住房建設局、水務局、建築工務署、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市新聞辦配合)。減少塗料、油漆、溶劑等含揮發性有機物的原材料及產品的使用(市市場監督局負責,市新聞辦配合)。排汙單位控制汙染工序生產,減少汙染排放(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市新聞辦配合)。

(3)強制性汙染減排措施。在保障城市正常執行的前提下,在大氣汙染達到I級預警時,實施更加嚴格的強制性汙染減排措施:

責令使用生物質成型燃料、柴油等汙染燃料的鍋爐停用(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

全天24小時在全市範圍對柴油車實施禁行,對其他機動車(電動車除外)採取單雙號限行。但以下車輛不受本限行措施限制:執行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應急指揮車和解放軍、武警部隊車輛;按規定線路行駛的城市公共汽車和疏港物流車輛;20座(含20座)以上的大型載客汽車(市人居環境委、交通運輸委、公安交警局負責)。

全市建築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房屋拆除、餘泥渣土建築垃圾清運等施工作業(市規劃國土委、交通運輸委、住房建設局、水務局、建築工務署、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

在日常道路保潔頻次的基礎上,每日增加灑水降塵作業2次以上(市城管局、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

加強巡查執法力度,禁止露天燒烤等無油煙淨化設施的汙染行為(市城管局、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

使用油性塗料、膠合劑、有機溶劑等進行生產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點企業,停產或停業(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

全市施工工地停止油漆噴塗和粉刷作業(市交通運輸委、住房建設局、水務局、建築工務署、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預警應急體系建設。

完善空氣質量預報系統建設,提高預報結果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確保滿足預警應急的要求。加強大氣汙染預警應急基礎平臺建設,實現空氣質量監測、預報、預警資訊及天氣形勢預報資訊資源共享,為政府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資訊資料。

(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依託新聞媒體,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大氣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市民對降低大氣汙染、促進空氣質量改善的認識,引導社會各界自覺採取汙染減排措施,共同承擔防治大氣汙染的社會責任。同時,確保大氣汙染預警應急資訊有效傳達,提醒市民採取適當的健康防護措施。

(三)加強執法監督。

市人居環境委、城管局、公安交警局等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加強對違法排汙的執法力度,切實落實應急預案的減排措施。

市公安交警局加強冒黑煙車執法,在啟動Ⅱ級預警與應急響應時,機動車尾氣路檢組數量增加到10個;啟動I級預警與應急響應時,機動車尾氣路檢組數量增加到20個。

(四)落實經費保障。

市、區財政對大氣汙染應急工作所需資金予以保障。

(五)開展應急演練。

根據本市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結合應急預案,定期組織開展本預案應急演練,以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應急演練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方案,經應急指揮部批准後組織實施。

(六)加強應急培訓。

堅持"平戰結合"的原則,定期組織開展大氣汙染應急隊伍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推廣最新知識和先進技術,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大氣汙染應急預報、監測、處置等專門人才。應急培訓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組織開展。

(七)加強監督考核。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監督考核各相關單位對本預案規定職責的落實情況。在應急行動期間加大對各類應急行動措施執行力度的巡查,確保措施有效落實,對未落實措施要求或措施執行不力的,由監察部門依照有關規定追究問責。

(八)強化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職責。

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應建立相應的應急指揮機構,負責落實本預案啟動時轄區內工業企業汙染減排措施,並配合做好轄區內揚塵汙染控制及機動車停駛工作。

(九)落實區域預警與應急響應措施。

按照《珠江三角洲大氣重汙染應急預案》、《深莞惠大氣汙染防治區域合作協議》等檔案要求,認真落實發生區域重汙染天氣時的預警與應急響應措施。

五、附則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本預案結合實施情況不定期修訂。本預案由市人居環境委負責解釋。

防汙染應急預案2

為及時、有效減少環境空氣汙染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結合我校實際,根據省廳20XX年1號文《XX省教育廳啟動重汙染天氣IV級應急響應的緊急通知》特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職責

(一)領導小組職責

1.在市環境空氣汙染應急工作組的統一領導下,校長對學校環境空氣汙染應對工作全面負責,副校長組織協調。

2.辦公室收集資料,及時通報汙染等級,並做好學校應對環境空氣汙染應對情況上報工作。

3.組織宣傳環境空氣汙染相關科普知識,傳授有關防護、重汙染天氣道路安全等常識。

4.安全工作分管領導積極與有關部門配合,加強防護環境空氣汙染和治安工作,確保學校正常教學及生活秩序。

5.班主任利用班會課、環境教育課、家長會等方式開展環境空氣汙染教育和應急預案的學習,明確各級預警應該採取的應對措施。

6.體育活動課教師根據預警級別做好室內外體育活動的調整和安排。

未盡事宜,以當天緊急通知為準。

(二)、工作要求

學校根據應急辦釋出的`預警通知。接到預警通知後,根據預警等級及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及時採取應急措施。

二、應急響應

(一)響應分級

根據環境空氣汙染黃色、橙色、紅色預警等級,啟動相應的三級、二級、一級應急響應措施。

(二)響應措施

1.三級響應措施

接到上級應急辦釋出的黃色預警時,學校落實上級響應措施,讓學生減少戶外活動。

2.二級響應措施

接到上級應急辦釋出的橙色預警時,學校立即停止學生室外體育課及戶外活動,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室內體育鍛煉活動;遲到、缺勤學生不按遲到或曠課處理,學校根據學生出勤情況靈活安排教育教學活動;加強晨檢、日間健康巡檢,以及對特異體質和特殊疾病學生的健康管理工作。

3.一級響應措施

接到上級應急辦釋出的紅色預警時,學校根據紅色預警釋出的不同時段,做好應急響應工作。自動採取停課。停課期間,學校的教師按時到校、上崗,對因不知情等原因到校的學生,學校要組織人員做好看護和健康防護工作,靈活安排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室內活動,學校不安排上新課。

三、應急保障

1、學校成立環境空氣汙染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應急工作預案,進行應急演練,明確職責,分工協作,密切配合。

2、加強宣傳教育,讓學生了解空氣汙染對人體的危害,提醒學生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同時加強環境知識的教育,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3、確保通訊工具的暢通。

防汙染應急預案3

1、總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公司《環境汙染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為保護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減小因拌和作業中水泥、沙石料產生的粉塵而造成的環境汙染,特制定本預案。

2、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公司拌和系統的使用單位可能出現的粉塵汙染的預防與處理。

3、性質

砼拌和作業中的汙染屬粉塵汙染,它因對大氣的汙染而可能受到相關方面的投訴,是比較嚴重的汙染,因而被公司確定為重要環境因素。

4、組織機構與職責

4.1、公司成立拌和系統粉塵汙染事故應急小組

組長:主管副總經理

組員:裝置管理部、工程管理部、安全質量監督部、拌和系統使用單位

4.2、公司應急小組下設辦公室

地點:裝置管理部

電話:000-8313

4.3、各拌和系統使用單位各自成立本單位環境汙染應急救援組織,並制定各自的粉塵汙染應急預案,預案中應確定組織機構及職責、應急方法、報告制度、事故處理辦法、獎罰制度等有關內容,並上報公司小組審批。

4.4、事故單位應設現場指揮,負責報告公司和相關方(包括環境保護部門及遭受損失方等),組織實施應急行動,並參與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5、應急措施原則

5.1發生粉塵汙染事故應立即停止生產,並仔細查詢原因,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5.2準備滅塵用水、器具(吸塵器等),並派維修人員立即修理事故部位,儘快恢復生產。

6、糾正完善

6.1粉塵汙染事故發生後,情節較嚴重的,事故發生部門或單位負責人應在24小時內以書面形式上報公司。

6.2根據情節輕重,公司/基層單位對粉塵汙染事件進行調查處理,並對事故責任人進行相應的懲罰,對在應急救援中有功人員進行獎勵。

7、附則

7.1本預案自公佈之日起實施。

7.2本預案由裝置管理部負責解釋。

防汙染應急預案4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為了有效應對突發性環境事件,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應對反應和救援水平,將突發性環境事件對工作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及生態環境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二)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範圍:

本預案使用在本院區域範圍內人為或不可抗力的廢水、廢氣、固廢(包括危險廢物)破壞事件,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及人體健康的環境汙染事故等。

二、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一)指揮機構:

醫院成立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由院長、主管業務、環保的副院長及院辦、醫政科、護理部、感染管理科、保衛科、總務科、器材科、資訊科等科室組成,下設應急辦公室(設定在院辦)總體負責應急工作,並由總務科、器材科協助。

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機構職責:

1、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負責預案的制定、修訂;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發生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時,由應急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彙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示,組織救援工作。

2、應急辦公室:負責應急救援的日常工作,負責相關資訊的報送。

3、保衛科:協助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4、醫政科、護理部、感染管理科:負責現場醫療事故指揮、及中毒、受傷工作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工作。

5、器材科、總務科: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6、資訊科:負責網路資訊的暢通及大螢幕的宣傳工作。

7、其他工作人員:負責維持事故現場穩定,對與事故應急救援無關的工作人員進行緊急疏散。

三、預案體系及響應報告

(一)資訊的監測與報告:

1、資訊的監測:指揮領導小組的成員根據各自職能,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的原則,負責醫院區域環境事件的日常監管和資訊收集工作。

2、資訊的報告:各相關部門指定專人負責。遇有突發性環境事件隱患及特殊情況立即上報,應急辦公室在收到各相關部門上報的資訊後立即彙總,上報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二)預警預防行動:

1、各部門在日常檢查中發現,或經群眾舉報、新聞媒體報道等其他途徑得到的重大環境事件隱患,必須立即上報應急辦公室及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2、對重大環境事件隱患,無論屬於哪個部門主管,發現後應立即嚮應急辦公室報告並上報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3、各部門應在上報資訊的同時,指派有關工作人員對突發環境事件隱患的源頭進行控制,以防止環境汙染進一步擴大。

(三)預警支援系統:

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各成員,根據其職責範圍,建立資訊員制度,負責日常環境汙染資訊的收集、整理、歸類建檔工作,保障資訊的傳遞高效快捷。

(四)預警釋出: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醫院區域內環境的預警,由應急辦公室釋出。

(五)響應程式:

1、突發環境事件報告

(1)任何部門和個人有義務報告環境事件,有權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環境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部門及個人。

(2)對群眾舉報的突發性環境事件,無論屬於哪個部門主管的,由接報部門立即嚮應急辦公室報告。

(3)發生環境事件,應當自事件發生後1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嚮應急辦公室報告。並採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對汙染事態進行控制,報告中應明確表述出事發生的地點、時間、型別及初步預測的汙染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處理程序等,做初次報告、進展報告和總結報告。

2、響應程式

應急辦公室接到有關事件的報告後,應立即嚮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彙報,由領導小組宣佈啟動本預案,召集小組各部門成員趕赴現場,迅速瞭解、掌握事件發生的具體地點、時間、原因、工作人員傷亡情況,涉及或影響的範圍,已採取的措施和事件發展的趨勢等,迅速制定事件處理方案並組織指揮實施,隨時報告事件處理的最新進展情況。

(六)資訊釋出與通報

1、資訊釋出:

應急辦公室及時、準確、全面釋出環境事件的有關資訊。要正確引導輿論、注重社會效果,防止產生負面影響。

2、事件通報:

應急辦公室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及時通報環境事件的情況,做好防範汙染事件危害、蔓延的預防工作。

(七)指揮與協商:

事件發生後,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立即開始運轉,組織指揮和協調相關部門應急處理工作人員,裝置及物資及時到達現場對事件進行處理。

(八)應急處理:

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後,應立即對事件進行調查處理。要根據危害程度範圍、地形、氣象等情況,組織個人防護,進入現場實施應急。要儘快弄清事件種類、性質、汙染物數量及造成的汙染範圍等第一手資料,將綜合情況彙總後及時嚮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提出科學的汙染處置方案,經批准後迅速根據任務分工,按照應急處置程式和規範組織實施,及時將處理過程情況和資料報區應急救援辦公室。

1、 封鎖事件現場。嚴禁一切無關工作人員、車輛和物品進入事件危險區域,開闢應急處理專業工作人員、車輛及物資進出的安全通道,維持事件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

2、控制汙染源。根據發生事件的技術特點和事件類別,採取特定的汙染防治技術措施,及時有效地控制事件的擴大,消除汙染危害並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3、搶救受傷工作人員。迅速、有序地開展受傷工作人員的現場搶救或安全轉移,盡最大可能降低工作人員的傷亡,減少事件所造成的財產損失。

4、根據事件類別、規模和危害程度,配合環保部門迅速展開必要的環境監測等技術檢驗、監測工作,必要時果斷迅速地劃定汙染危害的範圍或區域,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和物資安全撤離可能受到危害的區域。

5、清理事件現場,消除危害後果。針對事件對人體、空氣、水體、土壤、動植物所造成的汙染和可能的危害,迅速採取技術措施進行事件後處理,防止汙染危害的蔓延。

6、對受到汙染危害的工作人員做好安撫等善後處理和社會穩定工作。

(九)資訊釋出

應急指揮部根據事件的具體情況、影響、危害程度等制定資訊釋出的原則、內容以及審查程式,由資訊宣傳組釋出。

(十)應急結束

應急領導指揮小組根據事件處理和控制情況,宣佈結束應急狀態。

(十一)善後處置

環境事件發生後,要做好受影響區域群眾的思想工作,安定情緒,組織有關部門儘快開展善後處置工作,包括工作人員安置、補償,宣傳報道等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對事件產生的汙染物進行認真收集、清理。

(十二)環境事件災害調查評估

應急就援辦公室負責組建環境事件災害調查隊伍。調查工作人員由相關技術及管理工作人員組成。

災害發生後,調查隊伍要迅速趕赴現場開展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受災程度、災害過程有關環境保護資料等;聽取有關部門對預防和減輕環境事件所造成災害的意見,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並寫出清查報告。

(十三)獎勵與責任

1、對環境事件災害應急行動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室 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

2、對未按應急預案開展工作,造成不應有的損失的,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的責任。

3、環境事件發生後,應積極主動地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的救災工作。

四、應急培訓及應急演練

(一)應急培訓計劃:

1、培訓目標:通過培訓提高醫務工作人員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培養一支訓練有素、作風優良的應急救援隊伍,使應急救援工作令病人滿意,令社會滿意。

2、培訓方法:通過院內專題培訓,場景模擬,實戰演練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

3、培訓內容:醫政科、護理部、感染科對在崗、在職的醫護工作人員進行急救技能和護理急救技術的培訓以及六部洗手法、職業暴露等傳染病知識的培訓;保衛科對全院在崗工作人員進行消費安全知識及技能的培訓。

(二)考核計劃:

1、醫政科對全體醫生進行考核;

2、護理部對全體護理工作人員考核;

3、保衛科對全員消防知識的考核;

4、感染管理科負責對全員傳染病知識的考核。

五、預案管理與更新

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或者應急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應及時修改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