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第四媒體”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文思屋 人氣:2.81W

摘要:“第四媒體”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科技進步的產物,青年是我國“第四媒體”的主要使用羣體。“第四媒體”在對青年羣體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巨大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應對這一背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採取積極的對策和措施。

關健詞:第四媒體 青年 思想政治教育


  所謂“第四媒體”,是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三大媒體之後的新興媒體,習慣上被定義爲“互聯網”。然而,隨着手機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手機短信媒體又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我們眼前,併成爲“第四媒體”的又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第四媒體”自產生以來,迅速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其對社會的影響是直接和客觀的。青年羣體由於其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並存在着好奇性、叛逆性、受壓抑性以及良好的接受性等心理特徵,使其一開始就成爲“第四媒體”的主要使用羣體。因此,“第四媒體”環境對青年受衆思想觀念、道德規範、政治觀點的影響也是直接和客觀的。另一方面,科學技術所具有的“雙刃劍”功能又使得“第四媒體”環境在爲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在“第四媒體”條件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有所創新。
一、“第四媒體”的特徵
第一,從“第四媒體”的特徵來看,雖然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但普遍的觀點認爲,“第四媒體”的特徵可以歸納爲五個主要的方面:一是廣泛性和特定性的統一。與傳統傳播媒介需要特定的物質條件、固定的地點、活動空間和既定的時間,受衆在接收資訊上受到了諸多限制相比,“第四媒體”要廣泛開放得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創新觀念的產生和發展,也造成了受衆在“第四媒體”中行爲觀念的差異性;二是虛擬性與真實性的統一。虛擬性可以被認爲是“第四媒體”最重要的特徵,虛擬的主體在虛擬的環境下進行虛擬的活動,充分顯示了“第四媒體”的虛擬性特徵;然而,在“第四媒體”條件下,又存在着真實的一面:虛擬環境的內容是現實生活中的客觀環境的反映;“第四媒體”的用戶在虛擬代號的後面,又是客觀存在的個人或羣體;三是互動性與單向性的統一。傳統媒體中的資訊傳播是單向流動的.,受衆僅僅是資訊的接受者。在“第四媒體”中,受衆在選擇資訊的同時,還可以利用手機短信、電子郵件、BBS等進行討論。另外,“第四媒體”下的點對點、點對面、面對面的傳播方式實際上就是一種平等、互動的資訊交流;四是即時性與易逝性的統一。“第四媒體”的開放性、互動性特徵又使其在資訊傳播過程中具有了即時性特點。但是,爲追求時效性而進行的頻繁的資訊動態更新,客觀上就容易形成資訊的“瞬時化”和“碎片化”;五是海量性與有限性的統一。與傳統媒體相比較,“第四媒體”傳播的資訊內容是無所不包的,但是,資訊的選擇最終還是由受衆羣體來決定的,受衆羣體在選擇資訊時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來選擇,因此又是有限的。
第二,從“第四媒體”的形態來看,由於“第四媒體”在外延上包含着互聯網和手機短信網絡,因而其形態也有所不同。互聯網的主要形態包括萬維網(即3W網)、電子郵件報刊、電子公告版等;而手機短信媒體的主要形態則可以從其服務功能的形態的分析,它包括普通的短資訊服務、增強型短資訊服務和多媒體短資訊服務,其服務內容包括交易型、資訊型、娛樂型及數據庫型等多種類型。
二、“第四媒體”與思想教育的機遇和挑戰
1.“第四媒體”背景下思想教育面臨的機遇

首先,“第四媒體”的發展提高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和能力,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一是“第四媒體”環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夠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資訊,瞭解各門科學的理論前沿,必將大大增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二是“第四媒體”的出現有利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時的、全面的、準確的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動向,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減少了實踐中摸索的時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三是“第四媒體”環境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手段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傳統單向的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逐漸被“雙向互動式”與“灌輸式”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所取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真正實現了互動,從而有利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手段和方式的改變。其次,“第四媒體”環境下資訊的海量和迅速傳播,必然導致新的網絡文化的產生和傳播,有利於青年受衆吸收優秀的文化營養,增強自身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範的科學性。一是網絡文化的現代化豐富性,有助於開闊青年人的視野,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有助於青年人確立全球觀念、效率觀念和民主觀念;有助於增強青年人的創新意識、自由平等及合作意識;二是在“第四媒體”環境下,資訊的海量和即時傳播的,有助於青年受衆道德智商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