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實用的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合集七篇

文思屋 人氣:7.05K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生調查報告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合集七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誠信,作爲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爲準則,但是近年來受到社會風氣、社會環境和就業壓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比如遲到早退、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僞造簡歷、拖欠助學貸款等等誠信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爲了瞭解大學生在校的誠信狀況,我們對xx財經大學在校本科生進行了誠信狀況調查,20xx年透過問卷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總計發放了120份問卷進行調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問卷113份。透過此次問卷調查,初步瞭解了xx財經大學在校生的誠信狀況。

經大學在校大學生誠信現狀

現狀一:日常大部分時間能做到誠信,認爲人際交往中誠信仍是評價他人的重要標準

調查結果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訪同學中僅有13.6%能夠完全做到誠信,74.2%的在大部分情況下能做到誠信,一般情況下能做到誠信的約佔11.1%,而較少和幾乎不能做到誠信的只佔1.08%。而在人際交往中,50.9%的同學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誠信,比較看重他人誠信的佔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誠信的同學僅佔了0.7%。

誠信作爲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基本行爲規範,是否誠信影響着人際關係,影響着社會總體的誠信水平。由調查結果可見,目前我校學生的誠信水平總體上還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基本上做到誠信,但是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社會環境,校園風氣等因素影響,仍然有部分學生無法做到誠信,所以在校大學時的誠信水平仍然需要改進和提高。一個人是否誠信決定了他和別人交往時是否能夠真心付出,是否可靠。調查中絕大部分的同學表示很看重或比較看重他人的誠信,說明在如今的社會中,誠信仍然被看作爲評價和選擇一個人的標準。

現狀二:在校大學生在學業上的誠信狀況令人擔憂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同學中,受訪同學中16.8%的同學認爲上課遲到、早退和曠課很不合適,36.3%表示不太合適,26.1%中立,超過兩成的同學認爲可以理解。而對於不按時完成作業的行爲,12.0%受訪同學認爲很不合適,14.4%認爲可以理解,27.8%認爲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是一樣的,有近一半同學認爲不太合適。面對考試作弊,在受訪同學中有44.9%對考試作弊表示很不合適、堅決反對,29.1%的同學認爲不合適,16.2%中立,但有9.8%認爲可以理解。

從數據上看,大學生在學業上誠信狀況很是令人擔憂,這也很可能與大學較自由寬鬆的環境有關,很多學生上了大學後就逐漸變得慵懶,遲到曠課早已是普遍的現象,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持着不以爲然的態度,沒有相應的處罰,學生也大部分認爲這個不涉及誠信的問題。由於大學裏缺乏管束,很多學生在平時都沒好好學習,渾渾噩噩,到期末考時,爲了透過考試,不得不透過抄襲的方式,不過畢竟還是少數。

現狀三:不同性別、年級、政治面貌的學生誠信狀況有差別

調查結果顯示,男生的學業誠信得分均值爲3.89,女生爲4.04,男生的誠信水平顯低於女生。一、二年級學生的誠信水平明顯高於三、四年級的學生。黨員和團員得分均值爲3.94和,相對高於羣衆和其他民主黨派的3.44和3.50。

大一大二的同學剛進大學時,還帶着高中時的單純和幼稚,到大三大四就相對變得老油條了,這樣的風氣也漸漸影響整個校園的風氣。而黨員和團員,在入黨入團時就已經經過一定的篩選,思想覺悟、綜合素質相對較高,故而誠信度也相對較高。

現狀四:在校大學生認爲誠信在社會中很重要,但認爲當今社會的總體誠信水平一般

調查結果顯示,當詢問到誠信在當今社會中所佔的地位時,近九成的同學認爲誠信在社會中是重要的。而約58.3%的受訪學生認爲我國社會誠信總體水平在一般的。

雖然誠信缺失狀況存在,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爲誠信是很中重要的,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大學生的眼中,我國當前的社會總體的誠信狀況還不令人滿意,可以說是令人擔憂的。我國一直致力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看起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近年來,隨着我國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資訊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提高,高新科技產品成爲人們使用和消費的熱點。手機作爲其中的代表之一,也不斷地被人們關注和親睞。而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接受新的事物和想擁有高新產品的慾望比較強烈,尤其是在手機使用方面更爲突出,此次的調查研究與分析正是對當前的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進一步瞭解。

本次調查主要以某一高校的不同學院的同學作爲調查對象,透過問卷的形式較全面的瞭解當代大學生手機的使用情況。

一、大學生開始使用手機的時間

經過問卷調查基本瞭解,手機在大學生中使用廣泛,幾乎每一位大學生都有一部手機。大多的大學生開始使用手機的時間是高中,佔被調查人數的60%,有34%的大學生是在大學纔開始使用手機的,更有5%的同學在初中就開始使用手機。

二、大學生對手機附加功能的要求

在當今互聯網發展迅速的情況下,更多的大學生對手機能否上網有一定要求,調查顯示70%的大學生希望手機帶有上網的功能。另外對帶有遊戲的要求佔35%,照相也是一種需求大的功能,大約有60%的大學生要求手機能帶照相,還有40%的大學生樂於手機能帶MP4.

三、平時使用手機做哪些事

四、一個月的消費情況

五、大學生對手機價格的敏感程度

六、大學生對追隨潮流的看法

七、手機的危害

面對長時間使用手機對自己的傷害問題,大家都有很多想法。但主要的傷害有着幾種:手機輻射、影響視力和佔用時間,分別佔了被調查人數的45%、30%和40%,另外只有9%的人覺得長時間使用手機沒什麼傷害。

八、大學生更換手機的動機

經過調查,大學生更換手機的原因主要是因爲手機壞了或者丟了,他們佔63%和52%,追隨潮流而換手機的比較少,約佔5%,有其他原因而換手機的佔了3%。

九、大學生對手機的要求

十、小結

本次調查是以問卷的形式向在校大學生諮詢他們使用手機的情況,經過大量調查數據的研究、分析,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當代大學生使用手機是非常理性和現實的。追求潮流和高價位手機的大學生所佔的比例是非常少的,不盲目、不奢侈是他們的特徵,也能充分了解手機帶來的便利和危害,。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使用手機是健康的。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 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大學生認爲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爲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瞭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二. 當代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瞭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大學生認爲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並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於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 大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於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衆崇洋*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爲爲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鑽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錯誤的認爲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於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熱衷於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爲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 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 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

大學生由於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於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爲“中國鬼節”。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爲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後,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願接受。

五. 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大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爲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爲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於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爲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於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 結論與建議 透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爲欠缺,這是由於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大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瞭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 附錄 由於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初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爲有力的'論據。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調 查 人: XXX

調查時間 :200X年X月X日-X月X日

調查方式: 網上調查、摘集資料

調查結果 :

1、大部分中學生(包括上過網的和未上過網的)喜歡上網。

2、中學生上網的目的:

(1)、中學生上網,查閱自己愛好的資訊或玩遊戲者較多,其次是聊天、娛樂、收發郵件、下載音像資料或圖片,再次是查閱資料、做網頁、查閱有關知識的資訊、瀏覽新聞等等;

(2)、大部分男生上網是爲了玩遊戲;多半女生上網是爲了聊天;

3、比較熱門的網站 :

搜狐、新浪等;

4、中學生上網的時間:

大部分中學生上網是在節假日,還有一部分是在放學後和同學一起上網;

5、中學生上網的途徑

大部分中學生在家裏上網,其次是去網吧或在同學、朋友家上網;

6、(非中學生)是否支援中學生上網:

支援者居多,反對者較少,大部分支援者的前提是“要正確對待,有限制地上網”。但很多中學生的家長反對或控制孩子上網。其反對原因大多是“上網耽誤學習”及“上網容易受不良資訊影響”;

7、 網絡對中學生的好處

(1)、可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2)、因特網資訊量大,資訊交流速度快,中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快速的查閱相關資訊,並能及時瞭解世界新聞資訊、科技動態,不受時空限制,這給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3)、由於網絡的虛擬性,中學生在網上與其他人交談時,不受時空的限制,方便的與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時不便

於說的話說出來。從某一方面來講,教師、學生家長可以在網上更好的瞭解學生的意見、建議,以及思想情況;

(4)、可以促進中學生的學業。在網上查閱資訊非常方便,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料,甚至是合適的老師。這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效率。

8、網絡對中學生的壞處

(1)、容易上癮。

許多中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聊天室,不知不覺的出現了精神和身體上的病症,影響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2)、容易受網上不良資訊的影響。

許多網站(包括許多著名的大網站)的頁面甚至主頁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內容,中學生很容易受它們的影響。有一些中學生受網上暴力內容的影響,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容易荒廢學業。

許多中學生自控能力不強,上網經常着了迷,晚上經常拖得很晚,不但影響了這一天的寫作業和複習,還影響到第二天的學習。

(4)、網吧問題。

現在,網吧的數量日漸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網吧。許多中學生在放學後、節假日和同學一起去網吧上網聯機打遊戲、聊天等等,,且上網時間很長。這不僅浪費錢財,而且在網吧裏更容易受到不良資訊的影響。在調查過程中,許多接受調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網吧裏電腦上的主頁就是不良的網頁。

(5)、網上交友問題。

許多中學生在網上都有網友。而網絡畢竟是一個虛擬世界,網上許多人說的都是謊話,很容易是中學生說謊、受騙,甚至在這些人的“引導”下誤入歧途。

8、 網絡對中學生心理的影響

(1)、許多網絡遊戲都含有暴力的內容。很多中學生上網就是爲了玩遊戲,經常接觸這些遊戲,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學生摻入恐怖、暴力、以強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給中學生的心理造成了較大危害。

(2)、在調查中發現,聊天室中,許多人幾乎句句不離髒話,而且經常談論一些不良的內容。許多中學生長期沉迷於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響。

(3)、在網上,一切事物都是虛擬的。一些中學生長期沉迷於網絡的虛幻世界裏,有的人就會逐漸形成孤僻、沉默、不善於於別人溝通等性格。

分析:

由調查可以看出:

1、中學生上網主要還是處於好奇心和愛玩。

2、中學生由於上網而出現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影響了學習;二是受到網上不良資訊的影響。

但是,調查表明,受到網絡影響的中學生並不太多。一般中學生上網是出於好奇和網絡資訊量大且速度快。絕大部分中學生上網還是非常正經的。

少數由於網絡而出現問題的中學生,他們的問題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網絡吸引他們的不是知識,而是其他他們所看到的事物。中學生好奇心強、愛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強,這使這些過於沉迷於網絡的中學生在生活、學習,乃至思想上出了問題。而且,促成他們出現了問題的不只是在於他們本身,其根源問題是在於,現在針對中學生乃至青少年的網站實在太少。一般上網,如果不是有明確目的地搜尋資訊,充斥於中學生眼中的網絡世界的,更多的還是過於成人化的東西。真正能讓中學生感興趣,並能牢牢吸引住他們的有益的專門網站寥寥無幾。正因爲如此,許多感到寂寞、無聊而上網的中學生,纔會被吸引到網絡遊戲、聊天室中來,或是在無意的瀏覽中,被不良資訊所影響。而且,玩遊戲、聊天時都很容易上癮,時間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過去,這樣就使一些中學生的身體受到影響,還影響到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3、 一些中學生迷戀網吧的原因

(1)、假期缺少能使中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2)、缺少可以供中學生們娛樂、活動、放鬆的有益的免費活動場所。

許多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因此在節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鬆一下。但現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讓他們放鬆而且能在玩中學到知識的場所。而像科技館等場所,雖然比較好,可是門票往往很貴,而且

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學生不可能經常去。所以,正是這種“真空”使網吧得到了機會。而且網吧爲了增加顧客,上網的價格不貴,還增加了許多能滿足學生們“愛玩”性格的遊戲,這更使中學生經常“光顧”網吧。

(3)、對非法網吧的打擊力度不夠。許多非法網吧已轉到了“地下”,這更使執法人員無法清除它們。

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

1、中學生自己要加強自控能力,上網避免瀏覽不良資訊,並要少玩遊戲,安排好上網的時間,不要太長。

2、老師和家長應該引導學生上網,不能盲目的“堵網”,而應該透過各種培訓教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接觸、瞭解並使用網絡,並透過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重點培養他們的判別是非的能力,增強道德判斷能力,使中學生能自動遠離網上的不良資訊,並能熟練的使用網絡來爲自己服務。

3、應多多建立一些針對中學生的網站。

這些網站不應該是說教式的,而應該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學生,並能使中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應該調查中學生更喜歡什麼樣的網站,更喜歡什麼內容的網站,並將這些有益的內容加到這些針對中學生的網站中,使它們能真正貼近中學生,把他們從網絡遊戲、聊天室中吸引過來。

可以在這些網站中加入一些論壇,是中學生能在其中暢所欲言,發表對網站,對老師、家長、學校的看法和建議,傾訴自己的想法和苦惱,這樣就能用許多中學生都喜歡的方式,不但是中學生遠離不良網站,還能更實際的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改進老師、家長的教育方法,改進網站的內容、效果。這樣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應該努力監督網絡中網站的內容,淨化網上環境,如果發現對中學生思想、行爲有誤導作用的網站,應該把它們清除。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5、針對網吧的問題,應該加強對非法網吧的監管力度,一發現非法的網吧,就要堅決清除。可以發動中學生“舉報”非法網吧,給監察網吧提供便利。

其實,只要全社會的人都來關注中學生上網,不久以後,網絡必將成爲中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必要工具。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學生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未來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指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羣體的健康與否,預示着國家的發展是否處於一個良性狀態,同時,小學生處於身心發展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小學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由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①國家教育部的一位負責同志也強調: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系統更是責無旁貸。②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萬人,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已引起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小學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瞭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在大的環境背景下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本學期末對全校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彙報如下:

調查的設計:

1)、時間:20xx.1x.18--------20xx.1xx.22

2)、地點:五常市實驗小學

3)、對象;小學一——六年級學生

4)、方式:問卷

一、調的項目及內容

按照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認真的進行調查工作: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所謂健康,它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側面來表現的。從表現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測試的手段就比較複雜。同樣,瞭解小學生的心理狀況,要比了解小學生的生理狀況要困難的多。在對小學生的調查中,我們分別從小學生的人際關係、挫折適應、青春期心理,考試焦慮、厭學及性格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旨在考察學生智力智能發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正確認識自我、良好的情緒、心理承受能力,爲進一步分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調查情況分析:

1)全校共發放心理調查問卷3066份,返回20xx.有效問卷1436份,無效600份。

2)從調查情況看,學習上存在問題的 集中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注意力不集中、馬虎、自主性、厭學情緒等。根據統計,這一類學生達到1000人(當然,這其中有交叉現象,下同),佔49%。其次所佔比例較大的是社交障礙。在調查過程中,這類學生有109人,佔0.05%。主要反映在不會和同學、老師,家長溝通,不愛主動與他人交往。自私,以自我爲主。缺乏自信也是現在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這類人羣有103人,佔0.05%,主要表現在膽子小,聲音小,不敢說話,不敢發言,不敢與老師溝通。排在後面的是個性問題65人,考試焦慮60人,挫折適應問題44人,青春期教育問題25人,情緒問題25人,感覺無助的有3人,情感缺失和適應障礙各1人。總體看,全校心理方面存在問題的佔全校的21%。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就我校大多數的小學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儘管其中的各個項目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 我們既要對這些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 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二、心理問題的原因: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小學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小學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小學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小學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衆多的大國來說,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小學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啓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小學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小學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爲。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學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小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小學生;同時,一些小學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爲對小學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小學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

據調查,我校學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較差,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較弱,依賴性比較強,脫離家庭、親人的照顧將寸步難行。產生原因是由於家長只注重智力培養,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父母嬌養、過分保護、照料,從而導致學生一切都由家長包辦代替,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性,缺少自我服務、自我鍛鍊意識。這樣會給孩子以後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帶來許多障礙。

調查中,在和小學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小學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爲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小學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小學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小學生的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裏,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爲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爲關注,視其爲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後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爲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小學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學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小學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三。做好心理指導應注意的問題與建議:

學校層面,透過調查,我們已知道,在小學生中,有一部分因社會、家庭、生理等各種原因,存在着某種心理障礙,對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說我們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指導,要使我們每一個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使每個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導必須具備:真誠、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託有社會意義的背景,透過各種技術手段,比如請相關家長到校現場進行諮詢,輔導,開辦家長學校等,認真細緻的做好這項工作。1)要以真摯的感情,誠懇的態度和同學相處。我們和他們相處,決不能虛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導將無從下手。2)要換位思維,要從不同的視角,和同學交換對問題的看法。心理有障礙的小學生,其對問題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別人不一樣。理解他們,是能否和他們進行交流的關鍵。3)除了真誠、理解以外,還要注意對每個同學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4)做心理指導工作,要適當的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專題性活動;課外合作遊戲;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疏導學生從沉悶的氣氛中釋放出來;注意用非語言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空;注意觀察,可以採用反饋技術,重複一些師生言行,引導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消除學生的下意識自我防護意識等。同時,也要注意教師(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感染。5)要特別注意對具有自卑心理障礙學生的具體分析。其中,要特別注意小學生自卑心理的矯正。矯正小學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瞭解他們的想法,儘可能滿足他們的願望;適當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驗,增強他們自我承受心理;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自我優越心理;創造輕鬆環境,淡化其不安、煩躁、孤獨、離羣心理。

家庭層面,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來說,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一)、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環境涵蓋的範圍要廣泛得多。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行爲方式、態度體系以及社會道德規範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爲,父母的心態、家庭中的實物環境、心理環境、人際環境等都是影響少年兒童行爲和心理髮展的重要因素。(二)、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首先要相信兒童,相信他們有接受教育的能力。當然相信孩子們的接受能力的同時,也要正視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長”,則同樣違背了孩子的生長規律。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還要深入瞭解兒童,根據兒童的天性來培養道德品質。要充分考慮孩子的人格、興趣、愛好,不要輕易把自己的願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家長努力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規劃、自我教育、自我評價

(三)透過有效的家校合作,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親子觀和育人觀,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

社會層面,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透過宣傳,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學對待心理問題,使人們遠離迷信,使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得以及時的科學治療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對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正確認識,來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家長和教師對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視,使心理學真正早日走進人們的生活。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現在的社會比以前更發達,家庭也更加富裕。爸爸媽媽的工資不是1000元,就是20xx、3000元以上。隨着社會的發展,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孩子們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向爸爸媽媽討要零花錢了。可是,他們拿着這些錢到底想買什麼呢?我懷着疑問的心情,做了一份調查報告。

調查 我發現,麻辣和燒烤最受小朋友的歡迎。地攤周圍總是擠滿了人,弄得水泄不通。還有一些玩具也銷售得很快,比如說“變形金剛”、“芭比娃娃”、“戰鬥陀螺”、“庫洛牌”……。都是孩子們愛玩的玩具。也有些孩子喜歡和別人攀比,花錢去買比別人更貴、更漂亮的東西。還有些孩子拿錢去買惡作劇物品,去嚇唬自己的朋友。

分析1、在學校裏,手拿麻辣和燒烤的學生隨處可見。或許,麻辣和燒烤就是讓學生亂花錢的罪魁禍首。2、玩具是人童年時不可少的物品。玩具的開銷也佔用了我們學生的大部分零花錢。還有大多數學生喜歡把玩具帶到學校裏來。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習,還會違反校規。結論經過我的調查,我得知,許多孩子差不多都是以買早餐的名義來討要家長的錢,然後去買地攤上的零食、玩具,甚至有人拿着錢去網吧,連不吃早餐也行。這樣的行爲不僅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會影響學習。

建議我建議,學校應該採取更好的措施阻止這種現象再次發生,嚴格管理學生在校園裏的飲食情況,注意孩子們的健康。這樣纔會讓祖國的花朵開得更加燦爛!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學生收支情況,學習支出情況,一是消費情況,電子通訊情況,電子通訊消費情況,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採用在線調查形式,針對在校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設計在線調查內容,並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1、 月消費總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佔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40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2、 飲食方面開銷大。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 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4、 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羣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爲100%,MP3使用率70%以上,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00元以上。計算機的普及率在學校中也是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學校網費預算,每月收取網費20元,沒有計算機的同學每月的上網費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遊,穿着打扮佔比重最大, 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爲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時尚成爲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妝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佔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認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願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特別是女生對衣飾化妝品方面。這也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以自身的需求爲主,以質量爲主。

7、 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裏提供。其中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有些學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學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xx元居多,有8%還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結果: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消費情況呈現出這樣兩個主要特徵: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爲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二是大學生羣體內部的消費情況存在明顯差異。

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與社會發展逐漸接軌。從調查中可至,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認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法,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法逐步得到認可和接受,可見,大學生作爲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羣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認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理性消費仍爲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爲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爲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爲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消費呈現向多角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爲飽讀聖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爲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角化發展。

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認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地追隨了流行於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規劃。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都感覺錢不夠花,有許多的東西需要購買,只有少數的學生能夠有一定的積蓄。

對策與建議

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費,提出如下建議:.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認識。做好開支計劃,控制自己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優良的消費心態,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把握消費時機,學會利用很多大商場換季時衣服的低折扣銷售。生活費由父母按月給,不至於開學第一月就成爲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錢欲的人,出門前最好根據當天需購品的大致價格帶定量的錢。理性消費認識需加強,學會合理利用銀行卡,相對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費。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品位,這會引起高消費,不適合學生的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