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我們爲什麼會哭?

文思屋 人氣:1.01W

許多人都說想哭卻憋着對身體有害,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心理健康:我們爲什麼會哭?

心理健康:我們爲什麼會哭?

麥克·特林布爾(Michael Trimble)是一位行爲神經學家,此外,他還是全世界研究人類哭泣行爲的頂級專家之一。他在接受BBC一檔廣播節目對他的採訪時,記者問了他一個奇怪的問題:爲什麼有些人從來不哭?

提問者接着解釋,她的一名同事堅稱自己從來不哭。她甚至帶着同事去看了電影《悲慘世界》,這是會讓任何人都不禁淚流的電影,但他的同事無動於衷。特林布爾被問住了,因爲他和少數其他研究人類哭泣行爲的科學家將重點放在那些會哭的人身上,而不是不哭的人。在節目開始前,他建好了一個郵箱,在節目中,他請那些不曾哭過的聽衆聯繫他。幾個小時後,特林布爾接到了上百封郵件。

“對於那些不哭的人,我們一無所知,”

特林布爾表示。事實上,還有許多科學家不知道——或者不能同意——人類哭泣的原因。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曾宣稱,因情緒而流的淚是“毫無意義”的。近150年之後,情緒性的流淚依然是人體最神祕的難題之一。儘管其他動物在承受痛苦或被激怒時會出於本能地流淚,但人是唯一因爲自身感情而流淚的動物。對嬰兒來說,很明顯,眼淚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它用來吸引成年人的關注和關心。但對於成年人自己呢?事情就沒那麼清楚了。當然,是強烈的感情讓我們流淚,可背後的原因呢?

如此重要的人體體驗,與之有關的確鑿證據卻少得可憐。從科學的立場,數個世紀以來,人們懷疑哭泣除了生理上的作用——溼潤眼球——便再沒別的好處了。除此之外,研究者們大多關注的是情緒,而不是眼淚這一生理過程的副產品:“科學家對肚子裏飛舞的蝴蝶沒興趣,他們關注的是愛情本身。”荷蘭提爾堡大學教授,研究哭泣行爲的專家阿德·溫格霍特(Ad Vingerhoets)在他的著作《爲什麼人類會哭泣?》(Why Only Humans Weep,2013)中寫道。

但是,正如溫格霍特和其他科學家所認爲的,哭泣遠不止是悲傷的一種症狀。哭泣由一系列情感所引發——從情感共鳴,驚嚇,憤怒,到悲慟——人們因爲愛情感到體內彷彿蝴蝶在飛舞,這感受是別人無法觀測到的,但是眼淚卻是人人可見的一種信號。這一觀點是最新哭泣研究的核心。

不是隻有達爾文一個人對人類哭泣抱有強烈的想法。

回顧歷史,從公元前1500年,人們就開始琢磨眼淚到底從何而來,人又是怎麼讓它們流出來的。最早的幾個世紀中,人們相信眼淚來自心裏;溫格霍特說,《聖經》舊約裏形容眼淚是當心的材質受損時變成水的副產品。之後,在希波克拉底的時代,人們認爲是頭腦引發了眼淚。17世紀一項流行的理論認爲,感情,尤其是愛情,會加熱心臟,於是產生了用以降溫的水蒸氣。心臟的蒸汽上升到大腦,並在眼睛附近凝結,最後作爲眼淚溢出眼眶。

最終,在1662年,丹麥解剖學家尼爾斯·斯滕森(其名字的丹麥語形式爲Niels Steensen或Niels Stensen)發現淚腺纔是產生眼淚的器官。這時的科學家也開始探究這種從眼中流出的液體,在進化的角度究竟對人有何益處。根據斯滕森的理論:流淚不過是保持眼球溼潤的一種方式而已。

很少有科學家致力研究人類哭泣的原因,而那些投身於此的研究者卻又並不認同斯滕森的觀點。

在溫格霍特的書中,他列舉了8種互相競爭的理論。有些當然是極荒謬的,比如上世紀70年代的觀點認爲,人類是由水生猿類進化而來,眼淚幫助我們在鹽水中生存。其他觀點堅持認爲,如由生物化學家威廉姆·弗雷(William Frey)在1985年提出並被廣爲接受的想法(沒有有力證據支持),人在承受壓力的情況下,血液中產生的毒素會被眼淚帶出體外。

有些新的,看似更合理的理論找到了更多的證據支持。其中之一便是,眼淚的社會性,能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聯。大多數別的動物,一出生便功能俱全,而人類降生的時候是如此脆弱,身體沒有應付外界事物的任何能力。儘管我們後來在身體和情感上都變得成熟起來,但成年人也並非遇不到無助絕望的境況。“哭泣對你自己和別人而言是一種信號,說明有些東西暫時超出了你處理的能力,”情感研究專家,南佛羅里達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喬納森·羅滕博格(Jonathan Rottenberg)指出,“一個很自然的結果就是我們會流淚。”

科學家們還找到了一些證據證明,情緒性的眼淚和切洋蔥時流的眼淚在化學構成上是不同的,這也許能說明爲什麼情緒性的眼淚對其他人是一種強烈的信號。除了在任何眼淚中都存在的酶,脂類,代謝物和電解質,情緒性的眼淚則含有更多的蛋白。有一種說法是,更高的蛋白含量讓眼淚的粘度變大,所以眼淚能緊緊依附在皮膚上,從臉上滑落的時候會更慢,也更容易讓別人看到。

眼淚還告訴我們自身有多麼脆弱,而脆弱是建立人類之間聯繫的重要構件。“看到別人情緒激動,或自己情緒激動時,大腦中被激活的部位是一樣的。”特林布爾說。“從進化角度來看,一定有某個時期,眼淚是遇到共鳴和產生同情時的自發產物。事實上,有因情緒而哭的能力,並對此做出迴應,是人類很重要的天性。”

另一項不那麼動人的理論關注流淚在操縱別人方面的作用。“我們很早就發現眼淚對其他人有很強的影響力,” 羅滕博格說。“它能有效地中和憤怒。”他認爲眼淚在伴侶間吵架時也是很必要的,特別是當其中有人覺得愧疚,希望尋求對方的原諒時。“成年人認爲自己早就過了這個階段,但我認爲眼淚的這一功能還在起作用。”他說。

《科學》雜誌上刊登的一項小研究得到了廣泛引用,同時也被媒體大肆宣傳,研究中提到女性眼淚中含有能抑制男性性衝動的物質。“我不會對這些有失偏頗的宣傳假裝驚訝,”論文作者之一,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的神經生物學教授諾姆·索貝爾(Noam Sobel)告訴我們。眼淚能控制性衝動,但他認爲這背後的原因是眼淚能減少侵略性。這一點是之前研究未曾關注的。男性的眼淚也有同樣的作用。索貝爾和他的團隊正在苦心鑽研,試圖在眼淚包含的160多種分子中確定起作用的成分。

研究者正在考慮這些結論對於不哭的人羣意味着什麼。如果眼淚對建立人與人的聯繫那麼重要的話,那些不哭的人就失去社交聯繫了嗎?這是根據德國卡塞爾大學的教授,臨牀心理學家科德·貝內克(Cord Benecke)的研究初期的發現。他通過和120人展開的私密的、治療式的採訪,來研究不哭的人和其他人有何不同。他發現,不哭的人容易產生迴避性的傾向,在一段感情中也並不熱絡。比起會哭的人,他們還會體驗到更多負面的',有侵略意味的情緒,比如暴怒和厭惡。

不哭的人是否真的和別人不同,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現在有些研究已經開展:2013年,那些聽到特林布爾在清晨的廣播節目,並且發電子郵件給特林布爾的人們,成爲了這些問題的研究對象。

事實上,沒有證據表明哭泣對身體有任何正面影響。但哭泣能在感情上和身體上排毒的傳言依然流行。“他們認爲哭泣就像身體的一項運動,” 羅滕博格說。一項研究在分析了近140年來在各種媒介上的關於哭泣的文章,發現其中94%都說到哭泣對身心是有好處的,而忍住淚水是有害的。“這是一個童話,” 羅滕博格說。“並沒有任何真正的證據支持這一點。”

其他誇大的傳言還有諸如說哭泣往往是一種解脫。“我們覺得哭過之後的感覺更好,”瓦瑟學院的心理學教授蘭迪·科尼利厄斯(Randy Cornelius),“可是研究表明我們哭過之後並沒有覺得更好。”研究者們在實驗室給人們放映了一部悲傷的電影,他們隨之檢測他們的情緒,那些哭了的人心情比起沒哭的要更糟糕。

但有證據支持了這種觀點:適當的哭泣能讓情緒得到宣泄。哭泣的一項最重要的正面特點就是感情有足夠的時間得到沉浸。當溫格霍特和他的團隊給人們播放了一部催淚電影,然後在90分鐘後(不是馬上),檢測他們的情緒,那些哭過的人心情比看電影前要更好。他解釋說,一旦哭泣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對於從重大的打擊中恢復是有好處的。

現代的哭泣行爲研究依然處在初期,但最近的證據表明眼淚的神祕遠超科學家的想象,這將讓溫格霍特和少數頂尖專家孜孜不倦地研究下去。“眼淚與人類的本性有着特別大的關聯,”溫格霍特說,“我們哭泣是因爲我們需要其他人。所以說,達爾文,”他笑着說道,“他完全錯了。”

TAGS: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