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徵文>

遊戲點亮快樂童年徵文

文思屋 人氣:1.24W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遊戲伴隨著幼兒的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幼兒通過遊戲去探索未知,發現生活,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美好的生活。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遊戲點亮快樂童年徵文,歡迎閱讀!

遊戲點亮快樂童年徵文

遊戲點亮快樂童年徵文【1】

你們童年是否玩過有趣的遊戲?如果沒有,就來看看我們老師的童年遊戲吧!

今天,我們知道並體驗了老師童年的遊戲。比如第一個遊戲: 鬥雞。可能這個遊戲很多人都玩過,並且是一個高手,但我是第一次玩,還是覺得很新奇。

比賽一開始,我組的兩員大將都取得了不錯的戰績。該我和丁浩出場了。一開始, 丁浩還能跟對手周旋幾回合才敗。到了我,我心裡暗暗想,一定要勝呀!可是我單腳跳很差,所以很快就敗下陣來。我覺得這個遊戲不僅能鍛鍊我們的意志,而且能增強我們的單腳跳能力。

第二個遊戲是騎馬打仗,規則是這樣的:一個人在前面當馬頭,第二個人彎下腰讓第三個人坐上去,最後,幾個這樣的組合在一起打仗。

一開始,我們組先在場地裡走了幾圈,覺得沒事了,就開始在一起打起仗.可惜,兩組剛在一起,便全軍覆沒了.老師說我們玩的不熟,所以太危險,不讓我們玩了。

這些遊戲不僅能強身健體,而且能鍛鍊我們的意志,看來以後應該多做。

遊戲點亮快樂童年徵文【2】

今天,我們小記者團的活動主題是找尋消失的童年遊戲。

老師告訴我們,在他們童年的時候就常常玩這些遊戲,這些遊戲現在隨著時代的變遷孩子們大都不玩了。可是我對這些遊戲卻很感興趣。

我們第一個要扔沙包.它的遊戲規則是兩個人站在前面和後面,一群人站在中間,誰被前面和後面的兩個人用沙包砸中,就要下場;反之,誰要是最後一個在場上的人他就贏了。

遊戲開始了,前面的人拿了一個沙包向我們中間砸去,好險他差點沒砸中我,後面的人又拿起沙包向我們砸來,我們都敏捷的躲開了。就這樣有一些人在中間下場了,這是後面的那個人快速的拿起沙包向我砸來。由於我反應有些慢,所以被他砸中了。接下來我們中間的人又陸續下場了,這時我看見場上還有三個人。這時我大喊一聲:“吳博文接住一個沙包,把我救上來。”我話音剛落,就看見吳博文一下子被沙包砸中了。我說了一聲“哎。然後吳博文就說:“都怪你,要是你不說話,我就不會下場了”。我又玩了幾局,不一會我就想看看有沒有別的能玩。

接下來,我看見別人玩推鐵環,於是我就看別人怎麼樣玩。推鐵環就是用一個鐵棍推著鐵環跑起來就行。一開始我看見他們都掌握不了平衡,後來,經過了老師的指導,有些進步。我聽見老師說要掌握住平衡,要利用他的慣性,掌握住平衡、這樣才能學會。然後,我看見他們鐵環往那滾他們就往哪裡走,用像鉤子一樣的東西掌握住平衡,這時我正想學,可是老師說:“趕緊回到教室集合”我心裡想,哎,又玩不上了,我真倒黴。

我今天雖然只玩了一個遊戲,但我還是很快樂。我希望我們學校也能多舉行這樣的活動。

遊戲點亮快樂童年徵文【3】

都說“玩”是孩子的天性,古往今來,任何時代、任何民族、任何國家、任何地區沒有不做遊戲的孩子,也沒有不喜歡遊戲的孩子,孩子們離不開遊戲,就像魚兒離不開水、鳥兒離不開天空、花兒離不開太陽。那怎樣將遊戲真正還給孩子呢?

一、遊戲——孩子的生命

1.遊戲可滿足孩子生理髮展需要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讓他們一直呆著不動難度很大。長時間呆坐不動會給他們帶來疲勞和厭煩,若通過遊戲,就可以改變這一狀態。孩子在自由、開心的遊戲中,會使身心感到舒適和愉快。

2.遊戲可滿足孩子社會性交往的需要

小孩子喜歡與小夥伴一起玩,2歲以前一般與成人交往,2歲以後逐漸對夥伴發生興趣,夥伴交往很重要,而遊戲對於孩子的'交往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孩子們通過遊戲可以熟悉周圍的人和事,瞭解同伴的想法,並逐漸掌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規則。

3.遊戲可滿足孩子自我肯定的需要

遊戲對於孩子不僅僅是玩,更重要的是在遊戲中可以建立自信心。在遊戲中,孩子想怎麼玩都由他們自己決定。每一次玩,他們都可以體驗到自己的成功。如果失敗了,也不會產生任何負擔,可以再玩一次。因此,在遊戲中孩子們不僅能學習解決問題,還能增強自信心。

二、遊戲——孩子才是真正的主人

1.在遊戲過程中,培養孩子創新意識

對於孩子來講,他們不需要為生存而去工作,他們擁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追求自由的需求,比如在角色遊戲中,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興趣、需要,進行思考來開展遊戲,教師則在孩子游戲的操作過程中注意觀察,以一種積極鼓勵的態度對待孩子與眾不同的創造性舉動,從而培養了孩子的創新意識。

2.在遊戲結束後,讓孩子參與遊戲評價

遊戲評價的形式很多,但往往老師習慣性喜歡對孩子的遊戲成果做出評價,也許我們把這個權利讓給孩子,會有更好的效果。在評價過程中孩子既看清了自己和同伴的優點,又要發現自己的不足,自我評價的培養有益於增長孩子的自信心。

三、遊戲——孩子和老師的交流平臺

1.當遊戲內容貧乏時,老師適時參與,為孩子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活動

當孩子在玩商店遊戲時,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門來買東西,沒有新的內容時,老師以“客人”的身份出現,買了很多東西,拿也拿不下。從這裡就引出了送貨上門的服務內容,“商店”的“工作人員”能主動開始了“送貨”活動。

2.當角色發生衝突時,老師及時調節,讓遊戲有條不紊的進行

在“娃娃家”遊戲中,當“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堅持不讓他進門,但“客人”非要擠進去,這樣他們兩個人爭吵了起來。這時老師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遊戲,讓“主人”說一說為什麼不讓“客人”進來。原來“娃娃家”有許多“客人”,家裡比較擁擠,都坐不下了,“客人”聽後說:“我等會兒再來。”就這樣衝突平息了,遊戲又順利的開展下去了。

3.當孩子失去興趣時,老師幫助孩子拓展思路,提高孩子對做遊戲的積極性

如在小菜場遊戲中,單一的買賣活動使孩子對遊戲興趣低落,沒有人想去小菜市場上班了。我以“經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員”開了個會,引導他們自己動手,製作各種不同的蔬菜,豐富“菜籃子”工程,擴大了經營範圍,“工作人員”也不再沒事可幹,遊戲又熱火朝天的開展下去了。

四、遊戲——孩子學習的一種方式

1.遊戲豐富了孩子的知識

就像在一次積木遊戲中孩子們學會了形狀。在孩子還沒有開始搭積木的時候,老師把各種不同形狀的積木一塊塊問孩子:“找找看,哪一塊積木和老師手裡拿的一樣?”“那麼再找找和這一塊相同的,這一塊是三角形的!”讓孩子認識各種不同形狀的積木。

2.遊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班的孩子剛開始玩區域活動娃娃家時,總會一哄而上,亂成一團。於是,在一天早晨,在玩區域活動娃娃家的時候,我對他們說:“今天啊!我們玩娃娃家的遊戲,你們先看老師來玩。”於是,我和另外一個老師相互配合好,一個一個有秩序的走進去,不推不擠。孩子們看完後,我又問:“老師是怎麼玩的呀?”有個孩子很快就回答我說:“老師是一個一個進去的,沒有擠別人。”“對,我們玩區域活動的時候要一個一個進去玩,這樣才不會推到別人,才會玩得更開心。”很快小朋友們就瞭解到:“排好隊!”

3.遊戲讓孩子學會了禮貌待人

有一次,在建構區活動中,2個小朋友跑來告狀:“老師,他不給我。”“老師,他搶我積木。”於是,我走到建構區,問正在玩的嘉豪:“嘉豪,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嘉豪微笑地對我說:“好的,我們一起玩。”說完,剛才告狀中的一個小朋友紅了紅臉說:“老師,我知道了,不能搶玩具玩,要有禮貌的問,別人同意之後,才能一起玩。”於是他拉著同伴的手說:“剛才對不起了,我不該搶你的玩具,現在我們可以一起玩嗎?”“好的,我們一起去搭大高樓。”

其實這樣的事情我在孩子的遊戲中遇見很多,我每每遇到這樣的事,就會在遊戲中教會他們應該如何去做,教會他們要使用禮貌用語,慢慢地他們就養成了禮貌待人的好習慣。

將遊戲真正還給孩子,相信他們會有更出色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