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職場動態>

校外租房的大學生是“可恥”的

文思屋 人氣:2.04W

也許我是個懷舊保守的中國男人。因為看到教育部近日下發禁止大學生校外租房的通知,這條新聞再度掀起我心底的波瀾,重新激活了我回憶的情愫,想念起“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還有“同桌的你”。離開大學校園太久了,所以反而越來越感覺到“學生宿舍”在我記憶裡的分量,它就像一條重要的生活線索,把大學4年的悲歡離合,逐漸清晰地浮現出來。在學生宿舍裡,發生了太多的青春故事了,朝夕相處的室友、塗鴉的牆紙,還有那清純的情人。我想每一個人都會相信,這是個彌足珍貴、不可或缺、無法替代的大學記憶。

校外租房的大學生是“可恥”的


於是,我很慎重地醞釀這篇文章的標題,並最終敲定為“校外租房的大學生是‘可恥’的”。這個標題借用了曾經的'校園民謠歌手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張楚在歌中低沉地吟唱:“這是一個戀愛的季節,空氣裡都是情侶的味道,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這是一個戀愛的季節,大家應該互相微笑,摟摟抱抱,這樣就好……孤獨的人,他們想像鮮花一樣美麗,一朵驕傲的心風中飛舞跌落人們腳下。可恥的人,他們反對生命反對無聊,為了美麗在風中在人們眼中變得枯萎。”我承認這是一首難得的好歌,而且最適合長滿青春痘的大學生唱了。當然,我引用這首歌的歌詞,並不是為了說明大家就非得要摟摟抱抱談戀愛,然後就不可恥了,就不孤獨了。如果你要這麼想,就把我想得太簡單了。

為什麼校外租房就“可恥”了?這話你應該反問自己。如果你連在大學宿舍都沒住過,你算得上是在校大學生嗎?恐怕連走讀生都不如吧。走讀生畢竟放學後還可以回到溫馨的家裡,和老爸老媽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而校外租房呢,除了特殊原因之外,要麼是家裡財大氣粗,不屑於簡陋的學生宿舍,要麼是為了兒女情長,耳鬢廝磨,遠離集體而快樂的學生宿舍。這樣不僅會給家裡帶來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即使家裡有錢,但這些額外的房租,並不是你大學時應該享受的,而且在無人管束的情況下容易放鬆學習,沉迷於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有人可能會以大學生已是成年人的理由作為反駁,但是如果真是成年人,也應當是相對理性的經濟人。英國哲學家邊沁有一句名言:“人是追求快樂的機器!”我深以為然。我確信人們無論是追求財富、追求權力、追求真理,還是追求別的什麼,其最根本的動力,都是為了追求快樂。基於這樣的判斷,當我看到有報道說,很多大學生,尤其是校外租房的大學生,多數都活得非常鬱悶、恐懼和焦慮時,甚至頻頻出現煤氣中毒、遭遇偷盜搶劫、被殺以及因孤獨尋短見等情況,我就感到十分同情和遺憾。顯然,他們種瓜得豆,沒有收穫到自己所想要的。


追求快樂有很多種方式,但校外租房並非最佳選擇,相反只有投入集體的海洋裡,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快樂的大學內涵。我們有理由去要求學校改善住宿環境,但我們沒有理由拒絕學生時代獨有的宿舍生活。是的,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自由,但這種自由時間並不是現在,而是走出社會的將來。


校外租房的大學生是“可恥”的,我一直都這麼認為,“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也這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