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職場勵志>

為什麼有人拒絕高薪

文思屋 人氣:1.34W

追求高薪無可厚非,不過也有一些人選擇拒絕高薪,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有人拒絕高薪

作為重中之重的災區,摩托羅拉南京研發中心的500 人幾乎全部被列入裁員名單,這些人的去向不僅是業界的焦點,也成了一個饒有趣味的社會話題。包括小米、聯想在內的眾多知名企業均開出了高於被裁員工原工資的薪水,甚至蘋果等風頭正盛的帝國企業也主動向他們示好。面對這些拋來的火熱繡球,員工們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積極性,而是依然留戀摩托羅拉的工作環境,共同請求延遲辭退。一名員工在接受採訪時坦言相比於高薪水,他更看重“價效比”。

這就帶來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價效比中的“性”是何解釋?人們對工作的期望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薪水不再是那個最重要的維度了嗎?人們會因為什麼而去拒絕一份更為可觀的薪水?

NO1 安於閒適

許南(化名)是蘇州大學的法律專業研究生,他家在天津,上學時的志向一直是在京津兩地就業。畢業後通過親戚朋友的人脈,他在家鄉和北京都爭取到了不錯的機會,然而因為女朋友的關係,他最終決定先留在蘇州,兩年之後,再一起搬到北方。然而,兩年過去了,他們沒有往北走,卻在蘇州結了婚,安了家。

許南說,他目前在一家公司做法律顧問,已經工作了5 年,剛剛追平畢業時北京一個offer 的薪金條件。許南有自己的考慮,這些年他遲遲沒有動身赴京,除了生活習慣以外,考慮更多的是不同城市的生活成本。這些成本包括住房、交通、養育子女的經費、工作的繁重程度……把這些都算下來,他還是決定留在二線城市。

“和以前的高中同學聚會聊天時,我就感覺自己這個決定真是做對了。我的同學好多都選擇在北京、天津工作,他們還在為房子著急,而我在蘇州買房的時候壓力很小。這裡環境又好,感覺很舒服,在一線城市達到我現在這個生活水準,可能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隨著城市家庭生活的日趨完善,小資階層概念的流行,許多成長於大城市的人們走出高校,並沒有太強烈的改變先前生活的主觀願望,而是尋求安穩,他們主張的理念是生活高於工作。在這種背景下,從前人們所大力倡導的拼搏精神就日漸式微,就業的心態也隨之悄然改變。已經存在一種既定的“小康生活”供都市中的人們去巢狀,這種生活舒適、安全。所以,這個時候,職業選擇所要考慮的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時間成本——要花多久才能過上那樣的生活。許南做出了留在蘇州的選擇,從根本上講是因為他覺得那些多出的薪水不足以彌補自己所消耗的時間。

相比之下,北京最讓他眷戀的是那裡有先鋒話劇的演出,而現在,各地的文化生活在逐漸的“標準化”,他大可以坐1 個小時的高鐵到南京的劇場去觀看。

NO2 我要去創業

與許南不同,王先雲(化名)雖然也拒絕了高薪,但動機卻更加簡單。他從日本京都大學剛一畢業回國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各種面試,不少公司開出的初始月薪都在10K 以上,對於一個大學畢業生這算得上是非常理想的待遇了。在一家跨國公司實習了數月之後,王先雲沒有繼續留在那裡,他也沒有去別的地方,而是和另外3 名同學一道創業,成立了一家無線互聯公司。

王先雲概括自己選擇創業的理由就是為了一個字:爽。為了爽,王先雲著實思考了好久,他腦袋裡有一套自己的.模式,等待他去實踐。很多理念在那些成型的大公司根本無法實現,去小公司也相當於創業,但自己不是老闆,又要束手束腳,所以乾脆自己辦一家公司。他想把自己可以決定的範圍最大化。

“上學的時候,我哥們對我說,人不考研枉少年,於是我考了,結果還不錯,上了京都大學;後來我哥們又說,人不創業枉青年,我一琢磨,還是想拼一拼,就決定去創業。畢竟過了這個年紀可能激情就退卻了,我不想讓自己後悔。我想結果也會對得起努力,雖然到現在我們還沒盈利。”

王先雲和他的創業夥伴們每天埋首於工作,遠遠超出了正常的工作時長,對他們來說,能夠去工作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公司成立半年多,他們創造自己喜歡的工作環境,遵照自己的審美完善一切細節。創業的激情在繼續鼓舞著他們,不甘於平庸和不被束縛的信念在支撐著他們。盈利還沒有被正式提上日程,模式還在探索,真正的壓力還沒有來臨,也許正如王先雲所說,這個奮勇向前的階段是人生中最爽的時刻。

NO3 追尋自己

D 先生曾經是一名公務員,做土地規劃,肥差。可是他對規劃土地興趣不大,而是痴迷於文學,上班期間也不老實,總在搞創作。別人看圖紙,他寫小說,被再三警告,最終辭了職。後來他到一家地產公司做顧問,收入也頗豐,可他還是做得不開心也不專心,依然筆耕不輟。他說自己的精力總是不能集中在工作上,做著做著就寫東西去了,有天一整理,發現寫了滿滿一鞋盒。後來他把這些手稿寄給一個編輯,竟然成功出版了一本隨筆集。更為有趣的是,由於平時和同事沒什麼往來,直到出了書,他的同事都還不知情。

出書,幫助D 先生更好地定位了自己。他認為自己應該去從事與書有關的職業,不應該再賴在建築業當一名不合格的從業者了,於是書剛出,他就辭了職,加盟了一家出版社。

圖書比之於建築,自然在前景與財力上都處於下風,可對於D 先生這樣的愛書之人,內心獲得了額外的收益。他承認任何愛好成了職業,都肯定會有痛苦的一部分,比如他喜歡看書,但同時看七八份書稿,每一份至少要看4 遍,人就會很崩潰。但事情的另一面是,當這些稿件印製成成品書的時候,拿在手裡確實有一種表達不出的喜悅。

就像一次尋找自己的旅程,D 先生顯然不會認為工作只是謀生手段,實際上他把它就看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還笑說自己就是一個俗人,見錢也會眼開,只是當那些錢無法補足內心的空洞和無力時,他只能再去尋找。

“人每天最少要上8 個小時的班吧?除了睡覺,這佔據了一天的一半,我不想把這麼長的時間都浪費掉。如果工作不開心,賺錢多意義也不大。我喜歡做的事情是能夠進入內心的,如果只是漂漂亮亮的體體面面的工作,搭進去大半輩子,就像一層油一樣滑過去,辛苦都找不到價值,什麼也留不下。”

NO4 留守在“夕陽產業”

TAGS:高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