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職稱論文>

基於就業導向的高校應用專業課程體系建構研究

文思屋 人氣:1W

摘要:基於就業導向的高校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應在遵循有機整合、注重實踐、主次分明、循序漸進和科學編排等五項原則的基礎上,重點構建理論知識課程、知識應用課程、跨專業應用課程、技能實踐課程和素質拓展課程。

基於就業導向的高校應用專業課程體系建構研究

關鍵詞:就業;專業;課程;體系;高校

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面向市場、面向技術、面向應用,培養綜合素質優良的各級各類專業人才,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方向,也是確立高校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依據。

一、高校應用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原則

第一,有機整合原則。高校理論教學應與實踐教學相互配合,在保持理論體系相對完整、加強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特別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完善專業教學內容的應用性知識部分。第二,注重實踐原則。高校學生所學知識以實踐應用為主,以基本理論、原理以夠用為原則,對實踐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更為具體。因此,應加強實踐性課程的教學環節,加強理論、知識、技能和社會實踐的結合,讓學生充分實習、實踐,把理論知識轉化為應用能力。第三,主次分明原則。高校培養學生的主要能力表現為知識的轉化能力和對於產品的“二次創新”能力,具體表現為:操作能力、設計能力、開發能力、創造能力等。主次分明是以知識轉化能力和“二次創新”能力培養的技能操作課程為核心,知識應用課程次之,輔之以理論應用課程,在此基礎上組織和設定與之相匹配的課程單元。第四,循序漸進原則。循序漸進是指高校應用專業課程開設的連貫性應遵循學生對專業的認識規律,由淺入深,逐級遞增。因此,高校應用專業課程設定由低年級基礎性的專業一般原理類課程和公共學科理論課程開始,隨後開設學科主幹課程和專業方向的選修課程,以及跨專業選修課程,最後開設實踐應用性課程,將學生在前兩者課程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和訓練,最終轉化為自身的操作技能。第五,科學編排原則。在高校實踐課程即技能操作學習和運用環節分配一定的課時、學時,尤其是對於技能操作運用課程的設定,應嘗試“三學期制”來保證充足的實踐學習時間。 “三學期制”的實行,使學生在實踐課程上有了必要的時間保證和制度規範,加上學校的統一部署、嚴格監督、實際指導加上及時地教學效果反饋,必將促進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通過不斷的實踐學習及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效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又對知識進行更新與補充。

二、基於就業導向的高校應用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路設計

知識結構是促進學生充分就業的基礎,更是高校應用專業課程體系建構的出發點。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應用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思路主要體現為:理論知識課程為基礎,知識應用課程、跨專業應用課程和技能實踐課程為核心,素質拓展課程為輔助。

2.1 理論知識課程 理論知識是直接應用科學原理並以科學原理、客觀規律為基礎的元知識。理論知識課程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主要是形成應用技術必須的專業基礎理論,即廣義的、普遍的理論知識和一般原理性知識。隨著生產力的快速進步,促使企業產品的複雜性及精確度提高和產量增加,這使得生產必須直接應用科學原理來進行產品製造、更新換代和生產管理,技術科學化的局面愈發顯著,科技更新速度加快,產品生產週期縮短,從而促使新的理論知識不斷形成。因此,高校理論基礎課程應堅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和專業基礎性的原則,並且要突破傳統學科型的教學模式,進行分化、整合、序化和內化。[1]通過開設專業基礎性知識、相關專業及專業群知識、社會經濟法律知識等課程,使理論知識課程向深度化、綜合化和系統化發展。

2.2 知識應用課程 知識應用課程是將專業知識與應用技能結合起來的課程,依據學生個性要求及專業發展趨勢而設立的主幹課程。高校應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需要,以專題課的形式或者某些教師的研究課題進展情況和學校科研專案最新成果等形式提供給學生,對專業與實際聯絡緊密的'部分,以及把處在專業前沿,還在進一步探索之中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知識應用內容進行專門介紹,使學生置身於專業的前沿之中,加深其對本專業的認識,又可以在講授當中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其判斷力、分析力、創新能力及批判質疑能力。此外,高校開展講座課也是一種理想的形式,邀請校內外的著名專家來校講學,可以使學生近距離接觸本專業的大師,激發其學習的熱情,瞭解本專業的前沿思想,鼓勵其深入研究,積極創新。

2.3 跨專業應用課程 跨專業應用課程是基於專業主幹課程基礎上,輔修或者選修與所學專業應用知識相關的其他專業課程,既可以理工結合,也可以文理滲透。例如,設計計算機軟體來操作機床,機電專業就要學習跨學科的計算機軟體開發與設計課程;新聞學專業有意從事體育或者法律記者和編輯相關工作的學生,就跨專業學習相應的體育和法律知識課程等。在跨專業選修課開設方面,美國高等學校選修課約佔課程總量的1/3、日本高等學校實行基礎、專業教學兩段制,基礎教學階段一般均為指選修課,專業教學階段選修課約佔1/2;法國大學理科的指選課至少佔10%。[2]因此,高校在設定選修課時,不僅要注意提高選修課所佔總課程量的比例,還要注意擴大選修課的種類和選擇範圍。

2.4 技能實踐課程 技能實踐課程是高校學生的核心課程,應體現專業特色,強化專業技術的動手能力訓練,並注重技能的循序漸進,即從簡單模仿到獨立操作,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開展技能實踐課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習得的理論知識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其今後對工作的適應能力,使學生在畢業後進入雙向選擇的就業市場時,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同時,高校技能實踐課可以根據專業的性質和優勢,以及地方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特色,在知識應用課程中穿插進行,教師及時反饋課程教學資訊和學生學習效果,幫助學生驗證理論真偽並加強其對理論的應用能力。

2.5 素質拓展課程 高校素質拓展課程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強調學生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知識、技能、身心理素質、道德水平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建設素質拓展課程,一方面要囊括道德倫理課程,心理健康課程,以及鍛鍊意志品質、磨練毅力、注重團結合作、提倡相互幫助等方面的趣味競技課程,並保持道德倫理課程的時效性和與時俱進性,心理健康課程的連貫性和循序漸進性,趣味競技課程的生動性、科學性和廣泛參與性。另一方面要強化職業資格課程,加強外語、數學、計算機等基本行為能力的同時,重點應把職業資格的培訓和考證納入專業課程計劃。[3]

參考文獻:

[1]李海艦.農業高職院校基礎課建設的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10(5):65.

[2]馮志敏,林麒,賈讓成.“平臺+模組”課程體系的結構及特徵[J].中國高教研究,2002(11):90-91.

[3]黃東昱.新辦地方性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版),2006(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