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職業培訓>

2017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題

文思屋 人氣:1.6W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進行更好的複習,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部分關於考試的練習題,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更多試題請繼續關注應屆畢業生培訓網哦!

2017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題

試題一:

1. 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與德育內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與德育內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會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2.教育主體確定,教育物件相對穩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特點的出現意味著( )。

A.教育現象剛剛萌芽

B.教育形態已趨於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動趨於完善

3.我國古代教育家苟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強調的是( )因素對人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A.遺傳

B.環境

C.教育

D.主觀能動性

4.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方式叫做( )。

A.常規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

5. 形象聯想的學習策略屬於( )。

A.複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問題解決策略

6.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有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 )。

A.班級活動

B.文學藝術活動

C.群眾性活動

D.社會公益活動

7.學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學工作

B.公共關係

C.行政工作

D.總務工作

8.國小階段的教學多運用直觀形象方式,中學以後可增加抽象講解,這體現了兒童身心發展具有( )特點。

A.主體性

B.個別差異性

C.階段性

D.不平衡性

9.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為,最有利於提高學習效果的動機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極高水平

10.“聞一知十”、“觸類旁通”指的是學習中的( )。

A.定勢現象

B.遷移現象

C.記憶現象

D.應用

11.奧蘇伯爾提出可以通過設計一種引導性的材料來提高有意義學習的效果,這個材料被稱作( )。

A.學習動機

B.先行組織者

C.認知結構

D.學習遷移

12.在意義學習中,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上位觀念的學習被稱作( )。

A.綜合學習

B.並列學習

c.類屬學習

D.總括學習

13.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技能本質上是( )。

A.習慣性動作

B.陳述性知識

C.程式性知識

D.經驗性知識

14.學習策略的核心是( )。

A.計劃性

B.規則

C.方法

D.監控

15.流程圖和模式圖屬於( )。

A.精細加工策略

B.組織策略

C.複述策略

D.基本策略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我國學校德育內容主要有以下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2.【答案】B。解析:教育主體確定,教育物件相對穩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特點的出現意味著教育形態已趨於定型。

3.【答案】B。解析:原句通過正反對比,論證了環境對人的重大影響與作用,與晉代傅玄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異曲同工之妙。

4.【答案】C。解析:班級民主管理是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

5.【答案】B。解析: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絡起來從而增加新資訊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形成聯想的學習策略屬於精細加工策略。

6.【答案】C。解析:以參加活動的人數(即活動的規模)為標準進行分類,學校課外活動組織形式分為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群眾性活動。

7.【答案】A。解析:學校就是教學之地,學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學。

8.【答案】C。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教育必須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受教育者採取不同的內容和方法。

9.【答案】C。解析: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為,中等水平是最有利於提高學習效果的動機水平。

10.【答案】B。

11.【答案】B。解析: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於學習任務,並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

12.【答案】D。

13.【答案】C。解析: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技能本質上是程式性知識。

14.【答案】A。解析:計劃性是學習策略的核心。

15.【答案】B。解析: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流程圖和模式圖都屬於組織策略。

試題二:

1.對依法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教師進行打擊報復的,情節嚴重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給予( )。

A.紀律處分

B.行政處分

C.經濟處罰

D.警告處分

【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認識。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對依法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教師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行政處分。”因此本題選B。

2.( )是指以少數的學生為物件,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一般將這種教學過程攝製成錄影,課後再進行分析。

A.微格教學

B.課堂教學

C.課外教學

D.錄影教學

【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常見教學模式的瞭解。

【解析】本題是對微格教學概念的考查。考生要對有關教學的概念熟記。本題選A。

3.中篇小說《紅高粱》的作者是( )。

A.餘華

B.王小波

C.莫言

D.路遙

【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文學作品及作家的瞭解。

【解析】莫言的代表作有《紅高粱》、《蛙》等;餘華的代表作有《活著》、《許三觀賣xue記》等;王小波代表作有《黃金時代》、《沉默的大多數》;路遙的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4.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佈的藥典是( )。

A.西漢時期的《黃帝內經》

B.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

C.唐朝的《唐本草》

D.明朝的《本草綱目》

【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考生對古代傳統知識的瞭解。

【解析】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佈的藥典是我國唐代的《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該藥典成於公元659年(唐顯慶四年),共54卷,載藥850種,是第一部官修藥典性本草,比公元1546年問世的.歐洲紐倫堡藥典《科德藥方書》早八百多年。

5.《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為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應當堅持的是( )。

A.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國小為主

B.以生源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國小為主

C.以生源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民辦中國小為主

D.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民辦中國小為主

【答案】A

【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國小為主,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6.( )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也是教師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源泉。

A.熱愛教育事業

B.熱愛學生

C.為人師表

D.團結協作

【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師職業道德相關知識的瞭解。

【解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也是教師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源泉。因此本題選A。

7.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規定,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國務院領導下,由( )管理。

A.教育部門

B.學校自己

C.地方政府

D.國務院行政部門

【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瞭解。

【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根據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領導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管理。因此本題選C。

8.跟“一字千金”這個成語有關的人物是( )。

A.劉向

B.呂不韋

C.司馬遷

D.劉義慶

【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化常識積累。

解析:“一字千金”通常用來形容文章的價值或修辭的美妙。典出《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列傳》,呂不韋組織編纂完成《呂氏春秋》之後,將該書置於廣場,宣佈對著作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後用“一字千金”比喻文辭精當,結構嚴謹。或用來形容價值極高的作品。亦可以用以指書法上一字價值千金。因此本題選B。

9.提出“一國兩制”這一政治體制的初衷主要是針對( )問題。

A.香港

B.澳門

C.臺灣

D.西藏

【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一般常識的瞭解。

解析:“一國兩制”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其的基本含義是: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紐成部分,它們作為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生產資料私有制)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這一政治體制起初是為了用來處理臺灣的問題的,不過它實際中最先運用在了香港問題上。

10.我國科舉制度中,殿試考上者為( ),第三名叫作( )。

A.進士 榜眼

B.貢士 探花

C.院士 榜眼

D.進士 探花

【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知識的瞭解。

解析:我國古代科舉考試從下到上依次為院試,也叫童試,考上為“生員”,即秀才;鄉試,也叫秋鬧,生員才能參加,考上為“舉人”;會試,又叫春闈,舉人才能參加,考上為“貢士”;殿試,皇帝主考,貢士才能參加,考上為進士,前三名依次叫狀元、榜眼、探花。因此本題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