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職業生涯規劃>

地方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與實踐教育論文

文思屋 人氣:2.28W

摘要:本文闡釋了當前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重要意義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缺失對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影響,結合地方院校的特點,就如何增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效性的途徑進行了探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具有教育特殊性的系統方案,希望通過此文能為相關的教育研究者與實踐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地方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與實踐教育論文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地方性院校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重要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是指個人在對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結合社會環境,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階段包括認知自我、認知社會、目標確立、實施策略及評估修正等內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通過專門的教學和指導服務,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有助於大學生進一步明確自身的定位。幫助學生準確瞭解自身的性格特點與優勢,樹立科學的職業理想,確定奮鬥目標,合理地選擇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潛能的職業方向;二是有助於促進大學生職業發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能夠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根據社會需求訊號和自身條件努力學習,引導大學生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路線,做好就業定位和就業準備,並付諸行動;三是有助於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能夠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身特點的職業,建立科學的擇業觀,使個體價值得到最大的體現。

二、職業生涯規劃缺失對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影響

(一)職業價值模糊,自我定位不清

一是對自己適應的職業沒有正確預計,不能結合就業形勢的實際、個人特徵來確定職業目標;二是對職業路徑、職業機會認識不足。有些學生為了增加工作經驗,選擇做家教、促銷員;有些學生為了增加就業競爭力,選擇考證來增加籌碼等,但這些路徑之間缺乏內在聯絡,使得發展方向不夠明確。

(二)職業生涯規劃等同於職業選擇,忽視長遠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人對其一生中所承擔職務相繼歷程的預期和計劃[2],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連續過程。職業選擇本身是根據自身興趣、愛好、能力等因素選擇符合自己工作的一個過程,職業選擇是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重要一環,但並不是選擇好了職業就可以一勞永逸了。有的學生對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缺乏長遠的規劃,“跳蚤族”在年輕一代大學畢業生中開始呈現增多的趨勢。

(三)職業生涯規劃急功近利,過於看重眼前利益

由於近年來就業壓力加大,許多大學生一進大學就準備考研,很少參加社會活動,許多學生盲目考證或參加培訓。一些大學畢業生將眼前的薪金待遇問題等當做優先考慮的因素,並沒有把個人發展空間或者未來的發展前景排在首位。有些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單位。

三、建立和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途徑

(一)培養大學生正確的職業觀,增強匹配性、前瞻性

1.引進職業測評體系,形成科學、有效的職業評估

要做好職業規劃的啟蒙教育,挑選和引進合適的測評工具,使大學生及早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傾向,有的放矢地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地方性院校可引進專業的職業測評軟體,學生登入網站可以直接進行測試,教師幫助學生做好自我評估:認識自己的性格、氣質,優勢、不足,增強規劃的匹配性和可行性。

2.建設職業指導專業化隊伍,加強諮詢力度

建立一支數量穩定、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否有效落實的關鍵。地方性院校可充分挖掘校內現有師資資源,制定教育、培養和訓練規劃,分批次,分梯隊建設職業指導師資隊伍。選派優秀課程教師參加國家職業規劃師和全球職業規劃師的培訓。邀請專業的職業測評公司為教師作課程培訓。同時,積極通過外聘地方上的優秀人力資源經理為“就業創業導師”,從企業、市場的角度探討大學生成長成才,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面試技巧等全方面指導,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學校職業規劃中心可建立諮詢室,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專業指導,幫助大學生解除自我探索、職業探索及職業選擇過程中的疑慮和困惑。除個別諮詢外,還可以針對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團體諮詢,真正使理論指導與實踐指導、普遍指導與分類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3.在教學和專業實踐中滲透職業觀教育,提高專業┧匱

學科專業素質是大學生基礎性和根源性的素質,每個專業都有一定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這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基本依據。但由於目前學生的升學指導教育還不完善,大學生對專業的選擇盲目性較大,入學後缺乏對該專業領域就業需求情況的瞭解,以及自身對該專業領域工作適應性的評估。

地方性院校由於受地域限制,就業難度較大。學生學習期間,應注重職業觀教育,在教學中融入職業理念,在教學中踐行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不斷深化學生的職業意識。加強實踐力度,為學生開放實驗室和實訓基地,有計劃、分批進入各專業實驗室和實訓基地進行實習、實踐,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

(二)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突出階段性、體驗性

1.建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具有實踐意義的一門課程,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以及實際形成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兩方面。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選擇性地開設包括個人探索、職業探索、就業形勢和政策、職業素質塑造、職業體驗[3]等內容的課程學習,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立體式的服務。

積極探索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建設,將職業生涯規劃列入高校教學計劃,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幫助學生儘早掌握探索自我、探索職業以及規劃職業生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其在職業生涯道路上不斷進行有效的發展決策,樹立科學的職業觀和職業理想。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職業興趣和體驗,以體驗性教學目標為主,以結構性目標為輔,注重學生過程性評價,採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實地考察和訪談等多樣化的教育形式。

2.開設素質拓展訓練課程

素質拓展訓練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樹立明確的生涯目標、敢於挑戰自我極限、具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增強團結合作的團隊意識,這些品質和能力正是用人單位所需要的用人素質。

地方性院校應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的適應與提高,增強學生的職業心理適應能力。如湖州師範學院女生比例約佔70%左右,因此提高女生的就業心理素質尤為關鍵。學校與素質拓展學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每學期組織學生參加素質拓展。通過素質拓展訓練增強學生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自覺調整心理對客觀環境的適應程度,激發個人潛能,重新定位自我,實現自我超越。

(三)積極拓展實踐平臺,建立規範性、長效性

1.開展社會實踐,建立與社會接觸的載體

社會實踐是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我、理論聯絡實際、增強實際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載體。地方性院校由於受地域的侷限,與省會的同類院校相比,知名度一般較低,在學生找工作時,專業實踐能力是學生脫穎而出的重要保障。

湖州師範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如求真學院制定了學生社會實踐學分認定辦法,建立社會實踐網路化管理系統,編印實踐手冊,動員全體學生結合自身專業參加。學院在浙江90個縣(市、區)組建近百支實踐隊,從2008年到2010年,學生參與率均超過90%以上。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將實踐考核結果與實踐學分相掛鉤;進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個人、隊長的評比表彰,彙報表演,調動學生社會實踐的積極性。

2.建立實習基地、用人單位與學校的長效機制

地方性院校要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模式,加強與大中型企業單位、學校、省內各縣市區的人才市場、教育局等的溝通聯絡,促進見習、實習、就業、科研等方面的全程合作,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特色化的教學資源。湖州師範學院高度重視實習、就業基地的培育,建立長效機制,列入學院工作目標考核範疇。長期以來,湖州師範學院師範類專業中,將頂崗實習和教育實習緊密結合,並通過加強頂崗實習基地建設等措施,全面有效地推動頂崗實習支教工作。通過實習讓大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驗證和及時修正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學校對實習生、畢業生在就業工作單位的表現進行資訊反饋與調整,使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更加符合實際。

3.重視大學期間的創業實踐

地方性院校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學生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積極拓展職業途徑。配備職業指導教師,專設創業指導課程,向學生系統傳授創業基礎知識、創業者的素質要求,創辦企業的條件與程式、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等相關內容,為今後創業打下基礎。湖州師範學院重視培養學生“創意、創新、創造、創業、創富”的意識,充分發揮學生創業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創業實踐中進一步提高和完善自我。加強學生創業園區的建設與管理。經過多年市場化的運營,已有多家學生自主創業的公司實現了穩定的經營發展。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關係到每一個大學生的成長和能否成功實現從學校向社會的過渡和轉變。職業生涯規劃本質上是個人職業戰略規劃問題,它不僅僅是一個職業選擇的問題,更關係到大學生職業能力和其他相關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職業生涯順利與否的重要環節。地方性高校應當緊跟形勢發展,真正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在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切實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實現個人發展與社會需要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陳偉,李文紅.從職業生涯規劃入手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7,(6).

[2]宋桂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高校就業指導模式改革[J].灘坊高等職業教育,2005,(9).

[3]邵霞琳.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開展就業指導工作[J].寧波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