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職業生涯規劃>

初入職場為何舉步維艱

文思屋 人氣:4.89K


名校名系,誰與爭鋒
  一般來說,即將踏入社會的莘莘學子意氣風發,四年的大學生活為他們構造了堅實的知識結構,也打造了他們由內而外的“狂傲”。

初入職場為何舉步維艱

  然而,社會並不像學校那麼簡單,你學歷再高、再有名校名系的背景,人家也未必買賬。

  小李大學畢業時適逢滬上一著名媒體招人,看看招聘的要求:本科以上學歷,相關專業,最好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想想自己的條件:上海名校中文系公認的才女,系學生會宣傳部長,組織過不少大型活動,還在一家期刊社做了近兩年的兼職,作品也發表了不少,她覺得這次招聘簡直就像是專門為她準備的。當她通過初試,懷著“捨我其誰”的豪氣去面試時,考場外的情形卻讓她倒吸一口涼氣:來參加這場錄取率為10:1面試的應聘者們個個都非等閒之輩,有新聞系研究生,有新聞作品十分豐厚的資深記者,在這些人中,小李感到自己的“狂氣”是多麼可笑。

  個性獨立,拒絕合作

  當今的大學生在家裡都是備受呵護的獨苗,言談舉止間露出年少輕狂,可一到了社會上就顯得格格不入。說得時尚一些是“前衛”、“有個性”,其實是自以為是,不堪一擊。

  自信而內向的小王在大學畢業之前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從幼兒園到上大學都是班裡的“尖子”,父母在學習上幾乎沒怎麼操心,他就順順當當地大學畢業,進入到一家計算機公司工作。剛走入社會的小王依然自信自己是最棒的,當他看到領導將一些比較重要的設計交給他認為不如自己的同事時便感到心理很不平衡,對同事做出的設計總是不以為然,對其中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冷嘲熱諷,一副懷才不遇的樣子。時間一長,同事們對他意見很大,老總只好請他另謀高就。

  心直口快,嘴無遮攔

  “禍從口出”的古訓是沒錯的,尤其是辦公室這樣的彈丸之地。

  閒聊歸閒聊,有些事情卻是儘量忌口,比如涉及到上司的隱私、公司正在醞釀的新決策、人事調動等等,私底下交流一下也無妨,但新人們總是口無遮攔地在大庭廣眾面前高談闊論,一不小心就跨越了限度。

  樑子畢業時被系裡推薦到某機關祕書處,和領導們接觸的機會自然多些。一些比較重要的會議他也可以參加,訊息比較靈通。

  應該說,樑子對於重要會議不能隨便洩露的紀律還是知道的,但在同來的新人們羨慕的目光和吹捧中,樑子把持不住了。加上對於一些事件“內幕”,年輕氣盛的.他很有看法,真是不吐不快,於是,同事們經常聽到年輕的樑子在辦公室裡高談闊論。3年後,不得重用的樑子鬱鬱寡歡地辭職了。

  頻頻跳槽,朝三暮四

  有不少剛畢業的新人自恃能力高,總覺得現在的工作太屈才,剛踏進單位就計劃著跳槽。結果跳來跳去,還是原來的山頭最高。

  海濤在畢業2週年的那天,選擇了第5次跳槽,他苦笑著稱自己是“跳槽專業戶”。第一次跳槽是他在一個中學當了3個月的老師後,他覺得一個大小夥子整天侷限在三尺講臺和作業本之中,是浪費生命,於是豪情萬丈地背上行囊去省城闖天下。他覺得現代社會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尺一個是有沒有錢,一個是有沒有權,自己沒有後臺,“權”是別想了,那就在“錢”上下工夫。他做過保險、代理過小食品、在超市做過櫃檯經理,每一次跳槽他都堅信自己離目標更近了,但當今天檢點行囊,他發現自己除了一身疲憊,依然兩手空空。他說他現在最大的願望是有一份穩定的職業,哪怕薪水少一點。

  能說會道,說比做多

  年輕人容易將事情看得簡單而理想化,以至於碰了壁還莫名其妙。

  在此告誡那些新人:擁有激情是好的,只是在說話之前要先想想,如果有50%的把握,那就說吧,剩下的50%用你的激情與努力去實踐。

  學建築設計的小童和班裡的3個同學去建築設計院實習。

  剛開始上班,領導把為一家客戶做的設計方案給他們看,想聽聽他們的思路。小童和他的同學倒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歷數中外古今著名建築,與之相比較提出很多建議。領導最後讓他們修改一下原方案,大家信心十足地接了下來。不料實踐中才知道,自己那些建議根本實現不了,只好灰頭土臉地把設計方案原封不動交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