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名著讀後感>

童年的讀後感650字2篇

文思屋 人氣:7.11K

[篇1:童年的讀後感]

童年的讀後感650字2篇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 。童年是多麼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樂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遼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裡,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著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裡,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裡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篇2:童年的讀後感]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童年的高爾基命運太悲慘了。從前我總認為自己不夠幸福,可與童年的高爾基相比,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書中的阿遼沙年幼喪父,不得不被送到殘暴沒有人性的外祖父那裡生活。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裡,阿遼沙受盡了外祖父的虐待,在他的周圍,只有自私自利、冷眼旁觀的“局外人”。但是,阿遼沙還是頑強的活著,慢慢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個 “小公主”了。整天,父母呵護我們,老師鼓勵我們,有了困難同學幫助我們。我們不愁吃、不愁穿,生活中蜜罐裡,我們的童年是多麼快樂啊!我有無微不至地呵護我的父母,有親切無比疼愛我的親人,有和藹可親教育我的老師,有天真無邪友愛我的夥伴。而高爾基3歲就失去了父親,跟隨母親回到外祖父家卻受到外祖父的虐待,受到舅舅和比他大的孩子的欺負。母親改嫁後不久病死,11歲的高爾基被外祖父殘忍地趕出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我住的是寬敞舒適的商品房,家裡有電視、冰箱、空調,而童年的高爾基住的是低矮的房屋,裡面是整幅的溼布,到處擺著桶;我每天穿著整齊,冬天有羽絨服,夏天有漂亮的t恤,而童年的高爾基穿的是破爛不堪的衣服,露著腳丫的鞋子,大冬天還光腳,睡在爐子旁取暖;我每天吃的不是魚就是肉,還挑三揀四不愛吃,而童年的高爾基只能得到一塊餅、一丁點兒黑麵包和一杯水;我有十分好的學習環境,有電腦、課桌、投影儀,而童年的高爾基只能跟著別人學祈禱、學染布、學認字。

讀了這本書,我決定要徹底改變自己,學習阿遼沙身上所有的那勤勞、愛學習、獨立、勇敢做鬥爭的品質。我會努力的。

我和高爾基比童年,真是一個在天堂,一個在地獄。高爾基勇敢地面對挫折,克服困難,頑強學習,最終成為一個世界著名的文學大師。我更應該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打好基礎,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