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著名日記>

職場日記:職業不等於事業

文思屋 人氣:1.08W

網上曾盛行一個貼子,大致意思是講35歲之前做好的十件事。

職場日記:職業不等於事業

這是某位網友發的貼,相信代表了他對自己的良好願望。

我曾經對照過,自己在35歲之前,這十件事做到了沒有。

有的做到了,有的嘛,根本與自己的感覺不搭界,所以不可能。

現在想來,這種對照沒有意義。

因為,那是別人的目標,不是自己的。

自己的人生目標,要自己來設定,別人的僅僅可用來參考。

這幾天,我忽然找出《富爸爸,窮爸爸》,重新翻閱。

或許,是因為自己在人生即將度過35歲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竟然又變得渺茫起來。

30歲的時候,我曾足足有一個月陷入苦惱,因為我必須思考30-35歲這五年應當實現哪些目標。

這些目標必須是對改善我和家人的生活是有益的。

當時我的一個最大的目標,是要藉助管理崗位,開發和鍛鍊自己的管理能力。

同時,通過良好的業績來增加自己的收入。

現在看來,這些目標實現了大部分。

就個人而言,這五年當中,我自己還通過學習,增加了一項新的技能,那就是拿到駕照,學會了開車。

大學畢業後,我一直在目前這個單位工作,先後嘗試過不同的崗位。

現在我快滿35歲了,我竟然有些兒拿不準,是否應當就這樣一直幹下去,直至退休。

這樣的人生規劃,似乎不那麼令人振奮。

特別是在重讀《富爸爸,窮爸爸》後,這種感覺尤其強烈。

書中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財富就是支援一個人生存多長時間的能力。

或者說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還能活多久?

這個問題讓我無法回答,我因此而震驚:

如果沒有了職業保障,我是否就失去了生活依靠?

現在這個時代,工作和生活的節奏明顯加快,競爭變得異常激烈。

穩定的工作,僅僅是相對的.。

誰能保證到自己退休前,不會發生什麼大的變故?

《富爸爸,窮爸爸》告訴我,職業是職業,事業是事業。

職業讓我們得到一份工作的機會,並且從中得到工資。

而事業要求自己不斷地投資,增加自己的資產。

書中關於資產和負債的觀點也讓我震撼: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而負債則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按書中的觀點,我現在買的房子因為需要還銀行的貸款,因而屬於負債。

如果我還想買汽車的話,我可能因為儲蓄不足,也得借錢或再次向銀行貸款,因而進一步增加債務。

而我的收入來源僅僅是工資,以及把工資存放在銀行裡,通過一點點的利息,增加少得可憐的收益。

這種財務狀況抗風險的能力是很差的。

正如同前面那個問題,如果我失去了這份工作,我可能就同時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抵禦風險的屏障。

這本書還有一個觀點,不論什麼時候,要優先支付自己。

而不是先考慮支付別人,再支付自己。

我想我35歲以後至40歲的人生規劃,應當在正確理解職業和事業區別的情況下,開始明確一個新的思路:

努力工作,確保工作,但要開始不斷構築自己的資產。

從現在開始,要按這一思路,制訂計劃,並著手付諸行動。

希望這種思路的確定,成為我人生新的轉折點。

實現自己的目標,朝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