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著名日記>

2017年駐村民情日記

文思屋 人氣:1.96W

又是一年芳草綠,又是一年五月天。下文是為你推薦的2017年駐村民情日記,供參考閱讀!

2017年駐村民情日記

2017年駐村民情日記(1)

10月15日 星期一 晴

在鄉里開完鄉的見面會,立即與村總支書記況培友趕到花梨村委,準備下午召開村民組長及村民代表大會。

下午2:00的會上,我簡要的介紹了自己的基本情況和工作經歷,把省委、市委和縣委“幫、聯、駐”工作的有關精神向大家進行了講解,向大家闡明瞭在掛幫期間主要做的工作和下步工作的方向,希望大家給予支援,多提意見。看到鄉親們傳來的的眼神,我感慨:“下基層駐村掛幫,就是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關懷,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促發展,用辛苦指數換來老百姓的幸福。”

10月17日 星期三 多雲

今天上午,我同村委主任韋建平一道,騎著摩托車到村長溝組收取2013年度新農村合作醫療款,走訪組群眾,瞭解村民生產生活情況。

村民們都不在家,我們就到田邊地裡找。通過了解,由於今年下半年天氣多陰雨連綿,農村大多數群眾的玉米收不到家,在地裡受潮黴變,收到家的玉米等農作物因無法晾晒,也不同程度受潮黴變。“大家要趁天氣好,趕緊把未收的莊稼收回來,趕快晒乾規倉。”我和韋主任說,“實在都沒有人手的,就給村裡面說一聲,我們組織黨員突擊隊來幫忙哈。”村民們紛紛表示感謝。“走,我們到下一家!”韋主任說。

10月22日 星期一 陰雨

“宋支書嗎?我是花梨村六組的蘭文志。我想請村裡面的到我家去做哈我老母親的工作,好讓她搬出老屋。”“好的,馬上來。”接到電話,向況支書和韋主任彙報後,我與村支兩委一起到花梨村六組蘭文志家調解家庭矛盾糾紛。通過了解,其80歲老母親因家庭矛盾,不願搬出已成危房的老屋,其二兒子蘭文志怕她有生命危險,又做不通老人家的工作,所以才打電話向村裡求助。經過大家一個多小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終於讓她同意搬出危房老屋,到二兒子蘭志文家居住,促進了家庭的和諧。

10月24日 星期三 陰

“喂,你好,你是羅玉平嗎,我是村裡面,快來領你家的糧倉。”我幫助村福主任楊夢打村民聯絡電話。從楊夢處得知,今年上半年花梨鄉政府分給了花梨村政府補貼彩鋼板新型糧倉44個的指標,現在糧倉已經運到村委門口了,要趕緊發放下去。我同村支兩委成員一道幫助村民群眾捆綁上車、運輸,發放說明書,向村民群眾講解安裝、使用和保養維護等知識。“這個糧倉質量很好,大家拿回去趕緊裝上糧食。”況支書說,“回去宣傳哈,這一批沒得的群眾只有等下一批了,可以先到村裡報名。”忙到下午5點鐘,糧倉終於發完了,雖然有點累,但我心裡很高興,既為群眾辦了事,又讓群眾認識了我。

2017年駐村民情日記(2)

回顧一年來的駐村工作,最難忘的是鄉親們那充滿期望、真誠和信任的眼神,最心酸的是孤寡老人和殘障人員那噙著淚花的神情,最有成就感的是村裡的巨大變化群眾豎起來的大拇指,最開心的是每次回到村裡,看到群眾發自內心的微笑。同時,工作上最難的是找準一條符合全村實際的發展思路,最苦的是如何調動全體村民的積極性,讓老百姓信服,最痛的是缺少資金和技術,發展無從下手。

從駐村調查資料來看,全村約83%的農戶從事農業種植和畜牧業養殖,約4%的農戶從事運輸業,約6%的農戶從事蔬菜、林果等經濟作物種植,約5%的農戶從事批發零售業,其餘約2%的農戶外出打工,並且多年以來幾乎沒什麼大的變化。全村在冊耕地約2.5萬畝,全部為沙包地,非常貧瘠,一直以來,村民只能種植玉米和少量的豆類,進行結構調整的`空間極其有限。畜牧業養殖主要以養奶牛為主,去年年末以來,受國際、國內乳業發展環境不利的影響,某集團停止散奶站的收購,轉向牧場和養牛公寓收購鮮奶,但全村3個屯無一處牧場,廣大奶農受到巨大沖擊。依據上述實際情況,我與村“兩委”班子達成共識,破解全村脫貧致富的瓶頸就是奶牛牧場,全村急需建設一處標準化奶牛牧場,如果不能建設奶牛牧場,那麼非但不能脫貧反而會致貧。

思路確定之後,接下來就是落實。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規劃建設一處標準化奶牛牧場,保守估計資金也要好幾百萬元以上,這麼一大筆錢到哪弄啊,這可愁壞了我。記得去年的12月份,我回省民委向劉明主任彙報工作,並積極尋求領導的指示和幫助。翻開當時的心路歷程,我清楚地記得,劉明主任在詳細地瞭解了村裡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後,對我的下一步工作作出了指示,並就如何幫扶村民脫貧把脈開方,提出了切實有效地解決對策。劉主任指出,要想徹底改變村子貧窮落後的現實,必須充分利用村民的奶牛資源,大力扶持村民建立奶牛發展合作社,鼓勵村民以資金入股或奶牛入社的形式,加入合作社,並且引進先進技術裝置和管理方式,科學管理,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劉主任的話對我是極大的鼓舞和激勵,按照劉主任的指示和要求,我回到村裡,積極動員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領村民組建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並且多渠道宣傳引導,號召廣大群眾入社、入股。截至目前,全村共吸引入社社員近300戶,預計吸引入股資金100萬元,同時,已經完成專案建設址,可研和環評等前期基礎性工作。

夜暮深沉,思緒萬千,聽著窗外伴著秋風敲打著玻璃的雨聲,每一聲都像在敲打我的心絃,一路走來,有努力、有付出、有希望、有喜悅,同時也有困難、挫折和無奈,但更多的是收穫回報。駐村一年,情繫一生,這裡是我奮鬥和努力過的地方,這裡有我的親人和朋友,這裡有始終割捨不掉的情懷。

TAGS: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