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自主創業>

促進留守婦女就業創業調研彙報材料

文思屋 人氣:1.06W

就業是民生之本,關注和幫助留守流動婦女創業就業,是新時期開展婦女工作的重要工作內容,是“創業、創新、創優”是新時期的江蘇精神的具體體現,更是引領廣大婦女共同實現民主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促進留守婦女就業創業調研彙報材料

市以打造創業型城市為契機,堅持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鼓勵創業相結合,從完善創業就業服務體系、營造創業就業氛圍、加強基層平臺的建設、提升留守流動婦女創業就業培訓效率等方面著手推動留守流動婦女創業就業。市政府專門召開了城鄉統籌就業社保一體化現場推進會[u1],人社、農委、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和機構緊密配合,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解決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提供資金支援,加大對公共就業服務的投入。不斷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努力推動實現留守婦女更高質量的就業。

一、堅持政府主導,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市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意見》[u2]、《關於切實做好穩定就業和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u3]等檔案,即將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建設創業型城市的意見》。人社、農委、工商、稅務等部門緊密配合,充分發揮推動留守婦女創業就業工作中的主力功能,立足市情實際,也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市人社部門制定出臺《連雲港市就業培訓定點機構認定和管理辦法》、《連雲港市就業創業培訓目錄及補貼標準參考表()》,人社、財政部門共同擬定《連雲港市市區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管理辦法(暫行)》,市婦聯、人社、財政等5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完善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推動婦女創業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為留守流動婦女就業創業提供了政策依據。一系列政策和舉措的實施,為留守婦女解決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提供資金支援,不斷推進城鎮公共就業服務向農村留守婦女延伸覆蓋,致力於構建城鄉一體就業服務體系。

二、提供機制保障,營造寬鬆的創業就業環境

全市各級機關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通力協作,減少條條框框,積極引導留守流動婦女破除因循守舊、保守落後的思想,鼓勵和支援敢於創業的人站出來,讓有創業願望的人動起來,讓創業成功的人帶起來,在全市營造寬鬆的創業環境。

一是提供政策支援。黨的十八大提出要“鼓勵創業”、“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各縣區結合貫徹落實黨的十大精神,紛紛召開或者即將召開全民創業就業大會,以創業促就業,推動全面小康社會建立程序。我市即將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建設創業型城市的意見》中,專門提出“對婦女、失業人員以及農民創業,要適當放寬市場準入條件”,併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委宣傳部、農辦、發改、經信、人社、財政、科技、教育、人民銀行、稅務、工商等部門共同參加、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建立創業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各責任單位齊抓共管,積極開展政策宣傳,選樹留守婦女創業就業典型,在全市留守婦女中大力弘揚“勞動為本,創業立身”的理念,努力營造出廣大留守婦女“想創業,能創業,創成業”的文化環境。

二是提供創業就業途徑。我市開通了“連雲港創業網”,為創業的留守婦女提供政策諮詢等內容,破解專案難題,降低創業風險;作為服務創業就業的主要責任部門,人社局建設了創業專案庫,為想創業的.留守婦女提供專案參考;定期組織開設創業大講堂,舉辦創業知識專題講座,並結合“三解三促“開展了“送崗位、送技能、送政策”下鄉活動,廣泛開展《就業促進法》宣傳活動,組織召開了全市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暨農民創業就業現場推進會、創業成果展示會、創業博覽會、創業專案推介會、創業專案設計大賽等。東海縣、灌雲縣、海州區積極組織當地留守參加“好蘇嫂”家政服務培訓班,拓展留守婦女就業渠道;各級組織部門發揮大學生村官知識面廣、專業知識紮實、善於運用現代網路技術、接受資訊快等優勢,主動走進農民家中,引領當地留守婦女創業致富,義務擔當增收致富“資訊員”,受到了熱烈歡迎。

三是提供資金支援。金融、工商、稅務、國土、財政等部門在貸款擔保、稅費減免、工商登記、場地安排等方面,也紛紛加大支援力度,在全市各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民資金互助組織之間構建多了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貸款體系。銀行連雲港分行與人行、人社局、財政局、擔保公司合作,開展了巾幗婦女創業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暨“百村千星”誠信致富工程,“貸”動了100多名農村婦女投身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走上了致富道路;灌南縣創造了網上貸款服務模式,開闢了“1+”服務流程,“一次授信、隨到隨貸”;近2年來,全市累計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2億餘元,為創業就業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援,幫助3175名婦女成功創業。贛榆縣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建設創業型城市的實施意見》,並計劃設立1000萬元[u4]創業扶持資金,加大對留守流動婦女等各類重點群體創業資金的扶持。

四是架構交流平臺。市婦聯組織開展了“巧媳婦”農家樂現場推進會、“百名婦女學百技活動”和巾幗牽手syb導師行動;灌雲縣邀請全縣創業就業女能手進行創業就業經驗交流,還將本縣婦女參與種植、加工的蘆蒿、山芋、柳編等農產品種植、來料加工產品製成專題片,帶著產品、專題片參加大型農業、輕工業產品交流會,向外宣傳推廣本縣特色產品,提高灌雲特色農產品的社會關注度,為留守婦女就業創業搭建了更為寬闊的舞臺。灌南縣婦聯與當地電視臺合作聯合攝製《巾幗風采》欄目、在《灌南時訊》上刊載婦女創業典型等,大力宣傳婦女自立自強、勇於開拓的先進典型,展示創業女性的風采,引導廣大婦女轉變就業創業觀念,掀起婦女創業就業熱潮。

三、加強平臺建設,統籌推進專案實施

一是建立城鄉一體的勞動力資源市場配置機制。各縣區100%成立了公共人力資源市場,鄉鎮100%成立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行政村全部建立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站,實現了人力資源服務網路全覆蓋,通過各級人力資源服務平臺優先為辦理失業登記的農村流動婦女提供援助和幫扶;留守流動婦女全部參加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符合條件的退休人員按時發放養老金;通過各級人力資源市場舉辦婦女專場招聘活動60多次,推薦就業崗位2萬多個;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以不斷完善“就業e圖”為引領,打造市、縣、鎮、村資訊四級服務資訊共享的“15分鐘公共就業服務圈”:從居住地出發,在出家門步行不超過15分鐘的時間內,即可到達一家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享受到求職登記、創業諮詢、就業失業登記等一條龍的勞動保障服務,使留守婦女就業不出縣(區)、培訓不出鎮(鄉)、登記不出村(社群)、資訊不出戶,千方百計促進留守流動婦女創業、擴大就業和實現體面就業。

二是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人社、工商、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維護留守婦女創業就業過程的合法權益。工商、農委等部門聯手助推留守婦女成為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致富帶頭人;從今年開始市婦聯、市委農工辦、市農委等部門聯合開展了為期3年的巾幗現代農業“雙增雙富”行動,還要選樹一批留守婦女創業典型,配合崗位練兵、崗位之星評選等活動,變留守婦女為創業女性,在全市持續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引導廣大留守婦女逐步實現腦袋富、口袋富。

三是以專案引領留守婦女走上致富道路。連雲港市地理環境獨特,資源豐富。市農委、人社、婦聯等相關職能部門按照統籌規劃、分佈實施、重點突破的原則,針對地理區域和資源分配特點,分類別、分地區在建設了不同型別的留守婦女創業基地,培養現代農業帶頭人。農委、婦聯等部門聯手推進“巾幗牽手創業就業援助行動”,組織留守婦女和重點企業、創業示範基地對接,架設“就業直通車”,平均每年安排6000餘名留守婦女就地轉業就業。積極扶持婦女發展來料加工。目前全市有巾幗來料加工點84個,從業留守婦女達到2萬餘人,人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贛榆縣的柘汪鎮西棘蕩村,是全國最大的尼龍顆粒生產基地,全國80%以上的再生尼龍顆粒出自這個村。當地政府和人社部門經過認真分析形勢,引領當地居民利用沿海資源,大力發展尼龍顆粒加工業,建立了村級農民創業園,每年“吃”掉廢舊漁網4萬多噸,佔全國漁網再利用量的60%以上,當地留守婦女人均純收入突破1.2萬;重點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在全市建起了四級土地流轉服務網路,在各基層鄉鎮成立了農民創業土地流轉工作小組,在科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設立林業、畜牧、水產、農機四個服務機構,從資金幫扶、場地安排、資訊傳遞、科技培訓等各個環節入手,為留守婦女農民提供全方位、多專案的扶持。全市新流轉10萬多畝土地,全部用於發展高效農業專案,6萬餘名流轉土地的農村留守婦女,每年僅土地股金收入一項,就比種糧高出20%。為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在推進留守婦女就業創業中的導向性作用,按照扶大、扶強、扶優的原則,今年2月份,市政府出臺了《市政府關於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採取補助、貼息、獎勵等多種方式,在關鍵環節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各縣、區財政每年分別安排不少於500萬元、2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扶持本地區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以龍頭企業的發展,促進留守流動婦女就業。因地制宜打造創業致富品牌。市婦聯組織開展了“百名巧娘進千村”活動,不斷深化“巧媳婦”農家樂創業致富行動,做大做強家政服務品牌。灌南縣成立了婦女手工編織業協會,建立手工編織站點30多個,從業留守婦女3000多人;東海縣建設了水晶產業園,進園區企業達150家,當地留守婦女中從事水晶產業從業人員2萬人次,有1000多人通過自主創業,艱苦創業,率先成為市場經濟大潮中令人刮目相看的廠長、經理和董事長;贛榆縣“一鎮一品”的創業佈局全省聞名。他們在山區建設了種植創業基地,規劃的有機大櫻桃、藍莓種植園,吸引195戶農民入園創業,戶均純收入2萬元,帶動了周邊3000戶近萬人從事種植和銷售工作;在平原地區建設了泥鰍養殖創業示範園和萬畝蔬菜基地,均可帶動2萬多人在家門口就業;在沿海地區設立了工廠化養殖基地,形成養殖、加工、銷售、運輸一條龍服務,將水產品向深加工發展,年可以加工水產品數萬噸,帶動2萬人就業。

四、優化培訓體系,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一是整合城鄉各類培訓資源。在全市構建了以各級公辦職業教育機構為龍頭、各基層就業培訓中心及個體私營培訓機構為依託的留守婦女就業培訓體系。確定了連雲港市職業技術學院等66家機構為連雲港市首批就業創業培訓定點機構,其中,市直屬定點就業培訓機構23家,縣區43家,主要分佈於全市的各個街道和鄉鎮,承辦政府下達的就業創業培訓任務,並結合本地就業工作實際,按要求做好培訓實施、質量監控和相關後續服務等工作。

二是提升培訓內容的針對性。開展“專項培訓”、“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建立了“培訓+服務+基地”的創業培訓模式,重點抓好特色培訓,開設了家政服務、養殖、電子裝配、縫紉等優勢行業的特色培訓班,並作為培訓重點和就業創業的品牌向各用人單位推薦。市農委組織了專家深入種植專業合作社、設施大棚、田頭溝邊為留守婦女提供增收妙招。,市婦聯積極組織留守婦女參加家政服務員培訓班。以來共開班21期,培訓留守流動婦女學員2137名;舉辦了巾幗創業培訓班期、syb培訓班期,累計引導名有創業願望的留守婦女積極融入創業大潮;今年3月份,東海縣婦聯組織當地335名留守婦女參加縫紉工培訓班,培訓結束後,全部學員都被當地服裝加工廠聘用上崗。

三是發揮培訓政策的激勵性。對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留守婦女,發放300-1200元的獎勵補助,多措並舉促進留守婦女素質就業,能力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