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綜合指導>

靈活就業醫保和職工醫保的區別

文思屋 人氣:5.98K

醫保指社會醫療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法律法規,在勞動者患病時基本醫療需求的社會保險制度。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靈活就業醫保和職工醫保的區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靈活就業醫保和職工醫保的區別

靈活就業醫保和職工醫保的區別

1、繳費基數不同。

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一般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60%;職工參加醫保的繳費基數為職工月工資總額。

2、參保物件不同。

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物件為未在用人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就業年齡範圍內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

職工醫療保險的參保物件為城鎮在職職工及單位退休職工。

3、繳費的方式不同。

靈活就業人員醫保由靈活就業人員自已按一定的基數和比例全額繳納,可以選擇按月繳納,也可以選擇按年繳納;

職工醫療保險由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一般情況下是按月繳納。

4、繳費比例不同。

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比例,有兩種可供選擇。根據各地標準,比如按照瀋陽標準,可以選擇10%的比例,也可以選擇6.8%的比例。

職工醫療保險繳費比例是單位繳納6%左右,職工個人繳納2%左右(各省市的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繳費比例政策有所差異)。

5、基金賬戶劃分方式不同。

靈活就業人員醫保,以瀋陽為例,選擇按10%比例繳納的,可以設立個人賬戶,每月有基金劃入個人賬戶;按6.8%繳納的,則不設個人賬戶,沒有基金劃入;

職工醫療保險有個人賬戶,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個人帳戶。用人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於建立統籌基金,一部分劃入個人帳戶。

醫保的作用:

一、是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生產的`發展。醫療保險是社會進步、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反過來,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會進一步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生產的發展。一方面醫療保險解除了勞動者的後顧之憂,使其安心工作,從而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生產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保證了勞動者的身心健康,保證了勞動力正常再生產。

二、是調節收入差別,體現社會公平性。醫療保險通過徵收醫療保險費和償付醫療保險服務費用來調節收入差別,是政府一種重要的收入再分配的手段。

三、是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醫療保險對患病的勞動者給予經濟上的幫助,有助於消除因疾病帶來的社會不安定因素,是調整社會關係和社會矛盾的重要社會機制。

四、是促進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手段。醫療保險和社會互助共濟的社會制度,通過在參保人之間分攤疾病費用風險,體現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新型社會關係,有利於促進社會文明和進步。

五、是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保證。

交醫保幾個月可以拿到醫保卡

這個要看社保辦理的情況,你要是涉及到看病的話,社保現在會給個醫保卡,可以用哪個區看病,一般的情況下需要3.4個月才可以辦理處醫保卡的。當月會拿到臨時卡正式的社保卡一般是3個月下來。

企業交,當月就行,個人繳費,得半年以後。

辦理醫保卡所需要的材料

1、參保本人近期二寸免冠彩照兩張,如參保人是學齡前少年兒童,則提供母子或父子近期二寸免冠彩照兩張;

2、參保本人的身份證原件,影印件兩份;

3、參保人所在戶口本的原件,影印件兩份,戶口本上的每一頁都要影印;

4、戶口本上除參保本人外,其他家庭成員參加醫療保險情況的有效證明等相關材料的原件,影印件兩份;比如,家庭成員有省、市的醫保本,您只需攜帶醫保本的原件,並影印醫保本的第一頁即可;

5、農民工子女參保,還需提供父母的《暫住證》原件及影印件,原籍戶口本及影印件,外出務工證明以及父母所在單位提供的3年以上勞動關係證明等材料的原件及影印件;

6、屬於低保人員的,還需提供民政部門核發的《西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及所登記的當年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材料原件及影印件。

7、屬重度殘疾(一至二級殘疾)人員的,還需提供殘疾人聯合會核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原件及影印件;

8、屬低收入家庭60週歲以上老年人的,還需提供民政部門出具的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的相關證明材料。

一、醫保的特殊性決定要防範無病不參保,有病才參保的投機行為,所以有如下規定:

1.參保後有3個月的待遇等待期,3個月之後才能夠享受醫保待遇。

2.參保後中斷繳納醫療保險費的,從次月起停止醫療保險待遇。

3.停保3個月以上的,不能續保,要重新參保。二、醫保卡里的錢用於到醫院看病或在藥店買藥。三、醫保待遇分為一般疾病醫保、慢性疾病門診醫保和大病住院醫保:

1.一般疾病醫保:住院費用報銷80%左右,個人承擔20左右。報銷封頂金額幾萬元。門診費用不能報銷。

2.慢性疾病門診醫保:門診費用可以報銷。

3.大病住院醫保:住院費用報銷80%左右,個人承擔20左右。報銷封頂金額十幾萬元。各地詳情諮詢勞動保障電話1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