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綜合指導>

畢業生找工作“四不要”

文思屋 人氣:1.17W

    ■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13萬人,而人事部預計今年全國對高校畢業生需求僅166.5萬人,總量矛盾進一步加大國家發改委稱“今年勞動力供給壓力空前加大”。

畢業生找工作“四不要”

5月22日至5月28日,教育部將再次舉辦“2006年應屆高校畢業生網上聯合招聘活動”,這是教育部今年以來開展的第三次高校畢業生網上招聘活動。不少畢業生準備趕上這趟“末班車”,在派遣截止期之前把自己“賣出去”。

國家發改委不久前釋出的一季度就業形勢分析報告發布預警:“今年勞動力供給壓力空前加大”。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13萬人,比上年增長22%。人事部預計今年全國對高校畢業生需求約為166.5萬人,比去年實際就業減少22%,總量矛盾進一步加大。

今年,北京市應屆高校畢業生近18萬人,比去年增加了3萬人。勞動力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將如何影響他們的命運?從今天起,本報將推出系列大學生求職報道,敬請關注。

    個案回放

站在北京國貿1座11層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北京分所門前,吳丹(化名)不停地看錶,時不時對著化妝小鏡子抿抿嘴脣,整整鬢角;黑色高跟鞋在柔軟的藍色地毯上壓出一個個小坑。經過筆試和第一次面試,她馬上要在這幢大樓的精緻會議室裡參加第二次面試,而這將決定她以後的命運。

吳丹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2006級本科畢業生。歷史本來不是她的大學聯考志願,當時她的夢想是進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大學聯考發揮還好,但和光華金融系的分數線相比尚有距離。分數決定命運,小吳被調劑到了歷史系,後來她又學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雙學位。轉眼四年過去,畢業出路問題現實地擺在小吳面前。排名居中,保送研究生沒戲;考研太累,也排除在外;那就找工作吧。

於是小吳開始做簡歷,她覺得自己還是挺不錯的,首先是“出身”百年老校中的百年老系,英語六級,還攥著經濟中心的雙學位,長得也不難看,找個工作應該不成問題。

■要專業還是要職業

剛開始,小吳給自己定位的是進大公司,外企是首選。從去年11月下旬開始,學校裡基本上每天下午和晚上都有大公司的宣講會和招聘會,小吳場場必到。

來招聘的公司都很聰明,為了吸引人,通常在宣傳時都說,沒有專業限制、沒有性別限制、沒有生源地限制,只要你是高素質就可以。小吳認為自己的素質是不錯的,後來被拒的次數多了,小吳參加招聘會的信心有所動搖。

小吳發現,所謂“高素質”人才其實就“專業+性別+生源地”的簡稱而已。熱門專業如計算機、管理、經濟炙手可熱,冷門專業(像她學的歷史)依舊無人問津。女生,總是弱勢,面對“職位比較適合男性”的說辭她很無奈。外企對生源地要求不多,這是讓小吳最滿意的地方,因為她是外地人,沒有北京戶口。但外企不能解決戶口又成了令她頭痛的問題。

■要戶口還是要高薪

坦白地說,小吳其實原先並不喜歡北京,空氣汙濁,交通堵塞。現在,小吳卻打算無論如何要留在北京,男友在清華上直博,還有兩年才畢業。她不希望埋沒了這段感情。

戶口和薪水哪個更重要呢?要戶口,小吳找了三家單位都能解決戶口,但月薪最多兩千多元,而且要一簽三五年。小吳覺得,在這仨地兒看不到自己的`未來,更談不上自己的興趣。

再三思考,小吳不再把戶口作為第一要素。她覺得男朋友是博士,畢業後戶口問題不大,自己的首選目標還應該是薪水。但是,“不敢問薪水,不能問薪水,不會問薪水,最想問薪水”,小吳又用這樣的話形容她的內心感受。說實話,在面試官前就薪水問題侃侃而談,至少現在小吳還沒修煉到那個水平。

    小吳的選擇跟《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此前做過的一份調查結果十分符合。那個調查是:一份工作薪水很高但不解決戶口,另一份工作薪水一般但能解決戶口,你會選擇哪一個?結果顯示,80%的人選擇了薪水很高的工作,只有20%的人更看重戶口。即便在戶口相對“搶手”的北京、上海,也有73.5%的人表示他們找工作時更看重薪水而非戶口。

■要放棄還是要堅守

情況到春節後出現了轉機。她發現“四大”是個好地方(國際四大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即普華永道、畢馬威華振、安永華明和德勤),真的是專業不限,戶口不限,男女不限。

“四大”都是網上線上填寫簡歷,耗時太久。第一次小吳填德勤的網投時已經很鬱悶,後來“四大”一圈填完後才發現德勤已經夠簡單的了。

德勤簡歷投了就杳無音訊;畢馬威通過了簡歷,卻因為和寶潔第二輪面試衝突而不得不放棄;安永通過了筆試,但在第一次面試後就收到了委婉的拒信;只有普華,通過了筆試、一面雙重選拔,準備二面。

    經濟學分析

求職的“機會成本”與“有限理性”

市場經濟下的自主擇業,其優越性在於求職者獲得了選擇的自由,實現了自我,但殘酷性就在於必須經歷求職的苦海。用經濟學的語言講,“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選擇都是有“機會成本”的。

事實上,求職過程實際上是兩種主體之間的自由競爭,雙方都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服務。這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正的求職過程和就業方式。可以說,自主擇業的代價就是失業。這也是任何就業措施,任何政府都無法改變的規律。

根據經濟學“理性人”的假設,畢業生要求的專業對口,嚮往好的地區、待遇和職務等,都是高投入要求高回報的理性之舉,無可非議。但同時,這種理性卻是有限的。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卡尼曼早已指出,人們作決策時,並不能看到一個物品的真正價值,而只是在自己的存量知識中,選用某種容易評價的、現實的、顯而易見的、直觀的,眼前的線索或標準來進行決策。由於存量知識的有限性,再加上只對時點上的東西進行判斷,從而忽視了時段,所以,看似理性,其實卻是有限的。

    小吳的選擇跟《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此前做過的一份調查結果十分符合。那個調查是:一份工作薪水很高但不解決戶口,另一份工作薪水一般但能解決戶口,你會選擇哪一個?結果顯示,80%的人選擇了薪水很高的工作,只有20%的人更看重戶口。即便在戶口相對“搶手”的北京、上海,也有73.5%的人表示他們找工作時更看重薪水而非戶口。

■要放棄還是要堅守

情況到春節後出現了轉機。她發現“四大”是個好地方(國際四大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即普華永道、畢馬威華振、安永華明和德勤),真的是專業不限,戶口不限,男女不限。

“四大”都是網上線上填寫簡歷,耗時太久。第一次小吳填德勤的網投時已經很鬱悶,後來“四大”一圈填完後才發現德勤已經夠簡單的了。

德勤簡歷投了就杳無音訊;畢馬威通過了簡歷,卻因為和寶潔第二輪面試衝突而不得不放棄;安永通過了筆試,但在第一次面試後就收到了委婉的拒信;只有普華,通過了筆試、一面雙重選拔,準備二面。

    經濟學分析

求職的“機會成本”與“有限理性”

市場經濟下的自主擇業,其優越性在於求職者獲得了選擇的自由,實現了自我,但殘酷性就在於必須經歷求職的苦海。用經濟學的語言講,“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選擇都是有“機會成本”的。

事實上,求職過程實際上是兩種主體之間的自由競爭,雙方都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服務。這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正的求職過程和就業方式。可以說,自主擇業的代價就是失業。這也是任何就業措施,任何政府都無法改變的規律。

根據經濟學“理性人”的假設,畢業生要求的專業對口,嚮往好的地區、待遇和職務等,都是高投入要求高回報的理性之舉,無可非議。但同時,這種理性卻是有限的。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卡尼曼早已指出,人們作決策時,並不能看到一個物品的真正價值,而只是在自己的存量知識中,選用某種容易評價的、現實的、顯而易見的、直觀的,眼前的線索或標準來進行決策。由於存量知識的有限性,再加上只對時點上的東西進行判斷,從而忽視了時段,所以,看似理性,其實卻是有限的。

TAGS: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