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辯論賽>

辯論賽:企業用人才為先

文思屋 人氣:3.14W

開篇立論,正方一辯開始發言

辯論賽:企業用人才為先

尊敬的主席、評委、對方辯友、各位觀眾,大家下午好!開門見山,今天我方的觀點是“企業用人才為先”。現在我方將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剖析這個觀點。

第一、眾所周知,企業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並非以為人民服務為己任的政府部門。企業之所以能贏利,歸根結底在於做好了兩件事,其一是創造出了能滿足社會需求的價值,也就是產品和服務;其二是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實現了較高的效率,或較低的成本。企業靠什麼來創造價值?怎樣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呢?掌握先進科學技術的研發人員;技術熟練的工人等等他們都是企業必須的人才,擁有了人才企業才能實現盈利,才能得到發展。因此企業用人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此人是不是人才。

第二、所謂人才,就是天才的創造力、資訊處理能力、表達能力、書寫能力、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新編《辭海》對“人才”的解釋是:有才識學問的人,德才兼備的人。才識學問被放到了第一位。人才,就是在某一領域、某一行業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較大貢獻的人。有才的營銷人員可以使企業廣開銷路,以便企業充足的資金進行運作;有才的管理者會使企業的管理更為科學,使全體員工認識到企業的命運與個人的發展是緊密結合的;有才的決策者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指出正確的方向。毋庸置疑,企業發展的首要因素是人才。以才為先更有利於人才的優化配置。憑藉知識水平,操作技能等手段,能者入選。以才為先,操作性強,時效性好。若以德為先。試問哪個老總能在第一時間就準確判斷出來誰是有德還是缺德呢?才,是我們的脊樑,有了它的支撐。我們才會站得直。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有了它,競爭時,我們先人一步。失意時,我們東山再起。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

 攻辯問題:

企業用有德無才之人,怎麼能不斷髮展壯大開拓市場呢?

我想問你!作為一個企業的老闆你在找員工時,你怎麼定義你的德,你又通過什麼手段知道並相信你面前的人是否具有你所要求的德?

這是一摞簡歷,請問為什麼大家在書寫簡歷時著重強調自己如何有才呢?是不是因為我們的企業在用人時“以才為先”呢?

對方辯友認為企業用人德為先,請問德高望重的道長能為企業帶來效益嗎?

我們應聘時怎樣讓考官相信我們是企業需要的人呢?是著重強調我們的才能會為企業帶來效益還是強調我們永遠不會背叛企業呢?

為什麼現在的失業率這樣高?

(他們也許會說,是競爭激烈,也可能說是人口太多了。

我們就講,明顯的剛才對方辯友已經同意了我方觀點,,為什麼會競爭激烈呢?是道德的競爭激烈嗎?顯然是才能的競爭激烈。人口多也不成立,是金子在哪裡都發光啊,他們失業就說明他們的道德不如別人還是他們的能力沒人家好呢?企業用人是以才為先的。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有足夠才能的人才能駕馭科學,請問對方辯友如何解釋?

對企業贏利產生絕對影響的是員工的什麼呢?他是怎樣影響的呢?

企業以營利為目的,員工的才高之人可以迅速為企業帶來效益,而德高之人呢?能為企業帶來立竿見影的利潤嗎?

自由辯論階段:

我不知道對方辯友有沒有寫過求職簡歷,要是沒有的話你可以開啟搜尋網站看一下簡歷是怎麼寫的,而企業看簡歷看的又是什麼呢,難道是看你的自我評價的高道德嗎,道德不是短時間就可以看出來的,企業不可能為了看出你是否有道德而把你留在企業裡進行長期的觀察吧1他看的是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還有所具有的才能,看是否對企業有幫助,而這些卻可以通過技能證書啊,上崗證書就可以看出來了,或者現場考核就可以得出驗證出是否有真才能。

我方也強調了,其實德也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才能!才已經把德涵蓋在裡面了,企業對才的要求其實也間接的對德做出了要求。可見企業以才為先是有道理的!

其實真正的才是包括德的。什麼是德,我們引用對方辯友對德的解釋然後在討論德是否是才的一種,對方對德的解釋是這樣的:“ -德, 即品德和修養。包括:為人正直、誠懇、有責任心,更要管理層有上進心和事業心等;同時我們也倡導員工個人修養的後天修煉:包括待人接物之交際禮儀、個性、勇氣、恆心、毅力、信心、耐心等。”其中的正直,誠懇責任心心、毅力、信心、耐心等不正是為了適宜社會的一種能力嗎?

企業用人以才為先是因為才,很重要。一個人要有一技之長方能維持生活,一個企業要有“業務骨幹”才會發展,一個國家要有科技精英才能保證領先。有時它就是你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基礎,真才實學幾乎可使你走遍天下,暢通無阻。古有唯才是舉,今有擇優錄取,也正是看中了才能。

一個企業的發展首先要靠人才,只有有了人才之後它才可能盈利,才能發展,等到發展大了之後才有實力去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培養並重用有才又有德的人。

康熙時期,靳輔是河道總督,于成龍是巡撫,兩人都在治河方面有一定成績。但是對於怎樣治理黃河入海口,靳輔認為應該把河堤加高,于成龍認為應在入海口疏浚,挖深,由於于成龍口碑好,人品好,康熙帝採納了于成龍的意見,但多年之後的實踐證明,靳輔的意見是正確的,康熙最終承認了在用人問題上犯了錯誤。由此可見用人還是應該以才為先。

抓住有才之人的心理,進行合理的引導與滿足,就可以讓人才為我所用。如果一個人在企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人才自然會產生不好的想法,正所謂“君逼臣反,臣不得不反”,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領導駕馭人才的才能不足。

學校是事業單位,是培育人才的地方,企業是使用人才的地方,二者有本質的不同。

我方一辯在立論階段已經提到,受過教育的人,品德大多在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之上,才能是道德的前提,無才何來德。學校是培養人的的地方,自然也會培養道德。

學校用老師注重道德是因為學校是事業單位,不以贏利為目的,與企業有本質的不同,因此在用人時也會不同。

和珅十分有才,舉個例子:和珅精通四國語言,如果有外國使節訪問,整個乾隆朝除了和珅沒有人能翻譯,和珅的貢獻高於100個大臣。和珅雖是個鉅貪,他貪腐了100萬,花掉了50萬,但當他被抓獲時國家只損失50萬,如果100個大臣每人貪腐1萬,並將其花掉,國家損失了100萬。乾隆權衡了得失之後選擇了“以才為先”。

中國為什麼在清朝衰敗了?因為封建的中國用人的主流觀念是“以德為先”,而同時期的西方崇尚科學,用人“以才為先”。

莎朗斯通表演之才突出,但是個道德低下的人,但是在好萊塢這樣一個生產效率極高的“造星”工廠,我們就不允許人家生產一兩個“殘次品”嗎?好萊塢正是秉承“以才為先”的原則才會生產出那麼多好電影,推出那麼多明星,才會成為世界電影業的老大。

西方人對中國的攻擊是因為他們對中國的政治體制的不滿,這就需要我們有精通政治的有才之人通過各種方式讓他們認同中國,這是德高之人無法做到的。

封建社會皇帝是唯一統治者,他不允許有人比他的才能高,所以才有了“焚書坑儒”,封建社會注重“德”也是為了打壓人才的需要,請對方辯友不要在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運用封建的管理立論。

如果你的公司花了兩年的時間將一群“德高才底”之人培養成了“德才兼備“之人,但在這兩年裡你的企業卻因經營人才的才能太低導致企業倒閉,這些“德才兼備之人”怎樣為你的企業做貢獻呢?現實是這些人要到另一家企業進行工作,就像三國時很多對袁紹忠心耿耿的忠臣在袁紹覆滅之後都投靠了曹操一樣。

有才之人可以在企業中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觀,同時又不耽誤利用自己的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

我們並沒有否認德,我們也需要德,但是才是最重要的,是應該最先考慮的。

誠然,有才無德的人暫時留在身邊是有一定風險的,但企業競爭本來就存在高風險,高風險的背後也許就是高額的回報。一個出色成熟的企業家必須具備駕馭各種人才的才能。更何況一個人的世界觀也是在不斷豐富和完善。

唐太宗也有弒君之嫌,宋太祖也有謀逆之過,但他們都是曠古明君。弒君謀逆怎麼能算是有德呢,可事實是他們名流千古,瑕也成瑜。

涓涓溪流之所以能匯成大海,沒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和胸襟,能有它的磅礴氣勢嗎?

而往往面試中會先看到他的才華,日後才能看到他的品德。所以在選擇中應該是才先行。

一般企業在面試新人的時候,初試是不是先選才呢,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說,無才或是才能比別人低的,根本就過不了第一關。所謂的第一,當然就是為先,只有過了第一關,公司才會考察你的德。企業用人以才為先,是為了能用人才來創造利潤。企業生存並不是樂善好施,養一批品德高尚的人來讓企業停滯不前。

道德對企業的確很重要,甚至關係到生死存亡,但是企業的道德要求是建立在企業能夠在競爭中存活了,開始穩定的發展了,那麼這時企業才開始要求員工要有職業道德,要團結合作等。如果一個企業連生存都是問題,如果還在講究道德,不是很可笑嗎?

對方辯友似乎在以點蓋面,象破壞公司的人畢竟是少數,我方不是說德不重要,而是說我們不能因為是少數而放棄了我們的主流,即企業用人以才為先。

大學聯考考的就是我們的才啊!請對方辯友面對現實吧,不要以點蓋面,更不要脫離現實來紙上談兵了!我們雙方靠的是什麼在這裡辯論,也是才啊!

我方一直在重申,我們沒有把德完全否決,我方說的是才是企業應該首先考慮的,而德只能是促使才更好發揮的輔助劑。

一個人在企業工作之七年級定不會去想我搞垮這個企業,那些犯罪之人都是因為企業的管理不善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