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

文思屋 人氣:2.99W

為揭示資訊科技影響企業競爭力 的過程黑箱,基於過程觀、資源觀和互補資源觀提出了資訊科技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過程模型.該模型包括資訊科技轉換過程、資訊系統採納過程、資訊系統使用過程 和競爭過程等4個階段,其中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扮演了一個關鍵角色,它是決定4個過程效率和效能的組織能力.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

摘要:應用資訊科技增強企業競爭力是當前資訊系統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在回顧資訊科技在企業應用的三階段基礎上,本文認為在戰略資訊系統時代,資訊科技的創新性應用和資訊科技戰略匹配的方式均無法在動態環境下持續地增強企業競爭力。進而,基於企業資源基礎論,本文提出並區分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和資訊科技能力兩個概念,進而構建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模型。本文分析表明,在動態環境下,企業不僅應培育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而且要有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加以戰略性應用的資訊科技能力,才能幫助企業持續增強競爭力。

關鍵詞: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資訊系統能力;競爭優勢;企業競爭力

近年來,應用資訊科技增強企業競爭力成為資訊系統學術界和實踐界關注的焦點。大量相關理論和實證研究均表明,資訊科技的成功應用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績效和競爭力,然而基於資訊系統的競爭優勢僅僅是暫時是,其原因在於競爭對手可以迅速複製這種基於資訊科技創造的競爭優勢。一些學者甚至提出,隨著資訊科技日益廣泛得到應用,資訊科技將和傳真機、電話等類似,成為企業執行的必須品,但無法給企業帶來任何競爭優勢。本文認為,雖然資訊系統和資訊科技戰略比較容易被複制,但是由於企業的情境並不相同,因此資訊科技的成功應用很難複製。擁有卓越資訊科技管理和使用能力的企業可以通過應用資訊科技持續地增強企業競爭力已逐步成為共識。本文基於企業資源觀,試圖剖析動態環境下企業應用資訊科技以持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機制,從而幫助企業提高資訊科技應用水平,為企業應用資訊科技增強競爭優勢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引。

一、資訊科技在企業應用的三個階段

資訊科技在企業中的應用總體上可區分為業務處理系統(TPS)、管理資訊系統(MIS)、戰略資訊系統(SIS)等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企業資訊科技具有不同目標和特徵,資訊科技部門的任務、管理者對IT的態度以及CIO對企業的貢獻等方面均存在著差異,本部分將做簡要回顧。

(1)TPS階段

在這一階段,企業應用大型計算機完成一些日常重複性的工作,幫助員工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在此階段,資訊科技部門的工作主要是保證處理系統的正常運作,企業的管理者僅將資訊科技作為業務自動化的手段。

(2)MIS階段

在這一階段,微型機和個人PC開始出現,主要利用資訊科技的資訊獲取、處理、傳播和儲存能力,幫助企業改善管理者控制和決策職能[4]。在此階段,資訊科技部門的主要工作是獲取並滿足業務需求,企業管理者將資訊科技作為管理資訊化的工具。

(3)SIS階段

在這一階段,全球資訊網和無線網等技術的出現,顯著增強了企業的外部聯絡,企業資訊科技投資的目標已經成為幫助企業贏得競爭優勢。在此階段,資訊科技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在瞭解企業的業務戰略的基礎上,實現業務、資訊系統戰略、企業和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和流程之間的整合。資訊科技應用不同階段的比較如表1所示。需要指出的是,SIS階段的來臨,使得TPS階段和MIS階段的資訊科技應用目標成為SIS階段的子集合。即使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也有許多企業應用資訊科技僅僅是為了提高業務處理的效率,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而不是為了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二、SIS階段企業應用資訊科技贏得競爭優勢的路徑分析

在SIS階段,企業一般通過資訊科技的創新性應用和資訊系統戰略匹配兩種路徑,應用資訊科技增強企業競爭力。

(1)資訊科技的創新性應用

企業資訊科技的創新性應用可幫助企業贏得競爭優勢,比如美國航空公司向旅遊代理商提供整合的一體化服務以及著名的“飛行里程獎勵計劃”等,就是資訊科技創新性應用的典範。但是,以這種途徑難以通過正式的規劃過程加以實現,Andreu和Ciborra(1996)指出資訊科技的創新性應用更像是企業沒有規劃的偶然發現,而且這種發現對企業來說僅僅是一次性的(one-off)。在當前的市場環境和技術環境下,即使企業通過資訊科技的創新性應用贏得了某種程度的先發優勢,但想要保守資訊科技創新性應用的祕密,根本不可能。尤其是那些與客戶和供應商相連線的'資訊系統,競爭對手很快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加以複製,因此資訊科技的創新性應用無法幫助企業贏得具有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2)資訊科技戰略匹配

資訊科技戰略與業務戰略匹配是企業應用資訊科技獲得競爭優勢的另一路徑。在這一路徑下,企業通過將資訊戰略作為企業戰略的一部分或將CIO作為企業戰略規劃成員等方式,推動資訊系統戰略和業務戰略的匹配,實施支援企業戰略實施的資訊系統,以增強企業競爭力。大量的實證研究也表明,資訊科技戰略、業務戰略匹配與卓越的企業績效正相關。然而,由於資訊科技、企業和環境的動態性,使得資訊科技與業務的完美匹配僅僅成為了某種美好的願望,過多的強調短期匹配情形下簡單的因果關係,忽略了資訊科技、企業和環境的動態性及協同演化的本質,使得資訊科技與業務的動態匹配仍然是戰略資訊系統的研究熱點和難點。

(3)兩種路徑的綜合分析

就本質而言,資訊科技的創新性應用與資訊科技戰略匹配都是通過資訊系統這一技術資源的戰略性應用幫助企業贏得競爭優勢。資訊科技本身沒有內在的價值,僅憑藉資訊科技難以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尤其是在在動態環境下,標準化的資訊系統軟體反而更容易限制企業的創新能力以及快速應對需求變化的敏捷性。因此,資訊科技的業務價值實現只能通過業務變革和創新,包括技術、產品、服務、過程創新等,而且企業要有能力消化和吸收這些變革帶來的系統性影響。

三、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模型

企業資源觀起源於Penrose的企業增長理論。該理論基於資源是異質分佈和資源差異可長期保持這兩個假設,認為決定企業競爭力的因素是企業所擁有資源和能力,只有具備稀缺性、不可複製等屬性的資源和能力才是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的來源。近年來,企業資源觀在資訊系統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研究發現資訊科技應用過程中的諸多無形因素,比如管理上的資訊科技技能、資訊科技能力、資訊科技競爭能力、資訊系統核心能力、資訊利用競爭能力等,是造成資訊科技業務價值實現的主要因素。已有研究成果加深了對企業資訊科技增強競爭力的理解,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從理論角度來說,資訊科技相關的能力界定不一阻礙了理論的進一步深入,在動態環境下企業應用資訊科技以持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過程仍不清晰;就應用角度而言,培育企業資訊科技相關能力的框架仍然缺乏。據此,本文進而從動態環境應用資訊科技持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角度,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1)資源及能力

當前,資源的定義和範疇並沒有統一。Wernerfelt認為資源是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可用來構想和實施戰略的物理資本、人力資本和組織資本,如品牌、人才、機器、資本等;而Barney(1991)認為資源是任何可以反映企業優勢和缺陷的物質,包括企業改善企業效率的所有資產、組織過程、資訊和知識等。本文認為,能力不同於資源,它更加具有過程性和動態性等特徵。許多學者也認為能力是資源調配和組織過程的結果,能力使用資源,能力是比資源更加複雜和動態的實體,因此應將能力獨立於資源加以對待。如Grant(1991)提出“資源是生產過程的輸入,是最基本的分析單元,能力是企業使用資源完成具體任務或活動的技能”。資訊科技相關的各種軟硬體等基礎設施是企業重要資源,然而一些無形的資訊科技資源對持續增強企業競爭力顯得更為重要,包括技術上、管理上的IT知識及技能,這些知識、技能既可能由企業擁有,也可能由利益相關者擁有,如軟體供應商及諮詢顧問的知識及技能。此外,企業應用資訊科技增強企業競爭力不僅依賴於資訊科技資源,具有互補性的組織投入也非常必要,比如人際、業務及一般的管理知識和技能等。資訊科技相關的能力按層次可分為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以及資訊科技能力,下面進一步加以論述。

(2)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這一能力是指,利用資訊和非資訊科技的資源,以實現資訊科技投資成功的能力。這一能力與企業資訊科技應用的經驗高度相關,不僅是企業凝聚性的知識,而且是嵌入於組織過程和慣例中的隱性知識。企業必須通過持續的的個人和組織學習,才能夠加以開發和培育。從戰略資訊系統的角度講,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是實現業務與資訊科技戰略、企業與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和流程匹配與整合的能力,企業也只有具備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才能通過應用資訊科技來增強企業競爭力。這一能力具備著以下特點:第一,資訊科技應用的各個階段都存在著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企業資訊科技應用可分為規劃、開發、使用和更新等階段,在每個階段,企業需要具備相關的資源和相應水平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以實現這一階段的任務,因此從資訊科技應用的階段看,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相應的包括規劃能力、開發能力、使用能力和更新能力。第二,資訊科技應用過程中利益相關者存在著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其表現是利益相關者的匹配能力。實現資訊科技價值不僅是資訊科技部門的責任,企業資訊科技應用過程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管理者、業務部門、諮詢顧問等,需要相互協作才能增強企業競爭力。因此,不僅要求資訊科技部門自身具備資訊科技應用的能力,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協作的能力,如業務戰略和資訊科技戰略的匹配、業務和資訊科技的整合、客戶的開發、知識的吸收等能力,往往顯得更為重要。

(3)資訊科技能力

這一能力是指應用企業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以完成企業的戰略目標,即對企業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進行戰略管理,以幫助企業在動態環境下持續的增強競爭力。資訊科技能力是在動態環境下持續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的關鍵,通過企業間不同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戰略性應用,來幫助企業持續的增強競爭力。有較高水平資訊科技能力的企業表現出以下特徵:第一,利用資訊進行創新。資訊科技的價值實現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在資訊科技應用中,通過流程重組,提高業務和管理效率,以改善企業的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利用資訊系統產生的資訊,可實時地把握企業內外部情況及發展趨勢,並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程式創新、業務創新等方式應對這些變化。而能否利用資訊系統所生產的大量資訊進行創新是區分企業資訊科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第二,業務和資訊科技知識的有機整合。資訊科技的應用過程可以看成是與知識相關過程的整合,在這些複雜的過程中包含大量具有相互依賴性的知識,這些知識來自於資訊科技應用過程中的眾多利益相關者,這些利益相關者往往來自不同的領域,具有差異較大的知識背景,對資訊科技應用有著不同的預期。因此,整合這些知識對資訊科技的應用非常關鍵。具有較強資訊科技能力的員工能夠以各種方式並且在各個層級上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係,包括資訊科技部門和業務部門的員工。第三,有柔性和可重構的資訊科技基礎設施。資訊科技基礎設施是提供資訊的技術性平臺,有著柔性和可重構的資訊科技基礎設施的企業能夠更為迅速地應對業務變化,並能夠快速地開發具有創新性的資訊系統,以實現資訊科技對新業務的支援。柔性和可重構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可以看作知識、技能的嵌入主體,即企業資訊科技能力的物質載體。

(4)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模型

綜上所述,本文構建了三者之間關係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模型,如圖1所示。企業內外部的知識和技能是資訊科技應用過程中的重要資源,包括技術、管理、人際關係、業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在資訊科技應用的技術和管理過程中,利益相關者應用和整合其知識和技能,進行交流與合作,開發和培育企業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企業只有在具備了一定資訊科技能力後,才能夠使得資訊科技業務價值以及投資的目的得以實現。雖然企業具有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但並不能保證資訊科技“差異化”業務價值的實現,只有企業具備把這些具有稀缺性、不可複製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進行戰略化應用能力時,即企業擁有較強的資訊科技能力時,才能持續增強企業競爭力。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對資訊科技能力的作用依賴於企業的戰略決策,該決策又決定著企業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能否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無論企業選擇哪些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作為差異化競爭的手段,前提都是企業首先具備一定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四、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過程

企業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和資訊科技能力最終將影響企業競爭力。資訊科技能力是企業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加以戰略化應用的能力,通過企業的戰略決策,決定了動態環境下哪些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是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的來源。而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是企業資訊科技應用各階段完成具體任務的能力,有利於實現業務和資訊科技戰略、企業和資訊科技的基礎設施及流程的匹配和整合,開發出支援企業戰略的資訊系統。而戰略資訊系統通過兩種途徑增強企業競爭力:一是,能夠支援企業戰略的實現,通過改變企業在所屬行業中的競爭地位甚至是行業結構、提高進入門檻、增加企業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提供新產品或服務等手段,進而促進企業競爭力的增強;二是,通過不斷增強企業業務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進而促進企業競爭力的增強。

五、結論

本文基於企業資源觀,研究了動態環境下企業應用資訊科技以持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問題,主要得到以下結論:一是在戰略資訊系統階段,企業通過資訊科技創新性應用和資訊科技戰略匹配兩種途徑來獲得競爭優勢,就本質而言,這兩種途徑都是通過對資訊系統這一技術資源的戰略性應用。而在動態環境下,這兩種途徑都無法幫助企業持續增強競爭力。二是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是企業資訊科技應用過程完成各階段具體任務的能力,這一能力在企業間具有異質分佈的特點,具有較強資訊科技能力的企業可以通過對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戰略性應用,實現動態環境下企業競爭力的持續增強。三是動態環境下,企業應用資訊科技持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前提是,企業擁有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因此企業在資訊科技應用過程中,不應過分強調軟硬體的質量,而應該將焦點轉移到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開發和培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