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黃巨集生的困惑:愛也經理人恨也經理人

文思屋 人氣:4.4K
黃巨集生的困惑:愛也經理人恨也經理人
主持人的話

  上一次採訪黃巨集生先生,標題是《創維全球夢》,談的是理想,與以往《中國經營報·與老闆對話》風格一樣,更多是談企業家的成功經驗。這一次,我們將更多把目光集中到對問題的思考上。我想這也有價值,應該是殊途同歸。

  前些時間因為陸強華的出走,創維成為媒體注意的焦點。我們想,其中有一些會是事實,或者說有事實根據。但是我們認為,職業經理人與企業的發生衝突在中國目前是正常的。

  另外,根據《中國經營報》一貫風格,我們不會拿這些事情作為“炒料”,賺取讀者的注意力,而是要挖掘這一現象產生的背景及對國內其他企業的現實意義。黃巨集生先生自己也在反思,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在這一點上我們《中國經營報》與黃巨集生先生是一致的。

  與許多著名的經濟管理學家都對職業經理人的問題高度重視一樣,我們認為,解決好黃巨集生先生的困惑,對中國企業界將是一筆的財富。因為,黃巨集生先生所面臨的問題,是現今中國企業界的一個普遍問題。

  另外我們想對廣大讀者和關注《中國經營報》的企業家、學者說,今天的報道你們有什麼想法和觀點,歡迎來稿爭鳴。元煌

  與老闆對話

  1、職業經理人制度,2001年的重點?

  主持人:今天,在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安排”高階研討會上,看到黃巨集生先生作為一名企業家所作的“老闆對‘經理人’的思考”。我們認為,結合創維的一些實際情況,這些思考是深入且有價值的。聽了以厲以寧教授為首的專家們的意見,你覺得找到解決這些困惑的`方法了嗎?

  黃巨集生: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中國改革開放20年來,市場經濟建設有了很大的成就,現在面臨著迎接WTO的挑戰、加強企業的競爭能力等深層次的問題,目前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建設也是一個亟待攻克的新堡壘。我認為十五大以來,繼產權改革之後,職業經理人問題應是2001年的一個重點。

  我本人是在實踐上遇到問題,想從理論上求得回答。很高興看到專家們都有深刻的見解,都對這個問題很重視。但從醞釀到反饋,會有一個過程,如果迎刃而解,那辦企業也就太容易了。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面臨這麼多的壓力和挑戰,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外部環境,企業永遠也長不大。我想提出這個問題是代表了企業家的心聲。

  2、為什麼是創維

  主持人:不知道黃巨集生先生想到過沒有,為什麼這些問題會首先出現在創維集團。

  黃巨集生:以前創維在迅速成長過程中想到的都是激勵多一些,大家和我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去奮鬥吧,但沒有想到如果出現了一些矛盾和爭議,用些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今天許多專家闡明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法制和制度的建設,需要從企業的內部和外部雙管齊下。總的目的,使得企業和經理人之間形成制衡,讓企業高效發展。中國企業成長的過程往往是先經營,後管理,創維也不例外,管理已成為中國企業成長的一個瓶頸。一個企業健康成長是多麼不簡單的事情,絕不僅僅是有多少的銷售收入和利潤那麼單純。這裡有企業內部和整個社會環境多方面的問題,一句話是“創業易,守業難”。

  主持人:創維的高層流動是家電業中相對比較頻繁的,你認為這種變化的合理性或者原因是什麼?是否帶有民營企業的特點?有人將創維劃分為黃學政時代--褚秀菊時代--陸強華時代,如今似乎又到了楊東文時代,是什麼樣的歷史原因形成了這三個時代?

  黃巨集生:以為創維在民企里人才流動最大是一個誤區。黃學政的情況是他在創維幹了十多年,無論是從經驗和積累等方面,他都是面臨從職業經理人到老闆的突破。另外,你們的觀點我認為是片面的。首先是民營企業的人才流動都比較大,有的IT企業一個系統整合部就走幾百人,某家電企業營銷系統180個經理全部走掉,這些情況人所共知。每一個企業流動是有一定的比例。造成創維人才流動大的原因,可能是創維的危機公關處理弱,讓新聞界聽到得到的訊息,負面多一些。今天一些專家也指出了新聞界往往會同情弱者,認為是企業店大欺客。有些媒體認為企業內一定比例的人才流動表示了社會的動盪,甚至是企業內部什麼朝代的改變。其實,今天有專家講到,人才流動率最高的是美國,其次是歐洲,而我們以前比較崇拜不流動的日本模式,彷彿進入企業就進入了保險箱,而對美國模式有些擔心。現在知道了,原來美國模式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