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讓探究式學習為學生擦亮慧眼,啟用思維

文思屋 人氣:1.35W
讓探究式學習為學生擦亮慧眼,啟用思維
        新的教育課程理念提倡“探究、合作、自主”式的學習方式,將學習的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這種能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壓抑學生興趣和熱情、影響學生髮展思維和智力的狀態,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環境下自主探索、討論總結、獲得成功。《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強調“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髮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也就是說,歷史教學大力提倡三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在“過程與方法”的課程目標中指出“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高中歷史因史料瑣屑繁雜對某些學生來說,比較枯燥無味,如同鐵板一塊,硬邦邦、冷冰冰的,缺少現實感。機械地背誦大量的歷史知識,壓抑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減弱了他們的實踐能力,排斥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極易扼殺學生的個性,極大地壓制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此我改變過去傳統的方法,變教師的“一言堂”為學生的“群言堂”,從灌輸現成知識轉變為學生共同探究問題;變學生的“接受式學習”為“探究式學習”,給機械、呆板的課堂教學增添了鮮活的氣息。      
        一般說來,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實施探究學習的操作大體上有四個步驟:情境匯入—自主自學或合作學習—問題探究—應用發展。或確定問題——收集和處理資料——推導結論——表達結論。例如,講授人教版高中新課標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3“‘百家爭鳴’和儒家的形成”一課:
        首先我創設類似真實的情境,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為探究本課的問題創造合適條件,為“諸子百家”設定展示的舞臺,把學生的學習帶到2000多年前的古代氛圍中,讓一個個社會精英一展才華——讓他們介紹自己的'主張,描述改造社會的理想。
        其次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自主自學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歷史知識的過程。仍以上述為例,當學生進入了“歷史情景”後,教師可根據重點、難點設計學習目標 :蒐集足夠多的相關資料,充實自己學派的“主張”。
並圍繞一個關鍵問題進行思考:為什麼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得不到重視和推廣?其他雜家的哪些觀點被重視和落實?為什麼後來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觀點得到了肯定?   
        再次是問題探究。探究問題的設計可以是教學的中心內容,也可以是教材的重點、難點,還可以結合教材探究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但不能出現理論性太強、過於抽象的難題,讓學生感到太難、無法探究。問題要有開放性,學生有思考的空間。學生能在討論中、辯論中或爭論中探究問題的答案,問題探究是探究式學習的核心要素。探究式學習也是“問題導向式”學習,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它對學生合適與否,而不在於是否一定是由學生探究得來的。      最後是應用發展。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應用。當人類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程序日益加快,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政治多極化走勢持續發展。在這種國際形勢背景下,如何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如何在關注人類發展歷史的同時,培養學生自身的發展與歷史知識應用相結合,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如在講本課內容時可以聯絡越來越多的孔子學院在全世界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為什麼孔子的思想仍然受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重視。歷史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於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和能力,而且在於讓學生依據有關史料,通過獨立思考,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產生個人的質疑、認識和判斷,得出相關的歷史結論。同時也能在已經學到的知識、能力和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遷移,即對其他的歷史現象和現實問題進行較為正確的觀察、分析、認識和判斷。無疑,探究式學習符合這一目的和新課程的理念。
        學生的探究活動是一個長期的、發展的過程,它往往不是一節課能完成的。當學生學會了本課的知識後,思維活動並不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激勵學生再次運用網路資源進行再次探究。通過再質疑,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展延伸學習的內容,做到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為加強對探究成績的鞏固,檢驗探究效果,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合作探究情況,簡要歸納、概括討論要點,或者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參考書目,要求學生撰寫小論文表明自己的觀點。如在探究秦始皇的功過之後,可讓學生寫一篇關於評價秦始皇的小論文。教師可提供如《秦漢史話》、《上下五千年》、《史記秦始皇本紀》等參考書和查詢資料的網址。還可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遊覽名勝古蹟、寫觀後感、或編歷史劇本,所寫內容只要是依據材料發表議論、觀點鮮明即可。然後要求學生能舉一反三,解決類似和相關的問題,這樣,學生實踐探究得到鞏固,同時也吸收、內化知識為能力。
        探究式學習的整個過程,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參予意識、情感體驗,本身就體現了一種人文精神。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學習,以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發展,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探究式學習它將使歷史教學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希望在我的指導下,每個學生學會學習,不惟書,不惟師,獨立思考,勇於質疑,合作探究,學好合作學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