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體育生命教育的融入論文

文思屋 人氣:1.2W

1.生命教育的內涵

大學體育生命教育的融入論文

生命教育是在人的生命本質基礎上提出來,符合人性需求的一種重要人本教育理念。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終極追求。關於生命教育的內涵詮釋較為豐富,為了更契合體育教育,本文將生命教育的內涵理解為:以學生之生命力為基礎,在承認和尊重生理、個性、能力等方面差異性的前提下,將生命視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的和諧統一體,通過選擇適合的教育方式,喚醒並激發學生的生命潛能,啟迪精神世界,構建生活方式,從而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培養學生健全人格、鮮明個性、創新能力等提升生命質量的活動。

2.生命視域中的大學體育教學

生命在於運動,而體育教學最為顯著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運動。現代體育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體育知識、技能的獲得,體育興趣、習慣的形成,更要關注學生生命發展的完整性和完美性,這就必然包涵了生命的自然性、精神性以及社會性。

2.1大學體育教學和生命教育的關係

首先,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人,關注的是人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價值的實現;大學體育教學的主體是人,其終極目標是實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二者在教育的功能上有著共同之處。其次,二者都是以尊重生命為教育的導向,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承認個體的差異性的存在,其共同任務是感受生命、認知生命和實現生命價值,促進生命質量的提高。最後,從目標上來看,二者都是以人的整體發展為目標。大學體育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對體育知識、體育技術和技能的傳授,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形成鍛鍊習慣,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達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品行,表現人際交往能力與合作精神,形成樂觀開朗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些目標既著眼於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為學生整體發展創造生理條件,同時也實現了精神層面和社會層面的目標,是實施生命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

2.2大學體育教學的生命因子

以生命為本義的教學秉持這樣一個理念:“教學從未脫離過生命,即沒有無生命的教學。生命也未曾遠離過教學,即不存在無教學的生命。教學在生命中;教學通過生命:教學為了生命。”[1]相比較其它學科的教學而言,大學體育教學的生命因子更為明顯和完整:第一,身體運動是體育教學的主要表現形式,體育知識、體育技術、技能的傳授是在動態、開放的教學環境下完成,學生可以體驗運動的快樂、運動的美感以及在征服運動技術難關時的成就感,這是在其它教學環境中所不能感受到的。第二,大學體育教學是在動態體驗中實現自然生命的同時,兼顧情感、價值、態度等非智力因素,突破體育知識、技術傳授的瓶頸,體驗運動所帶來的生命的超越,生命的激揚和生命的創造力,培養學生頑強性格、合作意識、積極的生活態度等,從而實現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地統一和諧發展。

3.大學體育教學中生命教育的內容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的體育教學基本採用選項課的形式,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體育課程,大學體育教師可結合不同專項的特點實施生命教育的內容,生命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的滲透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本文在大學體育教學選項課的基礎上,將生命理解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三個層面,大學體育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為實現完整生命服務的,故而生命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包涵了這三方面的內容。

3.1大學體育教學中的自然生命教育

結合大學體育教學的特點,自然生命教育的內容包括了身體素質教育、運動安全知識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其中,身體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個體運動機能水平和生命質量,是大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大學生體質測試的資料結果顯示不容樂觀,除了營養狀況外,體能指標持續多年下滑。當然,其原因是多方面,將體質下降完全歸罪於體育課的失敗是不合理,但是,大學體育教學對於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能夠做到的應該更多。運動安全知識教育包含了運動傷害的處理和預防(如準備活動的知識、運動時出現扭傷、骨折、休克現象的處理和預防等)、野外生存能力知識(如野外辨別方向、尋找水源食物等)、公共安全知識(如發生火災、地震的逃生與自救等)。

3.2大學體育教學中的精神生命教育

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可以滲透以下的精神生命教育的內容:品質教育、個性教育、道德教育、體育美學教育、創造性教育。其中品質教育主要指在大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或比賽時要求的以及潛移默化培養的意志力、受挫力、合作意識等優良品質。個性教育是指在體育教學中預先設計好的框架,使每個生命個體的特徵得到張揚,最終使學生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鼓勵大學生敢於質疑,主張大學生創新性的技戰術的形式,以及通過組織管理、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標準非統一性的方式提倡個性的張揚。道德教育目的是在體育教學中通過比賽或遊戲的形式強化大學生的集體主義和奮鬥精神。體育美學其實是貫穿整個體育教學中的,教師的示範、學生的模仿,每一個運動專案的技術動作都滲透著美。創造性教育表現在教和學的兩方面。教的方面表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要創新,學的方面,要鼓勵學敢於質疑、反思與批判。

3.3大學體育教學中的社會生命教育

大學體育教學中的社會生命教育的內容包括:社會關係教育、社會能力教育、情感健康和幸福教育。社會關係教育是指在大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學比賽或遊戲的形式,讓學生擔任角色和職責,進而使學生認識社會、瞭解社會角色,適應社會角色的轉變,學會與他人相處,理解社會角色的權利和義務,使學生在社會關係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和國家公民。社會能力教育包括了交際能力、組織能力、合作意識以及服務意識的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一方面在師生之間除了體育知識的交流外,還應加強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交流。分配學生角色,讓學生自行設計練習環節、遊戲、組織比賽、擔任裁判;另一方面,利用動作學習或比賽過程注意培養學生之間的交際能力、組織能力,通過課前器械的準備、場地環境的佈置,課中隊伍的調動、器械練習的轉換,課後場地環境的清理、器械的整理、歸還等環節培養學生服務意識,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增設集體活動環節,並將之納入考核範圍,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情感健康和幸福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實施主要為幫助學生理解和表達他們的感受,引導學生建立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抵抗挫折能力和學習能力,鑑別脆弱的學生個體與組織、建立適當的情感健康和幸福教育的策略,比如在動作練習時語言上的肯定和鼓勵,成功體驗的強化等。

4.生命化大學體育教學的實施原則與方法

4.1實踐性原則與方法

實踐性決定了人的生命之真實存在,人的生命之實踐性決定了大學體育教學必須在實踐中完成。生命化大學體育教學的實踐性原則的含義是指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身體練習為載體,讓大學生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體驗和感受生命。“體育不是智育的延伸,更不是智育的翻版,體育有體育的本質和特點,體育不能按照智育的模式來進行”。[2]如何實施生命化大學體育教學的實踐原則:第一,在教學設計中增設遊戲環節;遊戲的形式可以使學生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下大膽嘗試與實踐,突破傳統教學常規的束縛。第二,引導學生對體育實踐進行自我評價和總結;讓大學生從一個更高的層面去理解原有的體驗,生成新的生命感悟,形成人生的智慧,指向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對生命價值的創造,真正對大學生起到昇華生命的作用。

4.2主體性原則與方法

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主體性原則是體育教育的新理念,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重視和關懷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於主體是有生命的.主體,所以主體具備主動性和積極性,現代大學體育教學中要重視主體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改變傳統的師生關係,平等對待生命的主體,在主體性原則實施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互動,允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評級方式等提出質疑,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單元的設計以及教學的組織,強化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其次,教師在激發主體意識的前提下,弱化教師是知識、技術的權威的觀念,讓學生在自我體驗的前提下學習技術動作。

4.3個性化原則與方法

生命是獨特的,每個生命都有著不同興趣、性格、氣質和情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個性化原則就是要求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承認並尊重個體生命差異性的存在。實施個性化原則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保障大學體育選項課的多樣性,讓學生能夠選到自己喜愛的體育課程;其次,制定不同教學方案,因材施教;再次要建立多元化、發展性和綜合性的評價,評價的指表要全面、科學,描述學生個體的發展和進步,引導學生建立生命提升的自覺信念和追求;評價不僅要看到學生體育技術、技能的發展,還要關注學生心理、情感、個性人格等方面的發展,從而通過體育活動引領學生和諧發展。

4.4幸福性原則與方法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當然是毋庸置疑的。”[3]幸福性原則是一般教育都要遵循的原則,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它的含義就是通過體育實踐,使所有學生都能夠理解幸福、體驗幸福,具有奉獻品質和審美觀的新時代大學生。大學體育課程教學要引導學生追求美好的生活,從而獲得幸福;要向學生展示精彩的體育生活,引導學生進入美好的體育世界,通過這個視窗,體驗到蘊含在體育運動中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啟迪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潛移默化地提升其精神境界。不僅如此,體育運動形式是力與美的和諧,充滿著生命力的昂揚的情調,我們要充分發揮體育的審美教育功能,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用審美的目光審視生命和生活本身,在平凡的生活中全面感受生命之美,促進個體情感的昇華,在滿足自己現實生活的需要、關注自己的人生意義、在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態的生命的同時,悅納自己、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