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芻議中國-東盟會計規範國際比較和趨同研究框架

文思屋 人氣:1.82W
芻議中國-東盟會計規範國際比較和趨同研究框架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中國-東盟會計規範國際比較和趨同問題,對其研究框架進行構建。並按受歷史影響而形成的經濟和會計特點,把東盟十國的會計規範劃分為四大板塊作為研究的獨特思路。
  【關鍵詞】 中國-東盟;會計規範;研究框架
  
  面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對中國-東盟各國會計規範比較和趨同研究,及時瞭解其與我國會計規範之間存在的差異,有利於進一步促進我國和東盟各國會計規範的國際趨同,充分發揮會計作為一門商業語言在中國-東盟經濟的發展和雙邊經濟關係的深化中的重要作用,以為我國企業融入東盟資本市場提供會計服務支援。
  研究中國-東盟會計規範國際比較和趨同框架的構建,明確中國-東盟會計規範國際比較和趨同研究的意義、瞭解目前國內外研究現狀是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一、中國-東盟會計規範國際比較和趨同研究的意義
  
  (一)有利於促進中國-東盟經濟的發展和雙邊經濟關係的深化
  中國-東盟經濟的發展和雙邊經濟關係的深化一直是中國和東盟關心的核心問題,在2002年的第八次東盟-中國峰會上,東盟與中國簽署了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並承諾在2010年建立一個東盟十國與中國組成的自由貿易區。這實際上將促成一個擁有17億消費者約佔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市場建立。框架協議表明了這十一國領導人的遠見,看到了一個市場將帶來的巨大商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政治上有助於密切東盟與中國的傳統友好關係,保持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提升中國和東盟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經濟上有助於中國與東盟經濟的發展和雙邊經濟關係的深化,有利於擴大雙方的貿易額,有利於本區域內創造一個和平、穩定與合作的環境,增加外國直接投資,調整雙方的產業結構,提高區域內的生產效率,有利於東盟與中國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市場,進而提高本地區的競爭力,促進東亞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促進成員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在2007年10月在中國南寧召開的“越南-中國經營投資論壇”上,高虎城副部長代表中國商務部致辭時指出,中越睦鄰友好與全面合作關係在兩國領導人確定的“長期穩定、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全面合作”16字方針指導下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雙方投資貿易合作快速增長。2006年,中越貿易額達99.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4%。按照目前中越經貿合作的發展勢頭,雙方領導人共同確定到201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50億美元的目標將會如期實現。中國與其他東盟各國的發展也很快,中國-東盟博覽會祕書處提供的材料顯示,15年來,雙邊貿易額以年均約20%的速度遞增。2007年年初,根據商務部最新統計資料,截至2006年底,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額已達1 608億美元,同比增長23.4%,預計2007年雙邊貿易額將達1 800億至1 900億美元。商務部部長薄熙來預計:2010年中國東盟貿易額要到2 000億美元。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經濟的發展將會促進會計人才的需求,會計人才的管理作用又會促進經濟的發展。所以,對中國-東盟會計規範進行比較和趨同研究有利於培育與中國-東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會計人才,進而促進中國-東盟經濟的發展和雙邊經濟關係的深化。
  (二)有利於促進中國和東盟各國會計規範的國際趨同
  為經濟決策提供有用的會計資訊是會計的目標之一,它是國內、國際進行投資、籌資、資本運營等決策的重要依據。投資專案中,會涉及到投資方與被投資方的利潤分配,涉及到對被投資單位經營成果的瞭解;籌資專案中,會涉及債權方對債務方財務狀況的瞭解;在各種合作經營專案中,涉及對合作經營管理專案的資本運營和決策等等。所有這些,均需要一個相對統一的規範來約束會計資訊的生成,這是會計國際化的要求。然而,不同國家或地區會計規範的比較和趨同仍是會計界的一個難題,主要原因在於會計國家化的因素依然堅強的存在。我國自1992年頒佈兩則兩制,至2006年38個具體會計準則與1個基本會計準則的全部出臺,標誌著我國的會計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會計規範的國際化趨同程度得到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在東盟十國中除菲律賓和新加坡的會計規範與國際會計規範趨同程度稍高以外,其他八個國家的會計規範的國際化程度還相當低。面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對中國-東盟各國會計規範比較和趨同研究,及時瞭解其與我國會計規範之間存在的差異,有利於進一步促進我國和東盟各國會計規範的國際趨同,充分發揮會計作為一門商業語言在中國-東盟經濟的發展和雙邊經濟關係的深化中的重要作用,也為我國企業融入東盟資本市場提供會計服務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