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管理會計理論框架的研究

文思屋 人氣:1.74W
管理會計理論框架的研究
一、的提出  管理和財務會計同是會計系統的兩個分支,但管理會計的和被重視程度遠不及財務會計。發展的現狀是落後於實務,這主要表現於管理會計迄今仍沒有一套完整的能夠解釋、指導並可以於管理會計實踐的理論框架。無論是還是西方,管理會計素來都是偏重於研究,而不重視理論結構的研究,如對管理會計目標、假設、原則、方法等基本範疇及其內在聯絡,迄今少有深入細緻的系統研究,使得管理會計至今仍未形成一個嚴密的理論體系。由於管理會計向來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理論的貧乏導致管理會計實務長期缺乏理論指導,從而嚴重製約著管理會計作用的發揮。另一方面,儘管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及行為等一些研究成果已被陸續引入到管理會計之中,從而擴大了管理會計的適用範圍,但是,管理會計對於源自這些不同學科的科學成果,尚未能全面而充分地消化,人們還只是依據這些成果對管理會計的某些假設作了程度有限的修正,有些尚處於定性階段,還缺乏應用價值。對西方管理會計主要是進行翻譯和介紹,在理論研究上也沒有突破。沒有系統理論支援的學科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學科,管理會計正是處於這樣的一種狀態,可以說這是理論研究與學科建設上的遺憾。由於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不完整和學科體系的不規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缺乏明確的中心、清晰的主線和實質性聯絡,使得管理會計的既不統一又不確定,主要表現在管理會計的教材編寫內容上很不統一,與其他學科的內容交叉重複的現象十分嚴重,這不僅不利於和掌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著人們對該學科的深入研究和推廣運用。我們說任何一門學科是否具有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是該學科能否獨立成為一門學科並不斷髮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也是該學科能否在實踐中得到推廣應用的關鍵。  另外,中國會計學會“九五”科研規劃的總體目標是要基本形成符合主義市場要求、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方法體系。2002年9月26日中國會計學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暨理論研討會提出了今後五年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總體目標是在實施經驗和吸收已有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既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慣例協調的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管理會計同樣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理論結構,以便有效地指導管理會計實務。為此,就產生了“管理會計理論框架的研究”的必要性問題。  二、關於管理會計理論框架的邏輯起點問題  什麼是管理會計理論,它的基本理論應將如何表述呢?我國著名的管理會計學家李天民教授認為:管理會計理論可定義為“是一套由前後一致的管理會計物件、管理會計職能、管理會計目標、管理會計基本概念、管理會計基本假設、管理會計原則所組成的概念框架,用來解釋、評價、指導、開拓和完善管理會計實務”。要建立管理會計理論框架,首先得解決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問題。近幾年來,理論界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了較為熱烈的討論,至今尚無統一的定論。關於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大致有這樣幾種觀點:管理會計本質起點論(王棣華)、管理會計物件起點論(孫茂竹)、管理會計目標起點論(盂焰),可說是各有其道理。而作為會計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應當具有一定的條件或特徵,主要應有這樣幾條:邏輯起點是最簡單、最普通、最基本的會計範疇;邏輯起點能對其他抽象範圍進行推理論證;邏輯起點能夠連線會計系統和會計環境;邏輯起點能夠聯絡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邏輯起點是會計最本源的問題,是會計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邏輯起點是內在的、客觀的。經過對上述幾種觀點的研究和思考,本文認為,管理會計的目的,即協助組織/的管理者制定合理的經濟目標,併為實現整個企業組織業績最大化目標而進行合理決策,是符合管理會計理論體系邏輯起點的全部條件。以此為起點,有利於建立首尾一貫、邏輯嚴密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從這一起點出發能夠真正推匯出其他抽象範疇。  管理會計的目的之所以能作為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正是在於能夠正確揭示管理會計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動因。“會計是人們有目的的社會行為,人類之所以有會計活動,必然出於某種動機或希望。由此追溯下去直至思維的起點,即最終的動機或希望,就是會計目的”(傅磊:《對會計目的的思考與探索》,《會計研究》1996年第2期)。管理會計產生和發展的動力正是為了適應企業加強內部經濟管理,實現組織的目標而產生和發展的。管理會計是基於管理實踐產生和發展的一門學科。而任何管理活動都必須圍繞實現組織目標來進行。所謂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完成既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標,管理應該是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而進行管理。管理的目標是與組織的目標連線在一起的。概括地說,管理就是要促使組織有效地利用資源而達成組織的目標。組織的目標可從三個角度來全面地衡量管理促進組織目標實現的情況。1.組織的產出目標;2.組織的效率與效果,3.組織的終極目標。但不論何種性質的組織,管理的任務都是要使組織以儘量少的資源而儘可能多地完成預期的合乎要求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是有效的管理。管理變革的最終結果也要體現在組織的最終目標上。而管理會計的產生和發展都是為組織內部的管理者和僱員提供資訊。這些資訊可以幫助管理者進行計劃、控制和決策,以達到組織業績最大化的基本目標。  此外,組織的目的雖然是抽象的,但它是組織任務和各項具體目標的基本出發點。管理會計資訊是組織中進行決策的改進和控制的基本資訊來源。有效的管理會計系統能夠提供組織成功需要活動的及時、準確的資訊。管理會計可以運用適當的技術和概念,對組織的實際資料和預計的經濟資料進行處理,以幫助管理人員制定這些合理的經濟目標,併為實現這些目標而進行合理決策。即管理會計人員通過識別、收集、計量、分析、準備、解釋和傳達管理所用資訊,為今天的'組織創造相當大的價值。  從管理會計的發展來看,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管理會計的發展歷程基本上可以分為50年代的執行性管理會計和50年代之後的決策性管理會計兩個階段。在執行性管理會計階段,管理會計追求的是“效率”(Effective),強調把事情做好;在決策性管理會計階段,管理會計追求的是“效益”(Efficiency),強調首先把事情作對(Doing Right Thing),然後再把事情做好(Doing Thing Right)。應該說,管理會計無論是追求“效率”還是“效益”,只不過是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不同而已,其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實現組織效益最優化的目標。  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此時的企業充分認識到,比利潤更重要的是市場份額,比市場份額更具有根本意義的是競爭優勢,比競爭優勢更具有深遠響的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企業面對市場變化做出反應的能力。基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企業戰略管理”及為其提供資訊與智力支援的“戰略管理會計”的興起,就成為歷史的必然。戰略管理會計是站在戰略的高度,關注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面對競爭對手,分析企業自身所處地位,據此來協助企業管理當局確立戰略目標,進行戰略規劃、評價管理業績,以企業取得競爭優勢作為主要目標。外向型的戰略管理會計不僅僅要收集、分析企業內部的資料資訊,更要走出企業為本企業提供外部市場環境及競爭者的資訊,做到知己知彼,以求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戰略管理會計通過收集、分析、比較競爭對手具有戰略相關性的資訊,瞭解本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從而保持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戰略管理會計克服了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缺陷,它拓展了管理會計物件的範圍,由內向型向外向型發展,以適應戰略管理的需要。  由此可見,以管理會計目的為起點能使外部環境與管理會計系統有機地協調起來。外部環境通過影響管理會計目的作用於管理會計系統,管理會計系統又通過管理會計目的去適應外部環境的需要。  縱觀管理的,可以看出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都是與(組織)的目標緊密相連的,組織的所有行為都是圍繞組織目標來進行的,組織目標又是通過執行相互關聯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管理職能實現的,正是由於管理會計的目的是協助組織/企業達到其目標,使得管理會計成為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管理會計的本質是會計與管理的直接結合,是一種側重於在組織內部經營管理中直接發揮作用的會計,同時又是組織/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決定管理會計的職能是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考評等。不論管理會計是給企業管理當局提供決策有用的資訊,還是直接利用會計資訊控制企業的資金運動,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從而取得組織最佳的經濟效益。在一切形態中,人們所關心的都是以儘可能少的勞動耗費,取得儘可能多的勞動成果,做到所得大於所費,即提高經濟效益。為了達此目的,就必須在不斷改革生產技術的同時,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記錄、,並加以比較和,管理會計正是通過一系列的專門的,利用財務會計、統計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對比和分析,使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整個企業的日常和未來的經濟活動進行規劃、控制、評價和考核,並幫助企業管理者做出最優決策,以實現組織最佳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而組織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考慮社會效益。於是產生了社會責任會計、環境管理會計等管理會計分支。由此可見,正是人們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強大動力,推動了管理會計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西方管理會計的發展趨勢體現在以下三個研究領域:管理會計在組織變化中的地位與作用、管理會計與組織結構之間的共生互動性、管理會計在決策支援系統中的作用(Atkinson,etc,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