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研究企業擴張理論的分析框架及其應用

文思屋 人氣:4.84K
研究企業擴張理論的分析框架及其應用
摘要:通過對企業擴張行為的動因、影響因素和邊界變化進行全面的理論梳理,文章構建了一個新的企業擴張行為分析模型,認為企業擴張行為並非是外生因素決定的,企業擴張行為的決定是內生性的,在這一企業擴張新假設條件下,企業在競爭中的知識和能力的積累是企業擴張行為取得競爭優勢的根本來源;運用這個模型對中國零售企業擴張問題進行實證研究,對我國企業擴張行為的合理化提出建議。

關鍵詞:企業擴張;分析框架;擴張黑洞;企業能力
  
  企業擴張(firm expansion)是企業在發展變化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所指的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企業的成長、生長、發育,是企業的發展壯大,是企業在發展程序中的上升性、進步性特徵[1](P29),西方經濟學中類似概念如企業成長(firm growth)、企業增長、企業發展(firm development)。企業擴張是企業本質的特性決定了的,企業擴張促進了企業組織的演化[2]。改革開放後,我國成為世界上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企業擴張理論發展可以其獨特的解釋能力幫助我們理解當今我國企業擴張的一些難題,對產業格局重構及企業競爭策略的選擇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企業擴張理論分析一般框架
  
  企業擴張理論研究的源頭可追溯到斯密的分工與報酬遞增思想。馬克思的擴大再生產理論是一種重要的企業擴張理論。新古典經濟學繼而也對此作出了自己的解釋。企業擴張理論在新制度學派那裡得到重大發展。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古典經濟學為代表的傳統理論受到現實的挑戰,企業擴張理論研究逐漸轉向企業內部。從彭羅斯後越來越多的學者致力於企業能力理論的研究,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企業能力理論的提出成為企業擴張理論的主流。應該說,企業理論的發展已經涵蓋了企業擴張的方方面面,企業擴張理論研究主要分析回答了三個問題:
  
  (一)企業擴張的動因
  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觀點,企業擴張是分工的必然結果。亞當·斯密、巴比奇、馬歇爾和楊格把分工過程看作是為什麼會出現規模經濟的主要原因。按斯密的觀點,分工受市場範圍的限制,應該說,市場規模的擴大,增加了縱向分解和生產迂迴性,利用規模經濟是可取的。馬歇爾(1919)認為幾乎每一種橫向擴張都趨向於增加大規模生產的內在經濟,當市場規模擴大時,集中可以帶來更多的收益,所以企業規模趨向擴大。企業擴張的戰略目標動因是企業實現長期利潤最大化,企業的本質決定著任何國家的任何企業都要追求擴張,企業擴張是企業普遍追求的發展目標。斯密從“經濟人”和“完全競爭”的角度論證了企業規模變遷的動力和條件。由於人的利己動機,私有產權下的資本主義企業總是要追求利潤最大化,這是私有企業的唯一目的。因此,擴大再生產成為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特徵。新古典經濟理論認為,企業擴張行為的動因就在於對規模經濟的追求,這一階段的研究成果如靜態最優企業模型表明,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是企業擴張的根本原因,對規模經濟的追求則是企業擴張的直接原因[3]。奈特(knight,1965)指出,企業獲得壟斷收益的可能性為持續的和無限的.企業擴張提供了強有力的動機。
  科斯的企業理論主要是運用交易費用概念解釋了企業存在及擴張的意義,也就是交易費用的節約是企業存在擴張以及替代市場的根本原因。當市場的交易費用大於企業內部的組織費用時,企業就是比市場更有效率的調節機制,因而企業的存在和擴大規模就是必然的結果了。組織費用表明,企業擴張愈快,管理成本就會遞增,這就是科斯所說的企業節約的市場交易費用等於遞增的組織成本時,企業的最大規模也就被決定了,企業規模發展達到了靜態均衡。在動態過程中則不然,當既有的靜態均衡被打破時,企業規模將繼續趨向擴張。反之,企業邊界就會受到抑制和收斂。科斯的追隨者中的代表人物威廉姆森、張五常和楊小凱等人發展了交易費用理論,威廉姆森沿用科斯的交易費用分析方法,提出了“市場失靈”的概念,分析直接影響企業組織規模的原因。因此,交易費用標準是企業存在擴張與效率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