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高等學校物流運輸學實踐教學研究教育論文

文思屋 人氣:1.3W

論文關鍵詞:物流 運輸 教學 實踐

淺談高等學校物流運輸學實踐教學研究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物流被稱為第三利潤源,是各企業在最初的節約原材料的“第一利潤源”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第二利潤源”之後,建立的新型產業。作為物流教學中重要一環的實踐教學,日益受到各教育機構的重視,但是目前的現狀卻存在諸多障礙和缺陷。對這些現實問題進行剖析,探索高職院校物流運輸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之道。

1加強課堂理論知識深化

目前,各地都出現了“物流熱”,之所以物流能被人們越來越重視,因為物流能給企業、給社會帶來財富,所謂的第三利潤源。但如果企業片面瞭解物流,不能建立高效的物流體系、物流一體化,物流不但不能夠給企業帶來財富,還會使物流成本偏高。比如一味的追求包裝成本,出現使運輸、倉儲成本增加,降低物流服務質量的效益背反原理。所以應建立物流體系,將物流各功能綜合考慮,在保證物流服務質量上,力求物流總成本最低。

現階段,五種運輸方式同時活躍在物流領域中,大部分高校侷限於研究道路運輸,很少涉及其他四種運輸方式的內容,缺少對交通運輸系統的介紹。顯然,會造成學生知識結構的欠缺,不能滿足高校對物流運輸管理學的'課程要求,因此,應積極配合學科發展和專業要求,不斷修訂教學大綱。

增加國際物流運輸相關知識,很多高校對物流管理專業都會開始國際物流課程,但是作為選修課或考察課去開設。學生的重視程度不高。隨著物流系統的發展,高等學校的物流畢業生缺乏國際物流知識。所以應將國際物流相關課程作為考試課程學習,不斷加深學生對國際物流知識,尤其是海洋運輸、集裝箱運輸的學習。

2提高外語能力

近年來,雙語教學已經逐漸進入了高等教育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教育部教育司司長張堯學在《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一文中指出,今後逐漸轉向不設公共英語課,學生入學後直接接受雙語教學。現代物流業越來越多的向國際化、全球化發展,勢必對從事物流活動人員掌握英語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學中應培養技能+外語+學歷的專業人才。

3課堂模擬作業

物流運輸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具有抽象和難以理解的特點,只侷限學習理論知識,影響學生的感性認知和理性理解,必須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首先,儘量採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其次,讓學生完成課程設計,可以給學生一份運輸路線圖和設計要求,並對車輛配載、人員設定、貨物特殊要求、運輸方式等進行描述和提出問題,要求最經濟。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自我設計完成運輸要求。並對運輸量、運輸週轉量、資金利用率、勞動力考核等指標進行計算。 課程設計不應設定的太過複雜,應保證學生能在學習理論基礎的基礎上獨立完成,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對解決問題能力的積極性,保證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充分理解。

4實驗室模擬練習

為適應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交通運輸業對人才的要求,改變交通運輸專業實踐環節薄弱,外出實習困難、學生動手能力差的局面,應開設物流運輸實驗課。

課程設計是理想化的現實運輸問題,對單一運輸方式如道路運輸組織是可以完成的。而隨著物流運輸改革的深化,該課程的教學也應不斷提高。其他四種運輸方式也應融合在實踐內容之中去。除了完成教學課程設計外,還應開設物流實驗課,進行上機實驗。利用計算機軟體,開展線路優化、車輛配載、自動化裝卸分揀過程、集裝箱整箱與拼箱的裝箱、掏箱。

物流實訓室建設是以物流實務操作人員為導向。物流實訓室主要是模擬物流基本作業流程。建設實訓室應該首先根據物流作業流程的功能模組:訂單處理、車輛管理、跟蹤管理、配送、庫區和儲位管理、質檢和組裝、進出庫管理、庫內作業管理等功能模組進行系統設計;其次,應該在每個流程上配備足夠數量的硬體如掃描槍、RF和手持終端等裝置進行操練;最後,把硬體與軟體結合起來進行視覺化操作。

5物流企業實習

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從校內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2個方面構建。

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可大力推廣開放式、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運用,提高教學效果,將理論知識實踐化,結合校內實驗室的模擬訓練,保證達到物流培養目標,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學校必須主動與第三方物流企業、運輸企業、倉儲配送企業、流通加工企業、生產製造企業等合作,建立健全校外實訓實習基地。

建設校外實訓基地,首先,應該根據專業培養方向聯絡企業,如物流基地、倉儲配送中心、製造業;其次,根據物流管理專業認識實習、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階段,確定合作方式。第三,建立一個常設的合作機構或形式。

6堅持抓好就業導向

從以下方面堅持抓好就業導向。(1)教師充分了解現代物流企業對物流人才需求狀況。(2)入學教育,重點是要做好專業認知教育以及創業教育與指導。(3)專業課程安排,重點是突出重點課程,順應時代變革,將目前最新物流發展現狀、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狀況,引入教學之中,培養企業所需的物流人才。(4)鼓勵和幫助學生到物流企業去實習或見習。(5)建立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式培養的模式。(6)進一步開展就業指導,使學生認知企業對不同層次不同學歷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童岱.交通運輸學教學改革探討[J].經濟師,2008,(11).

[2]李肖夫,關於高職院校現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問題的思考[J].物流科技,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