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面對企業生命週期企業如何進行管理

文思屋 人氣:2.21W

企業生命週期理論

面對企業生命週期企業如何進行管理

任何企業都處在一定的環境中,這種環境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企業與環境始終處於動態調適之中。企業與環境動態調適的過程也就是企業與環境的博弈過程,企業與環境博弈的最終結果體現為企業的生命週期。

根據伊查克•愛迪思博士的企業生命週期等理論,本文把企業生命週期概括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蛻變期。通過分析這五個時期企業內外部環境特點及矛盾提出企業對環境調適的不同方法。

(一)孕育期的企業與環境博弈及風險

“企業生命週期的第一個階段是孕育期。此時企業尚未誕生,僅僅是一種創業的意圖”。這一階段企業可塑性強,主要根據創業者的意圖來規劃,創業者的經歷、實力、技能、經驗以及當時所處的外部環境決定了這個意圖。這個意圖又將對企業未來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好的意圖發展起來可能順利一些,一些先天不足的意圖面臨著不同的命運。企業孕育期如果遇到蕭條的經濟環境或者市場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則成為創業空想的可能性較大。相反,如果是經濟上升期或市場經濟發達的地區則進入初生期的機遇較大。此時最重要的是企業創辦者對未來企業的設想和對市場趨勢判斷的準確性上,如果創辦者想法不切實際,孕育期的企業就可能胎死腹中,成為創業空想。總的來說,企業孕育期對外部環境的控制性較差,外部環境對創業者影響較大。

(二)初生期的企業與環境博弈及風險

企業在這一階段充滿著“管理的悖論”。從組織結構看,其組織體系雖然不完善,但是由於人少或者以創業者為主導,卻達到了組織要達到的目的——靈活、高效率。從人力資源管理來看,雖然還未形成完善的人員招聘、培訓、激勵機制等,但是由於企業成立初期,一人身兼數職,而且由於創業者對未來收入充滿預期所以雖然工資分配體系簡單但計較不多。從市場行銷體系來看,企業產品品種少,但是由於創業者直接參與產品設計、營銷、定價等,產品更新等反映迅速。從企業文化來看,雖然企業還未形成企業文化,還未樹立起品牌,但由於企業明顯帶有創業者個性,創業者之間能夠團結一致,凝聚力強。從創業者自身來看,創業者滿懷抱負,創造性和冒險精神充足。

(三)成長期的企業與環境博弈及風險

企業經過一段動態平衡發展過程後,內部形成滿足外部的能力。企業開始由小到大、實力逐步增強。外部對企業的消極風險壓力得到緩解。企業的組織活力、創造性和凝聚力不減,創業者們因為初步的創業成果而投資信心和慾望大增、進而偏好風險。有些企業開始面臨著多元化的問題。多元化如果運用不好,會導致企業資源分散、財務風險加大。企業可能會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資金不足。成長期也存在明顯的衝突,如“老人”與新來者之間的衝突,創業者與專業管理人員之間的衝突等。

(四)成熟期的企業與環境博弈及風險

這一階段企業內外部環境處於動態均衡狀態。企業經濟效益提高,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多樣化,並形成了名牌。企業組織體系完善,企業各種規章制度應有盡有。但是組織間開始出現權力衝突和利益衝突,規章制度形不成約束力。這就形成了所謂內部負壓。在內外壓力的共同作用下,企業可能發展速度減慢,創新精神減退,思想趨於保守。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個問題,企業就會走向衰退期。

(五)衰退期企業與環境博弈及風險

這一階段,動態均衡已經打破,企業對外部環境的反應能力降低,不能適應行業環境的變化,不能適應科技進步的變化,從而使企業面臨淘汰的危險。企業“軀體老化”,包括硬體的老化(如裝置老化等)和軟體的老化(組織系統老化、思維觀念老化、決策模式老化、技術老化等);企業內部“疾病增多”。企業與環境博弈的最終結果表現為企業“抵抗力下降”,即對外部風險的抵抗能力日趨低下。

企業對環境的調適方法與路徑

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並不只是被動適應環境,而是可以根據企業環境的特性及動態變化的一般規律,通過管理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改善和控制環境,以保持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企業不同生命週期有不同的風險、特徵,不同的影響因素,存在不同的問題,企業要依據生命體各階段不同的特徵、問題和影響因素,權變地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戰略,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本文認為基於企業生命週期,企業對環境調適主要表現為適應、影響、引導、改善和控制。

企業要適應環境、影響環境、引導環境、改善和控制環境,可以通過五力模型來實現。即敏感力、抵抗力、核心競爭力和創新力以及文化力。這五個力敏感力是前提,抵抗力是基礎,核心競爭力是手段,創新力是源泉,文化力是保障。五力在不同的生命週期其強弱大小是不同。企業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充分增強這五力,實現內外部動態匹配。

(一)敏感力

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變化意味著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從企業內外部環境通過各種途徑影響著企業活動,不僅影響了轉換過程本身,而且也影響了資源的獲取過程、產出的創造和消費過程。同時,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使企業面臨的環境更加複雜和不穩定。管理一個貫穿始終的任務就是要敏銳和準確地去感受和把握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因時制宜積極應對。也就是說要保持敏感力。企業從嬰兒期到初生期其對內外部環境保持高度的敏感,但隨著企業進入成熟期,部分企業開始喪失對環境的敏感力。甚至企業在外部環境發生實質性變化時,企業都沒有反應。企業與外界的資訊交換機能減退,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敏感;組織系統老化,行動遲緩,對環境的反應滯後,組織系統內部協調能力差。因此,要始終保持敏感力。敏感力既是創新的源泉,也是企業應對外部環境的基礎,是企業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控制風險的重要手段。所以無論處於哪個階段的企業必須保持對內部環境的敏感力。過去研究主要是提及對外部環境的敏感,本文提出必須不僅對內外部環境保持敏感,而且對內外部環境變化之間的.影響也要保持敏感,在保持敏感的同時,不斷向外界學習。也就是說要做到“知已知彼”。如果一個企業不能敏銳分析和把握內外部形勢變化,對自身和外部的變化反應遲鈍,企業將陷入危機。

(二)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