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從審計的角度看會計資訊的失真

文思屋 人氣:1.68W

摘要:從審計角度列舉了資訊失真的種類,了會計資訊失真的表現形式及產生原因,並提出了相關防範對策與措施。

從審計的角度看會計資訊的失真

關鍵詞:會計資訊;失真;審計;防範;對策

1、引言

會計資訊失真已成為會計界若干困難之一,由於會計資訊是反映會計主體價值運動狀況的資訊,是價值運動及其屬性的一種客觀表達,是整個會計行為系統的核心部分,實在質是各種利益關係的反映。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人們對會計資訊的依靠程度越來越強。同時,會計資訊失真直接增加審計工作量,且審計難度加大,不僅僅是審計賬務本身,而是要從其原始憑證的真實性進手,造成審計工作人力、物力和時間的巨大浪費。因此,必須加大力度,事先防範會計資訊失真題目

2、會計資訊失真的種類

會計資訊失真原因很多,只有熟知各種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審計,“對症下藥”地予以處置。在分析會計資訊失真原因時,很多人直接想到的是會計作弊,從審計的角度看,會計資訊失真的範圍遠不僅限於會計作弊,回結進來一般有如下型別:

2。1、正當失真與非法失真

會計資訊失真按產生的原因不同,分為正當失真與非法失真。假如失真的會計資訊產生於正當真實的原始憑證,並且依據的正當合規的會計處理過程,即為正當會計失真,反之為非法會計資訊失真。

2。2、故意失真與無意失真

會計資訊失真按其與有關職員的關係不同,分為故意失真與無意失真。故意失真是控制會計基本資訊的職員為了會計主體本身或相關主體的區域性利益,不顧會計資訊使用者的利益和對會計資訊真實性的要求,故意篡改、偽造、變造有關會計憑證,虛報、漏報、瞞報有關的會計資料而造成報出資訊與主題本身的實際資訊不符的現象。例如,在審計過程中,經常會發現賬賬不符、賬表不符和賬實不符,而其中的賬實不符最隱蔽,審計難度也最大。無意失真是基本會計資訊的控制職員由於職業道德、專業素質等內因以及行業會計制度等外因的,造成對政策法規理解不透、運用相關條款不當或賬務處理錯弊而導致的會計資訊失真。另外,根據會計核算的有關原則如重要性原則、本錢原則和幣值穩定假設等對基本會計資訊的篩選,也會造成會計資訊失真,這也是在審計過程中需要留意的題目。

3、會計資訊失真的表現形式及成因分析

會計資訊失真究其原因,有政策、體制等客觀方面的原因,當然也有作為會計知識載體的會計職員本身的素質題目,且失真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例如:

3。1、會計資訊不實

會計職員在處理經濟業務過程中,對會計法規的理解不透徹,主觀判定失誤,經驗不足以及會計本身的不確定性,造成會計資訊與經濟活動的真實性之間有差異,即前面所提及的“無意失真”或“正當失真”,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1)會計制度的限制

會計工作是根據相關規定與制度進行的,而任何一項規章制度都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時已徙而法不徙”則難以確保資訊不出現偏差。另外,制度的可選擇性也是造成資訊失真的原因。任何一個會計準則或制度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涵蓋一切,每當新情況、新領域、新行業出現的時候,可能很難找到相關“檔案”。再者,有時會計資訊提供者與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同樣導致會計政策選擇的偏向性。例如,會計計量方面的區間規定以及會計計價的多樣性規定等,固然制度規定同一在不同時期計價方法要保持一致,但不同企業可以選擇不同的計價方法,尤其是現在企業實施專案法治理後,同類會計事項的個性日益豐富,其政策選擇範圍也隨之增大,會計資訊失真的可能性也就加大。

2)委託代理制的限制

在委託代理制下,由於存在委託代理雙方的效用函式不一致、資訊不對稱、契約不完備等特有的非均衡特徵,致使會計資訊失真。首先,委託人與代理人的效用函式不一致,激勵不相容。委託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標是企業價值的最大化,而代理人不僅尋求以貨幣衡量的物質報酬,還致力於一些非物質性的因素如增加閒暇時間,追求在職消費等等來實現其效用最大化。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則損害另一方,且始終不可能達到最優狀態,這樣經營者為追求自身效用,未必會提供所有者決策所需的全部真實可靠的會計資訊。其次,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由於所有者是“外部人”甚或為“外行”,而經營者是“內部人”且大多為“內行”,這樣,在相關資訊佔有方面,經營者相對處於上風地位,而所有者相對處於劣勢地位。資訊佔有的不對稱,為會計資訊失真提供了方便。另外,委託代理雙方簽訂的契約不完備,其契約往往是關係契約,不可能把會計實務中的所有情況都包括在內,且會計實務變化之快是難以預料的,因而代理人有可能利用資訊上風與契約的缺口和遺漏選擇有利於粉飾的會計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