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研究型教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實踐應用論文

文思屋 人氣:3.16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研究型教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實踐應用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研究型教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實踐應用論文

摘要

基於《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和教學現狀,從案例教學、組織專題討論、指導學生開展課外社會實踐活動、豐富教學手段和建立科學的考核方式等五個方面闡述研究型教學在課程中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

研究型教學;微觀經濟學;自主學習;

1、研究型教學的內涵

關於研究型教學的內涵教育界有不同的認識。李萍(2008)、劉偉(2010)等認為研究型教學是一種不同於傳統教學的新的教學理念,它改變教師作為課堂主體的單一傾向,強調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主導與主體的地位,這一教學理念轉換的根本目的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劉秀倫、蔣澤、張牛等(2007)等認為研究型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是教師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知識積累為基礎,精心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充分參與、主動探究,自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研討中積累知識、培養能力和鍛鍊思維的情景化的新型教學模式。是注重學生髮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培養高層次、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教學模式(劉文明,2016)。鄒曉偉、楊景萍(2014)認為研究型教學是一種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通過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案例教學、基於問題學習的教學方法都屬於典型的研究型教學方法(趙洪,2006)。夏錦文、程曉樵(2009)、劉月珍(2014)等認為研究型教學是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綜合體。

筆者認為,研究型教學是用研究型教學理念構建研究型教學模式,通過研究型教學方法落實研究型教學理念。研究型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構建開放型教學環境,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願望,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生最早接觸到的專業課程之一,也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重要基礎。這門課程具有理論性強、抽象的特點,對大一新生來說學習確實有一定難度。中學時期他們形成了依賴於老師和書本學習的習慣,相對缺乏自主性學習的意識,缺少主動性思考。如果教師在大學授課過程中不注重教學改革,不能因材施教,只會照本宣科,講課就會缺乏吸引力,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效果。

2、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和教學現狀

2.1課程理論性強,學生學習興趣不濃

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個體經濟單位是如何做出資源配置決策以及這些決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課程內容以抽象理論分析為主,比較枯燥,學生由於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難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講到消費者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時,生活中都有感受學生很容易理解,但是進一步研究消費者均衡時,當講授邊際效用與價格之比相等時消費者行為最佳,學生就感覺比較抽象。又如講授到廠商利潤最大化條件是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時,學生就會對均衡狀態下廠商還會出現虧損狀態表示難以理解。

2.2課程研究方法多,圖形多,學生學習有畏難情緒

《微觀經濟學》課程不僅內容理論抽象,而且具有研究方法多樣性、數學化的特點。邊際分析、均衡分析、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動態分析等方法論頻繁使用,使一些數學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感到力不從心。在研究經濟問題過程中,大多先進行理論分析,再構造數學模型,畫出直觀圖形,最後進行數學推導,多種方法的融合使用,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同時,這門課所涉及到的`圖形較多,這些都增加了課程的學習的難度。《微觀經濟學》課程內容邏輯性強,前後章節聯絡緊密,如果前面內容掌握不好,要學好後面的內容,更是增加了難度。

3、研究型教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實踐

3.1加強案例教學

由於《微觀經濟學》課程內容大多是抽象化的理論,如果單純進行理論講述,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師結合課程內容有針對性地選用案例,將理論知識與當前經濟社會生活中具體例項結合起來,不僅可以闡釋知識要點,讓學生從案例分析中理解和掌握經濟學理論,同時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他們主動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理論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如在講授商品需求時可用啤酒與炸雞、汽油與汽車之間的關係說明商品之間的相關性,講授商品彈性時可以用“中國大媽槍黃金”作為案例分析,講授市場均衡時可以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例。

3.2組織開展專題討論

專題討論一般是教師在講授理論以後,整理出若干個與課程內容相銜接的討論題目,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通過查閱、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撰寫演講報告,最後進行答辯演講,回答其它小組同學和老師提出的問題,教師最後進行點評和總結。教師在確定討論題目時,要緊扣現實,選擇當前國內外金融、經濟發展中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熱點、重點問題,既便於學生查詢資料、獲取資訊,又能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理論聯絡實際。比如在講授政府對價格干預時,可以在介紹中國政府對糧食實行保護價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各國政府對糧食及農業的保護政策。在講授市場供求關係以後,組織學生討論中國房地產市場,分析政府調控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等等。專題討論強化了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的靈活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習慣,有助於提高學生資料查閱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變“接受式教學”為“創新式教學”。

3.3指導學生開展課外社會實踐活動

研究型教學突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通過構建開放型教學環境,實現課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是理論聯絡實際,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水平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的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社會實踐專案的申報、問卷調查的設計、調研報告的撰寫等環節,使學生將經濟學理論融會貫通到實踐專案活動中去。學生通過利用寒暑假或節假日開展課外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能夠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促進了從理論到實踐、從知識到技能的轉化。另一方面,課外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課題專案組成員之間形成了分工協作、討論交流的團隊精神。如針對當前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技術和電子商務,可以組織學生對手機移動支付、微商等主題開展社會調研,還可以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申報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使大學生得到創新性科學研究的鍛鍊機會,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

3.4豐富教學手段

靈活多樣、豐富的教學手段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研究型教學中來。《微觀經濟學》課程理論既抽象又枯燥,在課堂上如能恰當地運用與課程相關的視訊、音訊、Flash動畫等多媒體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比如在講授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原理時,可以觀看央視紀錄片《大國崛起》,讓學生對這一理論的產生背景有比較直觀的理解。講授穀賤傷農原理和政府對糧食市場干預時,可播放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中《糧倉“碩鼠”》節目,讓學生理解為什麼政府對糧食價格進行干預,同時對經濟領域的反腐問題有進一步的瞭解。多媒體教學還能實現大量的圖形演示,將課程理論中曲線與曲線之間的關係變化直觀地演示出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於提升授課效果。

3.5建立科學的考核方式

科學的課程考核方式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有利於研究型教學活動的開展。單一的期末考試很難綜合考量學生的知識量、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課程考核既要重視期末終結性考試,更要側重過程性考核,利用過程性評價激勵學生自主性學習。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我們採用了“期末考試+平時成績+小組成績”考核方式。平時成績體現學生課堂參與和作業完成情況,小組成績體現專題討論完成情況。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題討論活動,可以依據每個小組參與討論活動次數、成果質量確定成績,小組之間形成競爭氛圍,激勵學習主動性不夠的同學也能參與到課程教學活動中去,提高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劉文明.高校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幾點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8:262.

[2]鄒曉偉,楊景萍.研究性教學中教師有效性教學策略的構建[J].大學教育,2014,8:33-34.

[3]劉秀倫,蔣澤,張牛.實施研究型教學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教育探索,2007,3:22-23.

[4]柳治國.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0:81-82.

[5]沈炳珍,姜海波.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綜合性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