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應用型高校思政治課實踐教學研究論文

文思屋 人氣:1.08W

摘要:茶文化素養人才培養是當代應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實踐的目標之一,以茶文化為視角,不僅可以提升思政課程實踐教學的實效,同時還能夠豐富教學內容與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能夠更好的成長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文以茶文化素養人才培養為視角,對思政課程教育實踐進行幾點分析。

應用型高校思政治課實踐教學研究論文

關鍵詞:茶文化素養;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

引言

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特點是職業性、實踐性,思政教育也是如此,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思政實踐應該基於茶文化素養人才培養理念之下,不斷進行教育理念與方法的更新,以促進高校思政課實踐質量提高,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1.養成良好的茶文化素養對於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義

茶文化飽含諸多優秀精神文化內涵,更是將不同時代人們追求的道德情操、精神內涵寄託在茶文化中。茶本身價值豐富,不僅是飲品,香料,更是藥材,保健品,有豐富的使用途徑,蘊含思想廣泛豐富,更是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優秀思想的傳承。高校將茶文化素養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有利於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道德情操,加強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不僅如此,還增強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有助於傳承與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1.1有利於讓大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茶味清香淡然,一品苦澀再品醇香,本身不僅具備飲食的價值,更有保健類藥用價值。因此學習茶知識,感受茶文化,幫助學生養成茶文化習慣,形成良好的茶文化素養,加深對身體健康的認識。利用茶文化知識的掌握,實現修身養性,有助於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進一步形成高雅的文化欣賞情操。強健的身體,是學習工作生活的基礎前提,高校雖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鍛鍊與提升,但當前我國大學生普遍缺乏自覺鍛鍊的意識,鍛鍊強度不夠,大部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好,生活習慣不健康。而茶文化中深含修身養性、強身健體、自我認知、自我把控的思想。因此,學習茶文化對可有效的改變大學生對生活習慣的認識。

1.2茶文化有利於大學生民族精神的養成

茶文化經過數千年的洗禮,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代表,其文化底蘊雄厚,具備歷史地位,並飽含深厚的文化內涵,是優秀思想的匯聚,學習茶文化有力提升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擴充套件其視野、增加其文化素養。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喚醒其時代精神、樹立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是民族屹立在世界中穩定的、基礎的競爭因素。而民族文化不僅是文字圖案,更是世世代代的文化整合。為了使大學生更好的感受到茶文化的真諦內涵,應當在大學茶文化教學時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進大學生在學習茶文化時得以進步,感受我國民族精神。中華文化以人為中心,茶文化更實在繼承道家、儒家思想的過程中充分融合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思想,更將人本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茶文化有助於培養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茶文化素養,拓寬眼界,開拓思維,符合社會對人才的現代化需求,有助於培養綜合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

1.3茶文化中蘊含著豐富哲學思想,給予大學生啟迪

茶文化歷史悠久,萌芽於早期時代,在歷史的腳步中不斷髮展,但其發展不是獨立的,而是與各個優秀文化的融合與碰撞。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茶文化整合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精華,將茶趣發揚光大,不僅喝茶本身蘊含論道,更在品茶的過程中的傳遞人生智慧。如,自古以來儒家思想強調“中庸致合”,用平衡的心態保證世間萬物的平等相處,茶文化強調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和周邊事物的關係,利用內心平和強調修身養性,可見其與儒家“中庸”相契合。在現今飛速發展的經濟時代,各個行業間競爭激烈,加快了生活節奏發展,這就容易滋生心浮氣躁的'心理。使得人們缺乏對生活的感悟,而品茶則是使人心靜的活動,通過品茶感受慢節奏的樂趣,更感受茶道的哲學。在此情況下,高校教學中將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學生感受茶精神,領悟茶哲學,有助於提升大學生思想層次,幫助其樹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並指引其未來的生活。

2.現代茶文化素養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具體途徑

2.1在茶文化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其對學生有引導的作用,更可幫助大學生拓展茶文化的知識儲備,提升其相關能力。因此,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應當重視對教師茶文化素養與技能的培養與提升。當前,部分高校的茶文化課程有思想政治教師進行兼職,要強化對此類教師茶文化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與訓練,使教師增加靈活應對茶文化課堂的能力。同時要注意對任課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使其轉變教學模式,突破現有教學模式的侷限,根據大學生的實際需求轉變教學方式,選擇大學生更願接受的備課內容和課堂講課方式,使學生通過新型教學模式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增加學習茶文化的興趣,進而增強茶文化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2.2加強高校學生對現代茶文化的瞭解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為了提升大學生對茶文化的深層理解,應重視培養大學生對茶文化的興趣度。在進行茶文化教學時,要通過茶文化活動,組織學生積極踴躍參加,如茶話會、茶展等,並加強茶文化活動在大學生範圍內的宣傳,利用茶文化活動加強學生對茶文化知識的興趣與瞭解,將大學生引入茶文化的學習中。同時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要組織開展茶文化的相關課程,利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學習茶文化的興趣。利用茶文化與思想政治結合的教學方式,要重視對新入學的大學生採用合理正確的方法進行教學活動。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與內容,增強新生對茶文化的興趣,激發其學習茶文化的熱情。

2.3應增強大學生職業素質

教學的目的是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複合型人才,可見,大學校園對學生的培養不應僅重視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更要重視對學生競爭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將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不僅是為了教學,更是為了利用茶文化增加學生的文化素養、精神素質、道德品質、職業情懷以及正確的為人處事之道。通過茶文化的教學增加學生的綜合競爭能力,利用茶文化中“天人合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並與大自然相融,在自然的環境中提升自己。同時要制定嚴密科學的茶文化學習計劃,使學生根據對思想政治的學習,培養提升茶文化素養,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

2.4加強各高校茶文化氛圍的建設

當前,部分學校重視對茶文化的教學,但是據有關資料表明,大學生普遍缺乏茶文化認知,更是缺乏學習茶文化的校園氛圍。部分高校對學生的茶文化教學僅停留在表面教育上,忽視了學生對茶文化的感知與體會,使得茶文化教學沒有實現其應有的教學意義。對此,高校應當重視對大學生茶文化教學的氛圍營造,積極打造濃厚的校園茶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此氛圍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與內涵,瞭解茶文化的真諦,並讓學生在茶文化氛圍包圍中,無時無刻感受茶文化的影響,進而激發學生對茶文化的學習興趣。

3.茶文化視域下應用新高校思政課程實踐體系構建

高校茶文化思想政治教學時,必須要重視課堂的作用,利用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拓展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

3.1制定滿足本校學生需求的茶文化課本,根據本校大學生的學習特點興趣愛好選擇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教材。可組織教師根據自身茶文化素養,自行編制符合教學模式的教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茶文化。

3.2將茶文化設定為全校通識課程,設定相關選修課,利用課堂教學使學生充分了解茶文化精神,經過教師的引導與解讀強化學生對茶文化的理解。

3.3落實茶文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利用實踐教學的效果,結合教師的輔助,增強茶文化對學生的影響。

結束語

高校思政教學中融入茶文化,可以豐富教學內涵和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茶文化能夠為思政教學改革提供指導,提升思政教育先進性和導向性,使其更好地為國家建設發展服務。高校學生也應該積極學習茶文化,通過學習茶文化,理解其中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底蘊,進而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和品德,力求成長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為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鄭靜.茶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運用以及影響[J].福建茶葉,2017,39(12):187-188.

[2]周莉.茶文化的思想淵源與高校思政教育[J].福建茶葉,2017,39(12):189-190.

[3]諶明舉.論茶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義及路徑研究[J].福建茶葉,2017,39(0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