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移動網際網路技術下信計專業數學分析教學論文

文思屋 人氣:2.15W

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 以下稱“信計專業”) 是由資訊科學、計算科學等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個新的理科專業,著眼於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掌握資訊與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學研究訓練,並能解決資訊處理和科學與工程計算等實際問題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數學分析是信計專業面向大一新生開設的基礎課程,它既是初等數學的總結與昇華,更是信計專業後繼課程的基礎,在學生知識結構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飛速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 據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 CNNIC) 《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2016 年7 月) 》顯示,“截至2016 年6 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 56 億,其中處於20 ~ 29 歲年齡段的網民佔比30. 4%,位居第一”. 大學生群體作為其中接受新生事物最快、最深入的群體,受到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影響是最深刻的. 因此有必要把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和傳統的數學分析課程有機結合,克服教學弊端,令其成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載體,以適應資訊化社會的發展需求.

淺析移動網際網路技術下信計專業數學分析教學論文

1 數學分析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 1 教學內容無專業特色

根據國家專業設定要求,數學分析的教學既不同於數學專業又不同於計算機應用專業,更不同於一般工科專業. 在教材市場上,幾乎看不到面向信計專業編寫的數學分析教材,大部分學校只能選擇面向數學系學生編寫的教材. 由於任課老師的學術背景差異,在教學內容上無法做到精確的側重與取捨,往往片面的強調數學的結構化、抽象化和公理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不易讓學生接受.

1. 2 教學手段及方法陳舊

數學分析的教學手段仍然以教材和黑板等傳統方法為主. 教學方法是以語言傳遞資訊為主的講授法,由於課時的限制,往往出現滿堂灌,與學生缺乏交流. 這樣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被動的接受知識,對時空的限制較大,同時也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 3 教學節奏快,評價方法單一

大學數學課堂資訊量大、節奏快,需要學生上課思想高度集中,“一個不小心,老師講的東西已經到千里之外了”,因此很多學生無法在課堂上跟上教師的節奏,同時又沒有良好的自學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另一方面,對於學生的評價,雖然總評也包含平時成績,但是大班授課,教師無法確切瞭解每個人的真實情況,最常見的做法就是一張試卷定終身,這也給學生學習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學生平時不好好學習,在期末考試前突擊,專搞題海戰術,以能順利過關為終極目標,這不利於學生真正掌握本門課程,也使得後續課程的學習變得更為艱難.

2 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優勢

所謂的移動網際網路,廣義上是指使用者使用手機、上網本、筆記本等移動終端,通過行動網路獲取行動通訊網路服務和網際網路服務; 狹義上是指使用者使用手機終端,通過行動網路瀏覽網際網路站和手機網站,獲取多媒體、定製資訊等其他資料服務和資訊服務. 截至2016 年6 月,我國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達1. 18 億,手機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為6987 萬,國家對教育行業的高度重視、雲端計算等相關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以及人們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推動線上教育市場快速發展.特別的,移動教育藉助移動裝置的觸感、語音輸出等方式,提供了個性化的人機互動場景,從而提升學習的趣味性,因此移動教育正逐步成為線上教育的主流,並具有以下優勢:

2. 1 即時化教育

移動網際網路裝置一般24 小時線上,隨身攜帶,隨時隨地查閱網路平臺上文字、圖片、動畫、視訊等資訊. 因此學生可以根據學習需求,使用移動網際網路裝置即時接入網路,查詢其所需的知識. 另外,國內外很多軟體企業開發了與大學教育有關的App,學生可以下載資源後離線檢視,方便閱讀.

2. 2 個性化教育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尋找適合自己的教育App,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有選擇的進行學習.可以線上觀看名師授課,也可下載課程,離線觀看; 可以選擇音訊模式也可選擇視訊模式; 可以線上做題,也可以直接提問.

2. 3 互動化教育

與傳統媒介相比,移動網際網路更加自由和開放,各大手機App 的運用,可以讓人們隨時隨地的傳遞資訊,表達自己的'觀點. 比如QQ,微信等,集圖片、語音、視訊、文字於一體,具有回覆迅速,更新快捷的優點,大大提高了人們的溝通效率.

3 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在數學分析教學中的應用

3. 1 教學內容合理安排

3. 1. 1 抓住數學分析課程的本質

本課程以極限為工具,通過“函式、極限、連續、微分、積分、級數”等概念,研究具有良好性質的實變數實值函式的連續性、可微性和可積性. 對於這部分內容,應要求學生理解這些核心概念及其相互間關係,通過嚴格的訓練掌握其精髓,既為後續專業學習做好準備,也為今後深造奠定基礎. 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慕課資源作為學生的參考資料. 比如: 中國大學慕課App 中,華東師範大學出品的《數學分析》,同濟大學出品的《微積分》等,學生除了課堂聽講外,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取自己的薄弱環節,通過反覆收看鞏固所學知識.

3. 1. 2 適當補充專業特色內容

從信計專業角度而言,資訊處理的理論和方法要求學生具備對大量資訊的採集、傳輸、分類、篩選、壓縮、分析、保密存貯和應用等方面的初步能力,擔任數學分析課程的任課老師需要深刻理解整個信計專業的主幹專業課程設定,使得教學更好地為後繼課程的學習服務,可以說對任課老師要求很高. 而實際情況是任課老師的學術背景往往是基礎數學類,對計算機理論及應用知之甚少,很難深刻理解信計專業的其他課程. 如今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正可以克服這一缺憾.教師可以根據信計專業培養目標,有針對性的從網路上尋找通俗易懂的教學資源,以視訊、音訊或者文字、圖片等形式傳送至教學App 中,以供學生課後利用手機觀看或者閱讀,解決學生為什麼要學習數學分析的困惑,從而能對專業學習有初步的認識.

3. 1. 3 堅持循序漸進原則,注重實際應用,增加趣味性

數學分析的授課內容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並運用於生活中,體現數學的價值,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比如: 在大一第一學期學習初等函式後,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免費的資源,合理使用函式影象,創作出一幅動態圖畫,並且學生可以將自己的作品釋出到手機App 中,相互評價. 在這過程中,學生對於位置關係、函式隨引數變化發生的改變等等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對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其作品極具想象力。

3. 2 教學方法靈活便捷

在課前,教師將課件等資料上傳於雲端,學生利用手機教學App,線上或下載閱讀,既滿足了學生預習的需求,也克服了課上學生由於座位位置不佳而無法看清教師課件或板書的問題,同時手機App 對於學生閱讀資料進行記錄,教師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瞭解.

在課堂上,對於重點內容,教師可以採取板書等傳統方式,加強對基本知識的論述,並對重要內容拍照上傳至教學App 中,同時也可以立刻檢驗學生獲取資訊的有效性. 比如講述極限計算、函式求導及積分時,教師可以先講例題,後給出習題,讓學生當場做答,鼓勵學生將所做的結果利用手機拍照上傳至qq 群,大家課堂討論,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同時也能對學生的平時表現給予記錄. 對於一些概念不清的問題,可以利用手機App,讓學生當場投票,教師再進行答疑解惑,讓學生對於基本概念理解的更為深刻. 對於一些函式極限、單調性、凹凸性等問題,可以先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如函式作圖及求導等先得出結果,後利用網路上免費的作圖網站,在手機上輸入函式公式,檢視函式影象,驗證自己的結論.在課後,要求學生分組整理課堂上的知識點,製作word文件,教師修改正確後,可上傳至雲端,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學生可通過手機App 隨時檢視上課內容,達到鞏固課堂學習的效果.

3. 3 評價學生手段多樣

利用教學App,可以對學生學習情況加以動態的記錄,比如學生是否閱讀資料,閱讀資料的時間長短、平時練習的正確性、課堂參與度等等. 在課程結束後,教師可以提取手機App 中的記錄,得到學生學習永續性的資料,從而對學生的評價更為客觀公正.

4 結語

信計係數學分析課程的教學應結合專業特點,整合網路學習資源,靈活運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即時化、互動化、個性化等特點,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知識面,促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