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動”起來

文思屋 人氣:2.35W

摘要: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認識和發展的主體。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要努力營造一個輕鬆、愉快、和諧、民主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學生以創新的條件、機遇和氛圍,這樣,有利於引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和學習動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成才意識。

淺談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動”起來

關鍵詞:地理;課堂教學;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4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1)01-0179-01

新版地理教材有兩大特點:活動內容多了,敘述性文字少了;圖文式內容多了,學生主體參與部分多了。這就難免對我們過去傳統的教法提出了新的挑戰,它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那麼,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動"起來呢?

1、巧用地圖讓學生主動學習

地圖是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內容,而新教材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圖文並茂,各種地圖中貯藏著大量的地理資訊。所以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首先學會巧用地圖,以地圖做引線,讓生學會從圖中獲取地理資訊,瞭解和分析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絡與規律,形成地理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儘量地減少教師的講述,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上獲取知識,從而逐漸樹立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

2、多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法,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競爭

新版地理教材以“人地關係為主線”,注重“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從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體驗切入,注重學習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課堂教學就在於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他們得到充分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常採用如下兩種形式。

2.1 讓學生在合作競爭活動中學會學習 。例如:在學習世界地理《板塊構造》這節內容時,學生在瞭解世界六大板塊構造以後,我設計了一個小組合作競爭的活動,讓學生用硬卡紙迅速製作一個地球六大板塊構造圖,然後沿著板塊分佈將圖剪開,按板塊運動分析地球火山地震分佈原理及喜馬拉雅山脈和地中海的成因等,看哪個小組講得最準、最快、最合理。全班十多個小組的各位成員行動積極,分工合作,使這節原本認為很難降解的內容學生很快就掌握了。

2.2 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合作與競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認識和發展的主體。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要努力營造一個輕鬆、愉快、和諧、民主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學生以創新的條件、機遇和氛圍,這樣,有利於引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和學習動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成才意識。例如在學習中國地理《西雙版納》這節課時,對旅遊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這個主題,我設計了一個課堂活動“假如你就是一個縣長,面對本地優越的金絲峽旅遊資源你準備採取哪些措施來發展旅遊事業並依此為龍頭帶動本縣經濟的發展?”。於是大多數同學踴躍上臺開展演講,使課堂活動變得非常活躍。所以說使用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地參與中愉快地學習知識

3、讓學生走上講臺

課堂活動的主體是學生,特別是地理教學,教師最好在課堂活動中只是以參與者、實踐者、發展者、組織者的角色出現。為此,教師應把課堂交給學生,就是把黑板、講臺、學具、時間交給學生,解放學生的手、嘴、眼、耳、鼻和思維,由學生在互動中完成活動內容,進而求得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教學相長。

3.1 利用黑板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如在學習“中國政區圖”的教學中,通過“比一比,看誰能準確畫出我國行政區劃分割槽域圖?”的活動,把黑板讓給學生,解放學生的手和腦。在活動中,10分鐘內有15多人次爭先恐後地上講臺在黑板上繪製中國政區圖!倘若仍然由教師在講臺上邊講邊寫,恐怕學生聽不進去或者理解深度不夠。讓學生自己繪製既提升了繪畫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2 讓學生充當“老師”,角色互換,體驗成功的樂趣 。讓每位學生都能上講臺當一回“老師”。或者針對某一個課堂活動的處理,或者針對某個知識的講解,時間約為5-8分鐘,要求該“老師”精神飽滿,主題鮮明,言簡意賅;並提前準備好教具。當該"老師"講完後,再由其他同學講評,包括成績(優良、及格、不及格)、優點、缺點、意見和建議等。這種探究、研討式的交流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鍛鍊,既能滿足學生的自我表現欲,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又能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4、充分開展鄉土教材的開發

地理教學強調“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在學習中實踐素質教育。在平時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要注重鄉土地理教材的開發,並通過收集鄉土地理教材讓學生在“動”中獲取更多的地理知識。例如學到氣候時讓學生收集反映本地氣候特徵的植物標本或收集反映當地氣候的諺語與描述,引導學生掌握一年中每個季節降水的變化,從而加深學生對降水量季節分配規律的印象。引導學生觀察每年河流,在洪水期時河水水位高低的變化情況,從而加深對"降水量年際變化"概念的印象等。在講到民風民俗時讓學生收集本地的民憤民俗,並彙集成冊。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又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同時在“動”中培養了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及實驗、操作、調查、資訊收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的技能,特別是發展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總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競爭、勇於探索、開拓創新中學得知識,以培養更多更全面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