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外國文學課程群教學的新視域探索論文

文思屋 人氣:2.03W

摘要]系統工程下的外國文學教學,就是把高等院校文學院開設的外國文學史及相關課程看成一個關係密切的課程群,各門課相對獨立,又有密切聯絡,形成平行、包容或遞進關係,是可以縱深互動的外國文學課程體系。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外國文學課程群體現了東西方文學並重、古今文學並舉、文字與理論兼顧的特點:以外國文學史為核心課程,展示世界文學全貌;以外國文學作品精讀為先修課,為學生學習文學史做鋪墊;諾貝爾文學獎研究、英國戲劇與莎士比亞、東方文學、中東古代文學研究、比較文學等選修課,是對外國文學史的拓展和深挖。

外國文學課程群教學的新視域探索論文

關鍵詞]系統工程;外國文學課程群;教學改革與實踐

20世紀50年代,錢學森開創了系統科學理論。“錢學森提出,系統科學是從事物的整體與部分、區域性與全域性以及層次關係的角度來研究客觀世界的,也就是從系統角度來研究客觀世界。”[1]系統科學理論不僅對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還影響了工程、科學、技術甚至哲學等領域。系統科學其實是全面觀察和研究世界的方法,也適用於高等教育,對外國文學教學改革和創新有指導意義。“系統工程(systemsengineering)是成功實現系統的方法,也是應對技術複雜性的有效方法。系統工程從需求出發,綜合多種專業技術,通過分析—綜合—試驗的反覆迭代過程,開發出一個滿足使用要求、整體效能優化的系統。”[2]系統工程下的外國文學教學,是把外國文學史及相關課程看成一個具有文化複雜性、融合東西方文學、關係密切的課程群,是由多門課組成的、可以縱深互動的外國文學課程體系。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教研室適時調整教學計劃,使課程設定科學合理,注意各門課程之間的聯絡,形成平行、交叉、遞進等關係,最終使文學院外國文學教學成為一個整體、一個系統工程,經過長期的實踐,收到良好效果。

一、構建“外國文學課程群”

外國文學史是我國高等院校文學院(中文系)開設的必修課,是主幹基礎課程之一。以外國文學史為核心課程,我校文學院外國文學教研室開設了比較文學、東方文學、諾貝爾文學獎研究、英國戲劇與莎士比亞、中東古代文學研究、外國文學作品精讀、西方文化原著選讀等一系列課程,組成外國文學課程群,外國文學課程群是一個教學系統工程,是我校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全體教師經過多年努力構建、創設的一個比較完備的、整體效能優化的、適宜教學的課程體系,也是2016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專案“外國文學課程群教學新視閾探索與實踐”的專項研究成果,是外國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績,凝聚著教研室集體的智慧和每一位教師的學識和學養。呈現的是外國文學課程群8門課之間的結構關係。不妨把它想象成翱翔於世界文學天空的大鵬,軀幹部分即核心課程是外國文學史。外國文學作品精讀是鳥的喙,它是外國文學史的先修課,有了作品閱讀量,有利於學習外國文學史。英國戲劇與莎士比亞和諾貝爾文學獎研究構成鳥的左翼,右翼則由東方文學和中東古代文學組成,而比較文學和西方文化原著選讀是鳥的兩足。缺少任何一門課,這隻“大鵬”就不再完整。以外國文學史為核心的外國文學課程群是一個系統,仔細分析其內部又有很多小的系統。如圖2的左圖,以外國文學史(歐美部分)為中心,形成了包括外國文學作品精讀和諾貝爾文學獎研究、英國戲劇與莎士比亞四門課程的西方文學小群。也包括四門課:東方文學、中東古代文學研究、外國文學作品精讀、諾貝爾文學獎研究。這是兩個相對獨立而又有交叉的小群。外國文學課程群是一個由多個小群組成的教學系統工程,有其內部的複雜性,但不失為一個和諧運轉的整體,一個良好的系統。

二、“外國文學課程群”是內部平衡的系統工程“

在國內,對‘系統工程’有不同的理解和定義,例如‘社會系統工程’‘系統工程學’‘系統工程是工程專案’等概念。航天領域的系統工程(航天系統工程方法)具有如下特點:強調總體設計,遵循研製程式,是反覆應用的系統工程過程和定量的方法。”[2]借鑑航天系統工程方法,我們在外國文學課程設定上也強調總體設計,經過多年探索,尤其是近兩年教學改革和實踐,對教研室課程重新佈局,刪除知識點重疊的課,新增有利於知識結構平衡的課。比如刪除“西方現代小說經典”,因其內容與外國文學史的二十世紀文學重複。新增“中東古代文學研究”,取代“西方古代文學研究”。因為之前學生必修課外國文學史“第一章古希臘羅馬文學”就是“西方古代文學”,而“中東古代文學”在其他課程中未曾講授。調整後,原來比較弱的東方文學比重增加,整個課程體系趨向平衡.把外國文學課程群當作系統工程精心建構,遵循四個原則:第一,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合格學生為重,建構合理知識結構,兼顧學生求知興趣。第二,尊重教學的普遍規律,既講授巨集觀、整體知識,也不忽略區域性重點知識,點面結合。第三,作品與文學史結合,理論與作品結合。第四,尊重外國文學發展史,全面介紹外國文學,不步西方學者後塵,避免“歐美中心主義”,開設東方文學和中東古代文學選修課。

三、“外國文學課程群”系統內部

有交叉、包容、融合、平行關係“系統是系統科學研究和應用的基本物件。系統科學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不同,但有深刻的內在聯絡。系統科學能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研究的問題聯絡起來作為系統進行綜合性、整體性研究。這就是為什麼系統科學具有交叉性、綜合性和整體性的原因。”[2]把外國文學課程群看作一個系統,各門課程相對獨立,又互相關聯,存在複雜而密切的聯絡,它們之間有交叉、包容、融合、平行關係。如圖4。外國文學課程群包含了外國文學史(歐美)和東方文學(亞非拉),這兩門課是平行關係。英國戲劇和莎士比亞是外國文學史(歐美)的一個章節,這是包含關係;中東古代文學是東方文學的一個部分,兩者也是包含關係。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有歐美作家,也有亞非拉作家,諾貝爾文學獎既是東方文學也是歐美文學的一部分,這是交叉關係。此外,外國文學史和外國文學作品精讀,兩門課是互相融合關係。外國文學課程群是一個綜合體,作為一個整體,課程安排時注意彼此的關係,合理安排開課先後時序,平行關係的課程可以同一時段開設。比如必修課外國文學史(歐美)和選修課東方文學同時開課,學生自然而然地形成比較視域,有利於學生把世界文學看成一個整體,避免落入“歐洲中心主義”“歐美中心主義”窠臼。各門課程開課時序形成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格局,以達到學生不斷拓寬知識面、逐步抵達學術前沿、管窺焦點的效果,從而培養學生品鑑賞析和研究外國文學的能力。比如:外國文學作品精讀課在國家文科基地班作為先修課開設,為外國文學史這門核心課打下了基礎;外國文學史作為後修課,又加深了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的理解。兩門課互相補充,相互闡釋,相融於一體,教學效果頗佳。重視必修的主幹基礎課,也不能忽略圍繞核心課程開設的選修課。每一門選修課都是精心設計的,各門課之間的關係必須是協調的。比如英國戲劇與莎士比亞就是深思熟慮之後開設的:第一,莎士比亞是世界戲劇史上的高峰,外國文學史因課時所限,只能概述莎士比亞創作情況,其許多重要劇作都未能講授。第二,伊麗莎白時代,“大學才子”們活躍於英國戲劇舞臺,帶來了戲劇初步繁榮的局面,為莎士比亞成長提供了必要的養分和文學氛圍;莎士比亞的成功又影響了本瓊生等後輩劇作家,所以講莎士比亞就不能不講英國戲劇。第三,歷來中文系學生讀小說多,詩歌次之,讀劇本甚少,開一門戲劇選修課可以帶動學生學習戲劇。第四,我校以文學院為中心,有師生排演話劇的傳統,讀莎士比亞劇本對學生表演話劇有促進作用。諾貝爾文學獎研究課在我校開課已20年。這是一門與時俱進的課,知識鮮活,每年獲獎作家都會成為文壇熱點話題,甚至引發熱烈爭論。這門課是對固化教材的即時更新。莎士比亞是不朽的.經典,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未必經典,有時甚至是飽受詬病,兩者探討起來同樣有意義。剖析瑞典學院評委會的得失,有助於正確看待諾貝爾獎和文學聲譽,辨析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文學。

四、“比較文學”使“外國文學課程群”成為跨學科的教育系統工程

外國文學課程群所涉及的課程大多是文學課,要麼是外國文學通史,要麼是文學史斷代研究,要麼是作品精讀、國別和作家研究,要麼是某一類文學獎研究。開設比較文學課,不僅以文學理論對外國文學課程群做了提升和深化,還打通了東西方文學.比較文學課是一門理論課,其主要內容是介紹比較文學發展史、比較文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比較文學是研究兩種或兩種以上國族的文學之間相互關係的學問,也是研究文學與其他知識及信仰領域之間的關係的學問。比較文學課的加入使外國文學課程群具有作品、文學史和理論三大元素,三者形成了可逆的迴圈關係,這種良性迴圈關係使文學與理論結合得更為緊密。“當今世界,學科體系不斷交叉,技術方法不斷融合,人們越來越多地以系統工程思想為指導,解決現實世界中很多複雜問題。由於系統工程跨學科、跨領域、開放性等特點十分明顯,不同技術背景、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研究者紛紛加入到系統工程研究隊伍之中,極大促進了系統工程思想迅猛發展。”[3]在學科不斷交叉和融合的時代,比較文學越來越傾向於文化研究,其中耦合了系統工程思想。日益活躍的比較文學中國學派,倡導跨民族、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的比較文學研究,不僅把世界文學看成一個整體,研究各國各民族文學互相影響、交融、滲透,還溝通了文學與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各領域,文學研究有了新的途徑、新的物件、新的方法。比較文學課程的開設使外國文學課程群成了一個複雜而合理的系統工程。正如系統科學理論奠基人錢學森所認為的:“系統工程是一門工程技術,可用來改造客觀世界。因為無法避免客觀事物的複雜性,所以必然要運用多個學科的綜合解決問題。”[3]外國文學課程群是一個教學系統工程,其中每一門課都是重要的,包括西方文化原著選讀課。這是一門極具特色的選修課,以英漢雙語教學提高學生外語水平。這門課所選讀的原著,涵蓋文藝理論、哲學、倫理、政治、史學、宗教諸多方面,因此這門課具有跨學科意義。總之,外國文學課程群作為一個教學系統工程,佈局合理,運作有序:以外國文學史為核心課程,展示世界文學全貌;以外國文學作品精讀為先修課,為學生學習文學史做鋪墊;諾貝爾文學獎研究、英國戲劇與莎士比亞、東方文學、中東古代文學研究、比較文學等選修課,是對外國文學史的拓展和深挖。外國文學課程群體現了東西方文學並重、古今文學並舉、文字與理論兼顧的特點。外國文學課程群是一個科學的、有利於學生學習和成才的系統工程。

參考文獻:

[1]於景元.錢學森系統科學思想和系統科學體系[J].科學決策,2014(12):1-22.

[2]郭寶柱.“系統工程”辨析[J].航天器工程,2013(4):1-6.

[3]楊德偉.錢學森與系統科學思想發展[J].經濟研究參考,2016(72):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