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巴山蜀水常湧筆端

文思屋 人氣:1.11W
畢業論文


     ——讀張大千的畫(上)

  張大千是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1代宗師。他1生致力於傳統繪畫藝術的整理、發掘、革新。他以文化使者自任,足跡遍及南北美洲及歐洲各國,不遺餘力傳播和弘揚祖國的文化藝術,贏得了廣泛的讚譽。1957年,紐約美國世界美術協會公舉大千先生為“當代第1畫家”。大千先生才華橫溢,其詩、書、畫、印、鑑堪稱5絕。徐悲鴻先生尊其是:“5百年來第1人。”大千先生畢生探索中國畫,全面承繼了豐厚的民族文化遺產,又吸納了世界近代藝術之長,在筆墨語言、意境上拓展了1個新境界。

  大量臨摹名畫

  大千先生臨摹的古人作品,其以假亂真的程度,能使鑑定家走眼。他自己從中吸收了豐富的養分。

  張大千先生臨摹歷代作品之多之廣,在近現代畫史上,甚至整個中國繪畫史上都是少有的。他從石濤、8大入手,後臨漸江、石溪、梅清、陳老蓮、陳白陽,兼及“吳門4家”。謝稚柳先生說:“大千對明清‘4王’以外的各個畫派,他無所不能,也無不可以亂真。”再往後,他又由明到元,研究與臨摹趙孟睢⑽庵俟紜⑼跏迕鰲⒛咴屏幀V心曄逼冢??紙??纖萘剿衛釤啤⒙碓丁⒘嚎?⒛霖H、董源、范寬、巨然、郭熙。20世紀40年代,他又臨摹了276幅敦煌壁畫,引起了文化界的震動。他臨摹的作品,不但使鑑定家走眼,而他自己也從中吸收了豐富的養分,煥發出強烈的藝術創造力和生命力。

  在明末清初,以“4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為代表的畫家盲目追隨古人,輕視藝術創新,釀成1股擬古主義的潮流。石濤以鮮明的態度主張創新。大千先生臨摹石濤,不是簡單地迎合盛行當時的石濤風,而是透過對石濤藝術思想和筆墨語言的探究,瞭解藝術法則與自由的關係,獲得了他受益終生的藝術真諦。當時文人畫家倡導“不師古人之跡”,而“師古人之心”。大千先生卻以臨摹古人之跡而去溝通古人之心。當時學石濤的人何止千百,大千獨出,在於他真正成為了石濤之知己,非止於皮相。可以這樣說,石濤的筆墨,貫穿了大千的1生,即使在大千先生獨創的潑墨潑色的'山水裡,也可以隨時接觸到石濤留下的點點滴滴,正如他自己所說:“大抵藝事,最初純有古人,繼則融古人而有我,終乃古人與我俱亡,始臻化境。”

  大千先生收藏有許多歷代名跡,他不論鑑評或是臨摹都注意“得氣”,他1再強調繪畫“最要緊的不在技巧,而在氣味如何。”他的作品總是以氣取韻,元氣淋漓。

  梳理傳統技法

 仕?詼鞀土倌 豆┭?腥?瘛罰?悠腥?澩┑暮焐慈溝陌臚該饜Ч??賈こ穌餼褪侵洩??飛蝦苡忻?創用蝗酥?勒嫦嗟娜宋鍩?擠ā??芤魯鏊??

  大千先生非常注意畫的意境,即使是臨摹之作,也會在此基礎上因心造境,把大千先生歸位於“傳統派最後1位大師”、“融合派巨匠”,都是不恰當的。他透過臨摹,對古人的各種技法進行了系統梳理,使當代美術家能清晰地把握中國繪畫技法的演進歷史。他在敦煌臨摹《供養菩薩像》,從菩薩身穿的紅紗裙的半透明效果,考證出這就是中國畫史上很有名,但卻從沒人知道真相的人物畫技法——曹衣出水。他有做文人畫家的資本,也有做院體畫的功夫,但他選擇的是既不同於逸筆草草的文人畫,也不同於刻板繁瑣的院體畫,而是他所主張的充盈著文化品位的“畫家之畫”。這是對擬古派和末流文人畫的挑戰。葉淺予先生說,大千1生學畫的歷程,從臨摹入手,“由近及遠,由粗轉細;再由遠返近,由細返粗,迴圈反覆,形成筆墨和風格的多變”。獨特的藝術視覺決定其獨有的審美選擇,張大千始終是以1個獨行者的姿態展現在畫壇,他秉承著中國源遠流長的“士”的文化傳統,在傳統文化醇正氛圍中優遊陶冶,同時也與世俗情懷並不悖行,這就是大千唯美主義的基礎。他既不開宗立派,也幾乎不參加某個藝術團體,更不出現在理論論爭的鋒面,這與他同時代許多畫壇名家是不1樣的。

  得江山之助

  在210世紀中國畫壇上,遊歷之廣,首推張大千。40年代他主要居留在巴蜀,以青城、峨眉為主,也遠涉西康。

  大千先生重視寫生與觀察自然。他4上黃山、峨眉,2遊華山、羅浮山、衡山,涉足雁蕩、泰岱、桂林、青城、劍門……40年代後,他又周遊世界。在210世紀中國畫壇上,遊歷之廣,要首推張大千。他每到1地,或對景寫生,或照相留影,攝取造化之美。“棲息其中,朝夕孕育,體會物情,觀察物態,融會貫通,所謂胸中自有丘壑之後,才能繪出傳神的畫(張大千語)”。

  大千先生的寫生分為3個時期。早期以黃山、華山以及雁蕩、 衡嶽等地為主,留下了《黃山始信峰》《衡山第1處》等傑作。他面對自然,參悟山水的精神,印證古人的技法。畫家與黃山多具夙緣,其中最傑出的是漸江、石濤、梅瞿山。他透過觀察得出:“漸江得黃山之骨,石濤得黃山之神,瞿山得黃山之變”的結論。所以,他筆下的黃山,將3家之長合1,弱化了隱逸於自然情調,強化了陶冶於大自然的感受。  

  第2時期為大千先生中年遊R,自40年代面壁敦煌石室到其離開大陸。這1時期他居遊主要在巴蜀,以青城、峨眉為主,也遠涉西康。《千重雲嶺》《石壁寒泉》《青城丈人峰》以及《西康遊屐圖冊》是這1時期的代表作,也是技巧與造化的結合走向完美的重要階段。“5洲行遍猶尋勝,萬里遲歸總戀鄉”,故土的風情,牽引著這個遊子的心,直至垂暮之年,他筆下仍時常湧出巴山蜀水。

  第3個時期,是大千先生的海外漫遊。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

巴山蜀水常湧筆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