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力分析和培養方式初探論文

文思屋 人氣:1.11W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旅遊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不同學歷,不同層次的旅遊人才不斷湧現,而在各個層次的旅遊人才中,高職旅遊專業學生由於符合社會的需求,填補了旅遊人才的空缺,成為了新的亮點。

高職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力分析和培養方式初探論文

一、高職教育的發展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在近幾年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03年底,全國高職院校招生200萬人,在校學生480萬人,分別佔全國普通高校招生數的52.3%和在校學生數的42.3%。目前,全國已有獨立設定的高等職業院校908所,佔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總數的58.5%,基本上形成了每個地市至少設定一所高等職業院校的格局。近幾年,全國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截至2003年12月,高職畢業生就業率由2002年的67%上升到2003年的72%,提高了5個百分點。截至2004年9月1日,在全國增加了40萬高職畢業生的情況下,就業率較上年同期提高了6個百分點,達到61%。截至2004年12月,根據對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37所高職高專院校27.1萬名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的有效資料統計,2004年高職高專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93.34%。

高職生的就業率在逐年升高,在很多發達地區,達到甚至超過了本科生的就業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這麼快,主要是適應了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強烈需求,也滿足了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希望把他們的孩子培養成為高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

旅遊管理專業是2004年浙江省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10個專業之一。浙江省大部分高職院校基本上都開設了旅遊類專業。如酒店管理、導遊、旅遊英語、旅行社管理等等,但從就業調查來看,只要是旅遊類專業其就業率均在90%以上,甚至很多高職院校的旅遊專業的簽約率高速100%,且基本上專業對口,收人較為豐厚。

二、高職旅遊管理畢業生競爭力優勢分析

一般來講,專業和就業分佈均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是,全省各地市均有旅遊專業,而旅遊專業的就業率均為列前茅,我們不能不對其進行競爭力分析,以便更好的培養專業人才。

(一)從招聘單位要求來看

旅遊企業目前主要有酒店、旅行社、景區、電子商務等,儘管招聘單位的性質不同,對專業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是都希望能夠招到專業技術過硬,有一定專業對口實習實踐經驗的畢業生,尤其看重具有嫻熟的專業操作技能和綜合素質較強的人才。某種程度上講,國內旅遊專業人才的匱乏是目前國內旅遊企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旅遊企業十分需要那些有一定工作經驗,既有旅遊專業知識,又有外語和計算機等知識的畢業生。有旅遊企業人力資源部專家說,他們願意聘用對口的專業畢業生,因為這樣培訓起來不會費太多的.功夫。而那些專業不對口的本科畢業生,很多從未到旅遊企業實習過,如果聘用這類求職者,在工作上人行太慢,適應能力不如一些高職的學生。

(二)從畢業生自身特點看

旅遊專業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很強,因為他們不僅專業對口,而且通過實習又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在能力上已被旅遊企業所認可。高職院校旅遊專業畢業生的普遍特點是:性格較外向、知識面較廣,與社會接觸較多,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專業實踐操作基本熟練,有一定的外語和計算機知識。以上特點,很大程度上與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基本符合。但是,仍有不少院校由於在課程設定和人才培養過程中抄襲本科或中專模式,畢業生出現高分低能、綜合素質低下的現象。

三、高職旅遊管理畢業生培養方式

(一)、課程知識結構體系化

旅遊從業人員是一“大雜家”,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知識都需要了解和掌握。學生在校期間的時間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學院的教學培養也應該是有重點有計劃的,應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因此,除了開設專業前的市場調查,專業建設過程中課程的不斷完善外,課程知識結構的體系化更是非常重要。學校不能貪大求全,什麼都學,而應該根據市場調查確定重要、次要和延伸課程體系結構,針對市場需要,改革課程內容。

(二)、專業素養培養技巧化

目前,很多學生在選擇專業時由於對專業的不瞭解,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這個特點,短時間內難以改變。而要使學生愛專業,首先要培養專業興趣。從始業教育到課外活動,從校內技能比武,到校外專業見習都是培養專業興趣的好途徑,但同時也需要技巧,任何院校都有校內外的專業認知活動,但由於缺乏技巧,往往事倍功半。從教學效果來講。學生有好的專業素養是專業教育成功的重要標誌。

(三)、教學方式方法現代化

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因此,只要是能提高教學效果的方式方法都有必要去嘗試和實踐。旅遊是個十分綜合的行業,也是十分活躍、經常更新的行業,對於教學來講,教學方式方法的現代化就十分必要。比較可行的教學方式方法主要有: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強調以案例作為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分析案例、總結案例。教師在講解案例時一方面傳授給學生有關課本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這種方法在很多的課程中運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可應用在《旅遊心理學》《旅遊市場行銷》《導遊實務》等專業課的教學中。如在《旅遊市場行銷》中講到旅遊產品的市場定位時,可以航空、飯店、旅遊景區等為例,來分析它們各自的市場定位方法及成效,這樣便於學生掌握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也便於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相關知識。《導遊實務》中講到帶團過程中遇到的特殊情況和處理時,可以以實際帶團過程中的大量案例,來教導學生掌握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2、模擬教學法

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有一定教學環境,增強課堂教學的形象性。例如,導遊模擬室內牆上可事先張貼有關導遊帶團的全過程和要求,桌上擺放導遊旗幟、導遊證等。教師可隨手指點以物示意,直觀易懂,形象生動。餐飲管理課上也可以在實驗室訓練學生如何擺臺,托盤。折餐巾,客房管理可以在實驗室內訓練學生鋪床。再如《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機票知識的教學中,可用一張機票來具體講解,這樣更能激發學生興趣,便於記憶。或者教師和學生模擬教學內容中的不同角色,感受各自不同的心理,站在各自的角度講話。這一方法對操作性、技能性要求高的課程很有幫助。引進模擬教學,可提高學生的技能素質。在《社交禮儀》、《旅遊英語》的教學更是少不了模擬教學方法。

3、實踐教學法

實踐教學法是模擬教學法的補充和完善,它是把課堂搬到賓館、飯店、旅遊景點、交通工具或模擬實驗室中進行。這種教學方法有一定難度,但使用得好能使學生得到鍛鍊。很多學校直接和賓館飯店旅行杜簽訂合同,委派學生去實習,學生學到知識,企業降低了用人成本,達到了雙贏。例如,酒店方向的學生是在飯店裡實習,學習導遊的學生最好去旅遊景點為自己人或他人實際導遊講解一次,這樣和模擬教學法中的導遊感覺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

四、校企、校際交流經常化

高校是相對封閉的,而市場是開放的。高職院校畢業生要能迅速融入社會,實現個人價值,必須在校期間和其他院校企業等加強交流和溝通。一方面,學院之間可以加強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培養全面的學生。另一方面,學院應於企業加強交流溝通,瞭解企業對人才的真正需求,使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市場化。高職教學不應成為職業教學的終點,而應成為社會教學的新起點。

總之,我國旅遊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旅遊專業人才,而旅遊高職教學根據整個旅遊人才市場的需求狀況,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大膽進行高職教學改革,足可培養大量的更適合社會的需要,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旅遊專業人才,從而促進我國旅遊業更快更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