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國中英語教學中如何轉變差生論文

文思屋 人氣:2.75W

摘要:由於農村英語學習環境相對較差,因而農村普通中學裡的英語“差生”相對較多。要想減少甚至消滅“差生”的數量,就要有持之以恆的態度,通過對學生長期的諄諄誘導,以達到消滅英語學習中兩極分化的目的。

國中英語教學中如何轉變差生論文

關鍵詞:激發興趣;培養習慣;喚醒熱情

隨著國中基礎英語教育的不斷改革,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每一次變革都會出現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去面臨,去思考,去解決,其中對教師最直接的、最頭痛的問題就是農村中學學生英語的兩極分化,而能否減少甚至消滅這種令人頭疼的兩極分化,則是衡量一個英語教師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標誌之一。由於兩極分化的產生,導致了英語教學中“差生”艱難的補差問題。“差生”的補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斷分析、制定一些“補差”對策。

一、分析“差生”落後的原因

“差生”落後的原因不外乎四點:(1)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不強;(2)學習英語的興趣缺乏;(3)學習英語的恆心不足;(4)學習方法滯後。例如筆者所在中學生源複雜,有來自鎮實驗國小和下屬各村小的',也有來自外來民工子弟學校的,他們的英語程度由於國小時各學校及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而參差不齊,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基礎好的學生有的知識不用講,基礎差的學生沒有興趣,練了也不會。因而作為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反應調整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推進有效教學,迎接新課改的挑戰。

二、改變差生的對策

1.進行趣味性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一種學習的動力,學習英語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如能把興趣培養成為一種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逐漸變成自覺、自願學習英語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的有效學習。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尊重每個學生,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有趣味的、和諧的教學氣氛。

為了創造對差生友好的課堂環境,筆者經常鼓勵同桌的學生組成派對(partner),在課餘或課堂時互背單詞、對話和課文,成績好的幫助基礎差的,營造積極向上的英語學習氛圍。針對學生學習英語時出現的問題,教師應探討新的更加合適學習的,尤其是差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方法。如果課堂氣氛死板,枯燥乏味,學生就容易“開小差”。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採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如用投影、圖片、簡筆畫、或叫學生到講臺前配合、朗讀、表演對話,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總之,每位教師要學會如何適應自己班級的學生。如學習牛津7A Grammar中Where is it?的教學時,筆者把該語法編成做遊戲的形式,把事先準備好的學習用品放在教室裡不同的地方,然後邊問Where is it?讓學生去找。學生找到了說出具體的地點:It’s behind the door,並且把找到的東西作為獎品,獎給學生。這種直觀性的情景教學容易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又如牛津7B中教pop music時,筆者先放幾段音樂,讓學生來猜這是哪位歌星唱或者是哪組樂隊唱的,因為現在的中學生喜好娛樂,特別是“差生”,他們學習成績雖不好,但對這方面很感興趣,由這個引出所要學的pop music,給他們佈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使他們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正確的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英語的前提,這些習慣包括:課前預習、制定計劃、上課專心聽講、課外及時複習、作業獨立完成、對知識點進行系統小結等。課前預習是上好新課、取得有效學習的基礎。而差生能力差,不知怎樣預習,無從下手。制定計劃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但“差生”往往無計劃意識,學習更是沒有章法可言。沒有一個完整的學習計劃,有的差生即使有也不認真地執行,缺乏意志。為此,教師應根據教材的難易度,不同教學目的和學生不同的基礎,接受能力等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預習要求。如:先要求預習課內出現的生詞,可以把生詞寫在文中,再讀通、讀懂課文,把課文中難點,不懂的作上標記或符號,以便教師在上課時重點去聽,還有佈置一些預習題,讓學生預習後試答,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又可以讓他們有目的地專心聽課,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課外複習是提高有效性學習的主要步驟,我們學校還設有每天早晨30分鐘自修時間讀英語,這樣學生通過反覆閱讀,背誦對話和課文,強化基礎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的舊知識聯絡起來分析對比,直到對所學的知識由“不懂”到“懂”,再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