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民辦高校《管理學》案例教學方法研究

文思屋 人氣:1.88W

管理學主要對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進行研究,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在開展案例教學前,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查詢案例,熟悉案例內容並明確在案例討論中需要用的相關理論。

民辦高校《管理學》案例教學方法研究

摘要:案例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案例為載體,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真實案例再現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師生互動,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與思考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管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高度結合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偏向於理論講述,不利於民辦高校學生知識的吸收和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採用案例教學可以規避傳統教學方法以理論教學為主、考核形式單一、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的缺陷。

關鍵詞:民辦高校;管理學;案例教學;方法

管理學作為管理類專業的基礎必修課,具有理論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的特點。為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和靈動性為教學重點。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相比,生源質量普遍不高,學生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學習興趣普遍不高,並且大多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1]。

面對民辦高校的這種情況,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理論教學為主導的管理學教學模式顯然不能與民辦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相匹配,也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案例為載體,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機械地聽和記,變為主動探索與思考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用案例教學法來實施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民辦高校《管理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課堂設計以教師為主,偏向於理論知識的講授

管理學主要對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進行研究,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教師的授課,讓學生理解管理理論的發展過程、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職能的基本含義和實施過程。由於知識點較多,課時安排又比較緊湊,在課堂教學中很容易使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處於輔助地位。而民辦高校的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很容易出現授課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大幅下降的現象。

(二)大班授課,課堂秩序難以維持

從經濟的角度考慮,民辦高校普遍採用大班授課。而民辦高校的學生相對而言,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目的普遍比較盲目,學習一門課程主要以拿學分、不掛科為目的。在管理學大班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很難兼顧到每一個學生,使得一部分學生出現平時上課睡覺、玩手機、聊天等現象,考試時臨時應付。另外大班授課,教師如以案例教學的方式來開展授課,由於學生人數太多,在討論環節課堂秩序難以維持。

(三)考核形式單一

目前,管理學課程的考核方式以閉卷試卷考試為主,這種方式容易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公平性和嚴肅性。但管理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緊密的學科,單一的試卷考試形式一方面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以強制性理論知識的記憶為主,忽視了管理的實踐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師在採用案例分析、參與式教學過程中,所設計的教學環節學生的參與主動性不高。

二、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案例教學法最早在美國哈佛商學院實行,將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穿插到理論教學過程中,激發和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討論的一種授課方式。1990年以後,我國教育界開始研究並推廣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一般有四個環節。第一步是課前教師收集整理加工案例;第二步是學生閱讀案例,並圍繞案例進行查詢資料;第三步是案例討論,這一步是案例教學的中心環節,為了提升效率,教師可以對學生實行分組並圍繞關鍵性問題、教學重點展開討論;最後教師還應對案例討論的全過程進行歸納和總結,形成對學生參與和討論情況的印象與評價。

(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升學習興趣

傳統的授課方式多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於被動地位,而且教學內容在實踐中也可能並不實用,且非常難以吸收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員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如以管理學中組織職能的過程為例:通過理論可以瞭解到組織職能是圍繞著組織結構的建立、維護和變革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包括職位設計、部門劃分、職權配置、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結構的協調等內容,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接觸這些知識較少,所以多以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掌握這些知識點,學習過程變得枯燥無味。

但案例教學將這些理論的具體實施過程和細節通過案例的形式展現給了學生,學生通過對這些管理活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實施過程,自己去思考、去創造,發表見解。通過這種方式一是促進了學生人際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加強了學生對管理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能力,起到一種激勵的效果,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雙向交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傳統講授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講解員,強調的是老師對學生的一種單向知識傳遞,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把自己掌握的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很少。案例教學是經過事先周密的策劃和準備,使用特定的案例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查閱案例討論中需要的各種理論知識,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的一種授課方式,一般包括前期準備、小組討論和總結三個階段。在案例討論環節,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或爭論,形成反覆的互動和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由教師給以引導,這也促使教師加深思考,根據不同學員的不同理解補充新的教學內容。雙向的教學形式不僅注重了師生之間的知識交流,也達到了集思廣益,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三)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是設計者和引導者。在開展案例教學前,教師必須蒐集、整理合適的、具有時效性的案例,這一步驟一方面提升了教師的知識儲備量,另一方面也增強了教師教學的與時俱進性。另外,在案例討論和總結環節,為了保證討論不偏離主題,並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形成獨立看法,教師必須對案例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有較深刻的認識。以案例為媒介,學生將複雜的知識融入到了生動的案例情景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在幫助學生分析和討論的過程中,也將新的知識融匯到了原有的知識架構中,並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水平。

三、提高民辦高校管理學案例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

(一)恰當選擇案例教學內容和時間合適的案例教學內容是提高案例教學效果的基礎。一方面,案例教學材料內容翔實且具有典型性。管理學課程在進行案例教學時,既要有成功企業的案例,也要有失敗企業的案例;既要有大中型企業管理實踐的案例,又要有小型企業的案例。另一方面,案例教學內容必須要經過仔細選擇。

選擇時要綜合考慮案例的典型性、真實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管理學課程的講授主要是圍繞著管理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四大職能來展開的,在進行案例教學時,案例的'設定也要重點圍繞這四大職能來實施。另外,案例的難易程度也要適中。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時,如果學生感覺案例內容簡單、案例內容沒有意義,學生就失去了收集資料和預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的案例教學效果也就難以保證。

如果案例內容過於複雜,民辦高校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本身就不高,難度過高會使得學生出現缺乏興趣、望而卻步的現象。最後,選擇的案例內容要真實、貼近生活,這樣的案例可能就是學生在現實生活或將來走向社會面臨的實際問題或問題,這樣的案例使學生感到對以後的生活或學習有幫助,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因此,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之前,必須選擇合適的案例教學材料,以提高案例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民辦高校管理學課程教學既要重視其理論性也要重視其應用性,案例教學所佔的課時比重應適中,一般佔1/3比較適宜[2]。如果案例教學活動所佔課時過多,理論知識就會掌握不牢固,案例教學的效果也難以實現。

(二)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要做好引導、激勵工作為了在案例教學中讓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教師應做好引導、激勵工作。在開展案例教學前,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查詢案例,熟悉案例內容並明確在案例討論中需要用的相關理論。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前也要做好學生分組工作,小組成員控制在6-8人,並找出小組組長,在案例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分工和合作能力;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告知學生雖然案例討論沒有是非對錯之分,但學生也不能人云亦云,主觀臆斷,學生應根據自己的經驗、知識和理解做出自主判斷並說明原因。

對案例討論中容易引起爭論的知識點,教師應控制爭論的時間並及時給出相應的提示,避免討論內容過於發散,偏離主題。如遇到討論不積極的情況,教師也應給予相應的激勵,如將案例討論中學生的表現和平時成績相結合。在案例討論結束後,教師應帶領學生做好案例的整理工作,並撰寫案例討論報告。通過案例報告的整理和撰寫工作,可以引導學生對案例及問題在課後進一步思考,檢查預先個人分析的優劣,為進一部分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馮豔娟.民辦高校管理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定位與路徑[J].科教文匯,2014(11):62

[2]馮霆.提高管理學課程案例教學效果需注意的問題———基於民辦普通高校本科層次[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4(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