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技術創新與中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關係

文思屋 人氣:3.19W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技術創新與中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關係,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技術創新與中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關係

摘要:加入WTO之後,中國的對外貿易額以29.5%的年平均增長率高速增長,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但是,中國還不是貿易強國,中國對外貿易的競爭力有待於進一步加強。本文以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標(RCA)作為中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測算指標,深入分析中國對外貿易競爭力不強的主要表現,隨後分析技術引進和模仿不能從根本上提升中國對外貿易的競爭力。最後認為,只有技術創新,才能提升中國對外貿易競爭力,並給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對外貿易競爭力;技術創新;技術引進;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標

加入WTO後的四年,我國對外貿易額以29.5%的年平均增長率高速增長。2005年商品進出口總額已高達1.42萬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歐盟的世界第三大貿易體,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然而,我國的對外貿易還存在許多問題,如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的出口產品頻遭國外反傾銷調查和智慧財產權侵權調查,加工貿易比重過大,出口產品附加值不高等,這說明當前我國還不是貿易強國,對外貿易競爭力還需進一步提升,而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性原因就在於我國的技術水平不高。因此,技術創新是我國提升技術水平,從而提高對外貿易競爭力的基本條件。

一、以RCA指標衡量的中國對外貿易競爭力

通常以進出口資料為基礎的競爭力指標包括國際市場佔有率、淨出口、貿易分工指數和RCA指標等。由於RCA指標剔除了國家總量波動和世界總量波動的影響,能較好地反映該產品的相對優勢,因此,本文采用RCA指標來衡量我國的對外貿易競爭力。RCA指標是Balassa在1965年提出的,他認為國家i在a產品貿易上的比較優勢,可以用一定時期內a產品在該國出口中所佔的份額與世界貿易中該產品佔總貿易額的份額之比顯示出來,即:

RCAia=(Xia/Xit)/(XutXut

其中,Xia是國家i在產品a上的出口,Xwa是全世界a產品的總出口,Xit是國家i所有商品的總出口,Xut是全世界所有商品的總出口。

一般地,若RCA>I,則該產品具有競爭優勢,取值越大優勢越大;若RCA<I,則處於劣勢。

從表1可看出,我國處於競爭優勢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紡織品、服裝鞋帽等商品和由外資企業佔很大比重的辦公室及資訊處理裝置等商品上,這充分表明了現階段我國主要是利用廉價勞動力優勢參與國際貿易的現實。在技術含量較高的化工產品、專用機械產品和高階電子產品上,我國則處於全面的競爭劣勢,這表明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總體競爭力的根本性原因就在於中國的技術水平不高。

目前我國對外貿易的競爭力並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出口產品頻遭國外反傾銷調查

我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並以此為基礎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這決定了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主要競爭優勢就是價格優勢,但這類產品的技術性不強,生產的進入門檻低,國家間的替代性也較強,在國際市場上容易形成惡性的價格競爭,因而容易遭受各進口國的反傾銷調查。我國已連續12年是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和被實施反傾銷措施數量最多的國家,僅2005年外國對我國就發起了51起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17.9億美元,這對我國的對外貿易交往產生了很大的負面作用,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2.我國出口產品經常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和智慧財產權糾紛

我國總體技術水平不高造成出口產品的技術標準低,這使我國出口產品經常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2003年4月,商務部科技發展和技術貿易司完成的《2002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影響的調查報告》,首次勾畫了我國出口遭受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的總體情況:2000年我國66%的出口企業、25%的出口產品遭受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損失金額110億美元;2002年,上述指標分別增長為71%、39%和170億美元。1997年至2000年間,因已開發國家的技術壁壘而受阻的出口產品總值達700億美元,幾乎佔了我國出口總額的25%。

此外,我國出口產品的生產技術嚴重依賴技術轉移和模仿,缺乏自主創新的專利技術,這又使我國企業頻頻遭受外國的智慧財產權侵權調查。如2002年,6C聯盟(時代華納、日立、IBM、松下、三菱、東芝)訴我DVD生產廠商侵權,使我國的生產廠商每生產一臺DVD就要付4.5美元的專利許可費。2003年初,美國通訊裝置製造商思科公司起訴我國華為公司,稱華為公司在美國銷售的路由器抄襲了思科公司的軟體,這些都是具有較大影響的案例。

3.加工貿易比重過高,出口產品附加值不高

我國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不高,自主創新能力缺乏。在缺乏技術和品牌優勢的情況下參與國際競爭,其能夠選擇的主要方式就是“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使我國企業嚴重依賴國外的技術和銷售渠道,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也不高,只能賺取低廉的加工費。2005年,我國加工貿易總額為6905億美元,佔進出口總額的48.6%,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為4442億美元,佔全部出口額的58.3%。這表明我國企業的出口嚴重依賴國外的技術、品牌和營銷渠道,而自身所獲的收益較小。

綜上,我國對外貿易競爭力不強的根本性原因就在於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技術水平不高。

二、中國提升貿易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提升對外貿易競爭力的基本方法就是提升我國的技術能力。按照一般的理論,提升一國技術能力的路徑主要有兩種:

一是技術引進;

二是技術創新。

由於技術引進能以相對較低的風險在短期內獲得一定的收益,被許多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視為開發中國家提升技術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但本文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技術引進,當本國與技術領先國家的技術差距縮小到一定臨界值時,仍通過技術引進提升本國技術能力,以提升本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方法是不可行的,主要原因如下:

1.技術引進的速度和引進技術的先進性完全受制於技術領先國

通過技術引進來提升本國的技術能力,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技術轉移的控制權不在本國手中,技術引進的速度和引進技術的先進性都受技術領先國家的制約。技術轉移的國際市場是一個典型的賣方市場,技術的供給者擁有絕對的談判優勢,任何已開發國家都會出於保護本國經濟和其他利益的目的,在其自身技術創新減速和開發中國家技術引進加速而出現技術差距不斷縮小到一個技術差距臨界點時,就會嚴格控制技術的輸出。

2.技術引進不能實現經濟和技術上的超越

通過技術引進能夠在一定條件下縮小技術差距,提升本國經濟和技術能力,但在技術差距縮小到一定程度之後,再想通過技術引進的方式縮小這種差距就不現實了。即是說,將技術引進作為提升本國技術能力的最主要措施甚至唯一措施,所帶來的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在經濟和技術能力上趕上技術領先國家,而不可能實現超越。日本作為技術引進和模仿的成功典範,已經在經濟和技術的追趕上做到了最好,但之後它的經濟發展就陷入了瓶頸,不能不說與其技術引進和模仿的政策有關。

3.技術引進與技術創新能力之間在某種程度上存在天然的矛盾

既然可以通過技術引進縮小技術差距,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僅僅通過技術引進使技術差距縮小到技術的臨界點後,再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趕超呢?因為技術引進與技術創新之間存在著矛盾。這種矛盾在於過於迷信技術引進所產生的魔力會形成一種慣性和定式,不僅在思路上,而且在開發方式和能力上,都會形成一種只求引進和改造,而沒有創新的死衚衕中。我們知道,技術引進的吸收和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在思維方式和研發能力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這也造成了政策上的差異。如,在國家對技術研發的財政支援上,強調技術創新者可能會更加重視對基礎科學研究專案和人才的投資,而強調技術引進者通常會更加重視對實用性研究的投入。一旦這種思維和方式形成定式和傳統,要在短時間內扭轉過來是相當困難的。即使能夠扭轉過來,在研究的能力上也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日本在引進技術的吸收和改進上具有最先進的能力,但日本缺少重大的突破性的技術發明,其把握技術未來發展方向的能力明顯不如美國。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於日本在經濟起飛階段過於強調對引進技術的吸收和改造,從而在研究方式、整體科研佈局、科研經費投入上都是建立在技術引進的基礎上,已經形成了定式,而當經濟和技術能力不斷提高之後,技術引進難以為繼時,再開始從事創新型的技術研發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4.政治因素也是阻礙技術引進國繼續縮小同已開發國家技術差距的一個重要因素

美國、歐洲和日本是世界上絕大多數技術成果的擁有者和輸出者,然而美國一直對我國的技術輸出持謹慎態度,採用非常嚴格的出口限制措施,禁止高新技術向我國輸出。歐洲是我國技術引進的重要來源地,然而歐洲出於抑制我國製造商品的成本優勢,採用了大量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提起了越來越多的智慧財產權訴訟,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想象歐洲國家會大量的持續向我國輸出技術,進一步增強我國商品的競爭力。日本更是一直將我國作為其在亞洲地區最大的競爭對手,出於其自身的地緣政治因素和經濟利益因素,日本不可能向我國提供高新技術。

總之,將技術引進作為我國提升技術能力,進而提升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根本途徑存在很大的.弊端,自主技術創新才是我國提升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根本條件。基於此,我國政府適時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指出我國已進入必須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這就要求我國必須把加快科技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目標,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全面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整合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和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提升對外貿易的競爭力。

三、中國提升對外貿易競爭力的對策措施

世界上通過增強自身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案例有很多。如美國,其有效的技術創新促進政策、完善的國家創新體系、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使其在高新技術產品貿易、高技術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中都具備超強的競爭力,成為超級的國際貿易強國。又如印度,憑藉其良好的基礎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再加上語言上的優勢,政府制定了符合其自身條件的技術創新政策,使印度在過去的近10年裡,軟體出口額增長30多倍,軟體業已成為印度增長最快和最重要的出口部門,在軟體行業內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超級貿易強國。我國通過自主技術創新提升貿易競爭力,需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加大對研發投入,提升我國整體的技術水平

現代技術創新不再是偶然的發明和發現,而是在保證高投入條件下有意識的、系統的工作,寄希望於低投入產生先進創新成果的小概率事件既不現實,也是不科學的。美國作為世界貿易強國,其對研發的投入規模是非常大的。2004年美國研發費用總額高達3120.68億美元,佔GDP的比重約為2.66%,而2005年我國研發費用總額僅為2367億元人民幣,佔GDP的比重約為1.30%。無論從絕對數看,還是從相對數看,我國與美國在創新投入上都存在巨大的差距,這也是我國與美國在技術水平上有著巨大差距的最重要原因。

2.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制,提高企業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

技術創新活動本質上是一個經濟過程,只有以企業為主體,才能真正堅持市場導向,反映市場需求。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可以更好地克服創新過程中技術上和市場上的不確定性。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就是要使企業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2002年美國非製造業公司研發費用佔淨銷售額的比重為4.1%,其中軟體業、科學研發服務及計算機系統設計和相關服務三個行業,分別高達21.4%、17.6%和14.3%,製造業公司研發費用佔淨銷售額的比重為3.2%,其中比較高的是化工、測控和科學儀器及機械三個產業分別為5.9%、5.4%和4.3%,而這幾個行業既是美國技術創新成果最豐碩,又是美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我國要提升對外貿易的競爭力,就必須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加大對企業研發的支援。

3.健全和完善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體系,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貿易增長方式提供良好的環境

我國已開始建立一整套促進技術創新的經濟政策和法律體系。在法律上,健全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執法力度,加強公民智慧財產權意識,建立智慧財產權預警機制。在財稅政策上,積極營造刺激創新的環境,充分重視稅收優惠對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在風險投資和中小企業政策上,要改善市場環境,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完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鼓勵外商風險投資公司和風險投資基金來華投資,支援中小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政府採購上,建立財政性資金採購自主創新產品的制度和激勵自主創新的政府首購和訂購制度。

4.加強國民教育,培養國民的科學精神和學術傳統,為提升貿易競爭力提供充足的創新型人才

我國是擁有悠久科學文化傳統的國家。現階段,要進一步弘揚我國文化中有利於創新的部分,通過全面的素質教育培養國民的科學精神和學術傳統,多渠道增加對人力資源開發的投入,從而變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優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此外,還應該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為國服務,積極吸納海外高層次人才。